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建设美丽中国的德阳实践


每年三月,德阳便成了花的海洋:旌阳区的李花节,广汉市、中江县的桃花节,罗江区、绵竹市的梨花节等节会活动蓬勃开展;
什邡钟鼎寺景区每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成为“春季观花、夏季避暑、秋季赏叶、冬季观雪”的旅游胜地;旌阳区崴螺山森林公园围绕“寿、香、林、泉、佛”森林康养理念,正逐步打造成德阳近郊最佳休闲目的地;
德阳市区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鸟同城成为现实。初步统计,在市区有以赤麻鸭、翘鼻麻鸭、骨顶鸡、红嘴鸥、白鹭等为代表的野生鸟类已超过200种、数万只,尤其珍贵的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也被发现,吸引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十余个国家的爱鸟者近5000人次,以及国内上万人次的爱鸟者来德阳观鸟。
这是我市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德阳的一组生动切片。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主题,以建设美丽中国、美丽四川为指引,以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规划并实施大规模绿化全川德阳行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巩固为抓手,以增绿增质增效为基本要求,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德阳,城乡绿化面积、森林面积均得到大幅提升。2017年,完成城乡绿化新建、改建和养护建设总面积11282.01公顷,总投资64611.78万元。全市森林面积增加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5%,森林蓄积新增17.86万立方米。
锁定目标打造森林城市名片
2014年9月,德阳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了“五城联创”中“创森”目标。而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则是一项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2016年12月,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和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重大决策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德阳的决定》,市绿化委员会在《德阳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德阳市大规模绿化规划(2016-2020年)》,市政府办印发了《大规模绿化全川德阳市行动方案》。决定、规划、方案的相继出台,对全市的国土绿化和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巩固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要求。
同时,市委、市政府将大规模绿化全川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并专门拨付100万元用于大规模绿化行动的奖补资金,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市级主要部门进行专项督查。
在此基础上,市绿化委员会、市创森办加强对各行业绿化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管理,联合下达了森林城市建设和大规模绿化全川目标任务,并把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示范引领绿化创建有序开展
近年来,通过示范带动和绿化创建持续开展,我市形成了市县乡村组、党政军民学积极参与城乡绿化、美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德阳市“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带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意见》要求,结合《大规模绿化全川德阳市行动方案》,市林业局出台了《德阳市“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绿化、美化建设指导意见》,并投入林业资金80万元在我市成(都)德(阳)主要交通沿线乡村确定了8个“四好”幸福美丽新村绿化示范点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并充分利用自然生态本色,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等要求,打造“春花、夏绿、秋果”的生态家园。通过8个村的示范带动,极大地推动了全市“四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市102个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四好”村。
同时,2017年,全市成功创建首批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县1个、省级森林小镇2个、省级园林镇(乡)1个、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个;全市7个村获得四川省园林村荣誉称号;成功认证首批省级森林康养人家15个;全市6名林业工作者获得四川省绿化奖章荣誉称号。
巩固成果扎实推进身边增绿
我市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义务植树模式,扎实推进身边增绿,切实巩固创森成果。
全市各地各部门充分发动,积极创新,以“3·5”学雷锋活动日、“3·12”植树节、“3·21”国际森林日为契机,创新义务植树模式,动员、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国土绿化和义务植树活动当中。
把省直机关团工委“树木、树人”主题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中小学生“我和小树共成长”、公益健步走、亲子自驾游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社会公益、休闲娱乐项目结合到义务植树活动当中,认捐、认养等义务植树新模式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群众参与热情高涨。2017年春季植树活动期间,全市各地、各部门、群团组织、学校共组织开展各种形式植树活动100余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28万余人次,栽植苗木438万株。
为突出“绿化为底色,美化方出彩”导向,我市出台了《城乡绿化美化工作思路》。为了指导德阳城乡绿化、美化建设,以“月月有花赏、季季景不同”的美丽德阳建设为目标,市林业局编撰完成了《德阳市观花摄叶常见植物图册》,并以“口袋书”的形式免费发放到各级干部、群众手中,进一步指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身边绿化、美化。
同时,全面推进河道绿化、美化工作。2017年9月,完成摸排市域六大河流河岸绿化现状工作,根据《四川省绿化条例》《德阳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年)》及我市河道生态绿化建设管理实际,编制出台了《德阳市河道生态绿化美化指导意见》《凯江河流域生态绿化、美化建议意见》等。
抓实重点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近年来,我市切实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等重点工程建设,着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全市常年管护国有林和集体公益林134.7万亩,落实专兼职护林人员300人,区划落实集体公益林41.82万亩并给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偿国有公益林12.4万亩,补偿资金120.9万元。完成天保工程投资2248万元,兑现补偿金616.8万元,惠及约6万个林权所有者。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项目顺利通过省和国家验收,完成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1114.96万元。
为贯彻落实德阳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构建“一谷两江五湖多园”的中心城区新格局,按照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结合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和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形成了《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生态建设工作思路》,加强对旌阳区、罗江区、中江县、广汉市林业局的督促和指导,将造林绿化项目、资金向健康谷倾斜。2017年,市林业局拨付专项资金90余万元给健康谷管委会在东湖山公园外围打造100余亩的观花摄叶景观林。
同时,大规模绿化行动也助推了环保攻坚。为了切实解决什邡市磷化工产业造成的磷石膏堆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市县两级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将大规模绿化全川与环保攻坚有机结合,以造林绿化、美化治理污染顽疾。2017年,什邡市投入资金2.76亿元,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通过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在原有磷石膏堆场上栽植能吸收有害物质、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包括银杏、榆树、苦楝、构树、海桐、刺槐、臭椿、木芙蓉、樱花、女贞、泡桐、马尾松、夹竹桃、大叶黄杨等,实施生态景观造林,最终将把堆积多年的污染区变为城市的绿肺。
助农增收 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在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努力实现助农增收方面,我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以绵竹市第三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为抓手,狠抓基地建设。绵竹大马士革玫瑰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和“四川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建成以杨树、柳杉和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45.9万亩,核桃基地17.3万亩,大枣基地3.5万亩,青花椒基地3.5万亩,佛手基地2万亩,中药材基地6万亩,珍稀树木基地4万亩。
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抓手,以花为媒,已形成旌阳李花节,罗江贵妃枣品果节,广汉桃花节,什邡郁金香赏花节,绵竹梨花节、玫瑰节,中江芍药花节等节会活动品牌。在第二届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上,德阳市获得全省生态旅游商品金奖1个、银奖2个、铜奖2个。
以罗江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县建设为抓手,积极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专合组织3家,省级专合组织29家,已登记注册家庭林场12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35家。(记者 唐茂)

战士右手受伤不便左手写信致谢医生
我市举办“9·9”公益日暨“互联网+”社会扶贫网工作培训会
“老赖”试法被拘留 诚恳悔过履义务
自治区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省级党委政府扶贫成效考核情况
我省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可享受多项税收优惠
让绿色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底色——建设美丽中国的德阳实践
陈波率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龙潭区残联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筛查工作
男子醉驾拒不到案民警网上追讨2小时落网
2018年上半年杭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所属十五家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拟聘用人员公示(二)
扬州首次推出科普亲子游 深入捺山探秘远古火山痕迹
我省高速公路将试点分时段差异化收费
欧洲经济努力走出危机阴影
淮南2018年“最美快递员”评选揭晓
有一种放假叫回家收秋!
新华视点:3万亩“私家湖泊”为何如此任性?
宜秀区:郑志主持召开第七次区政府常务会议
市委政法工作暨扫黑除恶综治表彰会议召开
脱贫工作组来了,日子更有盼头
宁波为高技能人才筑起成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