9月15日,中科院水生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成立40周年学术交流活动在武汉举行。会上获悉,该所迁地保护种群的江豚数量已经超过120头,成为濒危鲸类动物保护的经典案例和动物保护领域的典范与推荐模式。
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水域的两种特有珍稀鲸类动物。受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在1978年组织成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白鱀豚生物学研究协作组,水生所被指定为主持单位。成立40年来,水生所是目前我国从事鲸类保护生物学研究时间最长、学科门类最全、国际合作最为活跃的研究团队,成为我国长江豚类保护最主要的技术支撑力量。
在就地保护方面,水生所直接推动并参与了湖北石首天鹅洲豚类保护区、湖北洪湖新螺豚类保护区、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江豚保护区以及南京豚类保护区等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同时与所有保护区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并为之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2017年11月,受农业农村部委托,水生所组织的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种群快速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缓解,进一步佐证了推进“长江大保护”、保护豚类自然生境的初步成效。
在迁地保护方面,水生所推动天鹅洲故道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根据估算,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达到80头左右,并已成功输出6头江豚分别用于支持新成立的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和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建设。目前,迁地保护种群的江豚数量已经超过120头,为避免该物种的野外灭绝提供了一种保障,成为濒危鲸类动物保护的经典案例,并最终得到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以及国际鲸类学界的普遍赞赏,成为动物保护领域的典范与推荐模式。鉴于此,今年12月iucn鲸类专家组将专门召开世界小型鲸类迁地保护理论研讨会,希望借鉴中国经验推广运用于加湾小头鼠海豚、伊河豚、印河豚、恒河豚等其他小型濒危鲸类的拯救性保护。
在人工饲养繁殖方面,水生所白鱀豚馆于1996年开始尝试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并成功建立了我国唯一小型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殖群体。2005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在人工环境下的成功繁殖,为该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
2018年度96156“两节”服务活动启动
出行更便捷!瑞昌镇村公交开始试运营
市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例会
阳江开展漠阳江禁渔期联合执法行动
天长市集团化办学推进“名校”“学区房”全覆盖
石首、洪湖、监利江豚迁地保护工作成为世界典范
市交投集团多举措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刷卡排污”为企业套上“紧箍咒”
深圳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通过微信平台召开《深圳市校外托管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立法听证会的通告
安乡县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
“中央城杯”2018咸马宝贝海选赛走进童童艺教青春舞动才艺飞扬
一家四口被持刀邻居砍伤 4小时筹80万善款抚慰受伤家庭
决战高考
民生是发展的落脚点
临沂一条路多个路口有破损?建议加大施工单位监督
市交通建设工程检测中心赴淮南市开展干线、农村公路质量检测工作
长安镇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凌冲同志赴“联学联建”基层联系点交通银行深圳前海分行调研
今起我市迎来新一轮降雪
五保老人取钱被骗现金5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