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实施“东进战略”凝心聚力铸就“新乡未来”———《新乡市大东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三

  强化推进机制出台良策支撑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用地供应铸就人才队伍优化发展环境
  建设发展大东区事关重大,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困难极多,要把这一宏大的全新工程、社会工程、综合工程、复杂工程落在实处,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必须要有得力的保障措施,必须要有全市的凝心聚力,必须要有不懈的奋力拼搏。
  强化推进机制
  坚持和完善由市领导牵头、市直相关部门和大东区域内各行政建制单位负责同志参与的大东区协同发展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大东区重大事项决策协商制度、项目建设推进制度、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制度、统一招商协调制度、督促考核制度、咨询顾问制度、干部交流制度等,不断强化工作机制和方式的创新,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市直各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加快大东区建设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在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
  设立新乡市大东区临时管委会,作为大东区规划建设的领导管理机构,负责大东区建设发展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的决策指挥和督导协调。大东区临时管委会下设办公室(正县级单位),负责抓好市委、市政府和管委会对大东区建设发展所做决策的指导落实和督促服务工作。市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要对大东区机构和工作人员予以重点保障,大东区区域涉及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大东区建设发展工作。市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明确主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加强协作配合,积极支持和帮助解决大东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大东区建设发展。
  创新跨区域协同推进机制,在新乡市大东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三统一、三不变”,又要充分调动各组成区域和成员单位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和变化发展,不断探索健全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大东区建设发展的内在活力。
  出台支持政策
  出台《关于加快新乡市大东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新乡市大东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意见》《新乡市大东区协同招商管理办法》等意见。研究制定扶持大东区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并制定强有力的措施,保障落实。强力推出集全市资源优先发展大东区的政策。主要包括:国家、省分配安排在新乡市辖区的投资要优先安排在大东区内实施;需要上报国家、省立项、批准的项目,大东区的项目要优先上报,并积极争取;市本级财政投资的项目要优先考虑大东区的需要;市新增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项目,符合大东区主导产业方向和准入条件的,要优先在大东区布局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要优先在大东区布局;通过制定有效的税收分享、园区合作等政策机制,有序推进大东区区域内协同招商,鼓励将本地区产业定位外项目引进到符合产业定位的其他区域,项目投产后,引进单位和落地单位进行税收分成,并将该项目计入引进单位当年招商任务;重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设施建设由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协调各区域组织实施。
  加大资金投入
  集中政府可控资源,优先支持大东区建设。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新乡市大东区发展专项建设资金用于大东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保建设,支持设立新乡市大东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加强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有效衔接,建立新乡市大东区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用于大东区新兴战略产业扶植培育和主导产业发展。市各有关部门申报的上级扶持资金及安排的市级专项资金,要优先向大东区区域内倾斜。
  加强与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的金融合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运用ppp模式参与大东区建设,对大东区的ppp项目优先入库、优先支持。支持大东区区域内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发行债券,构筑多元的投资渠道。
  优先保障用地
  国土部门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修编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大东区区域内各类用地布局,充分保障大东区建设用地需求。对大东区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和增减挂钩指标单列,做好区域内重点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统筹安排补充耕地指标,如使用林地,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关要求,实行林地占补平衡。支持大东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允许在大东区区域内对休闲观光度假农业园区按一定比例配置建设用地。建立大东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审批、供应台账,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工作效率。拓展和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探索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优先支持大东区先试先行。研究建立大东区区域内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前置准入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人才支撑
  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服务体系,构筑人才高地。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东区高等教育资源集中的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组建大东区发展专家咨询机构,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大东区创业就业。加大高层次、高科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域内企业对接,制定政策鼓励各类科研人才创办企业或以科研技术成果入股企业。设立新乡市大东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利用好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借用人才,促进人才发展的机制。
  优化发展环境
  通过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企业投资环境。探索设立大东区统一的投资便利化集中服务平台,对大东区区域内企业注册登记、土地供给、项目报批、融资、税收、履约、结算、跨境交易、通检通关、引进技术人才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市直各部门以下放或委托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放权给大东区区域内的县(市)、区政府和管委会,赋予各相关县(市)、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自主创新权。推进大东区质量品牌建设,吸引品质优良的示范园区进驻大东区,加强综合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强化质量监管,营造宽松、诚信、有序、优良的发展环境。
  建设法治新区
  坚持依法管理治理大东区,建立一套充分体现协同发展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绩效考评的公正、公平、公开。大东区各级党政群体、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将法治融入到大东区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法治建设与社会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考核。加强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各类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协作,建立联动机制,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竞争协作的发展格局,共同构建和谐、文明、守法的法制环境。深化改革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及时调整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不断健全权责清单的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机制。大东区重大行政决策要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进一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确保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和时效。
  保证规划落实
  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体系。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突出功能组团,按照产业协作、资源共享、设施共建、政策统一的要求,将大东区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注重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效对接。统筹“多规合一”,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点线面与组团关系,将区域内各类规划有机融入全市规划体系,发挥规划组织发动、承上启下、集疏互联、协同共振等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大东区空间发展协同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市商务中心区产业发展规划及城市设计等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及大东区规划环评,就本规划中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空间结构、功能结构、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等内容进行深化研究、落实完善。各区域也要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完善各自规划体系,全面开展城市设计,逐步形成基本的规划框架体系。大东区的建设发展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加强产业发展引导。根据各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进行产业发展的空间整合,在土地使用、财政税收、利益分配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引导大东区主导产业各行业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布局。
  保证规划的严肃性、约束性。规划确定后应严格落实,把加快大东区建设发展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将各项工作量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实行目标责任制,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市纪委常委会集体学习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大连学子高明田喜获第六名
湾潭镇|贫困户进园区 就业扶贫助脱贫(图)
山东省政法委调研组来日照调研政法综治工作
徐州市出台普通国省道公路抑尘扬尘治理实施意见
坚定不移实施“东进战略”凝心聚力铸就“新乡未来”———《新乡市大东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规划》解读之三
2016-2017年度广东省“青年文明号”名单近日揭晓
李培生慰问我区困难党员、道德模范和孤寡老人
黄岩区委国资党工委落实区属国有公司做大做强专题会议精神 勇于担当谋发展
宿豫区启动2017年网店“金鼎”信用评比活动
市财政局:淮北市农发局召开2018年全市财政农发政策业务培训班
龙文区联东大桥预计6月底完工
“相约民歌湖畔·共眷天下民歌”大型民歌专场——阿拉善专场在民歌湖水上舞台精彩上演
今起济南“空中交警”主抓违法变道
“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培训开班
迅速反应,加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情况视察工作
全力以赴确保“创城迎审”战之必胜
央视春晚珠海分会场总导演黎美兰谈节目编排的幕后精彩 顶着9级风在大桥上排练
齐市《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宣传周今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