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家培:黄柏河上清漂人


  7月23日一早,夷陵区黄柏河畔,三伏天的太阳,烤在身上火辣辣的。
  清漂船在黄柏河上犁出层层涟漪,河面粼粼的波光此时无比刺眼,柴油机的轰鸣声振的耳朵嗡嗡作响,水草的腥味直钻鼻息……船上的每分钟都让记者觉得难以煎熬。
  此时的毕家培眯着眼睛,像雷达一样,在清澈的河面上搜寻着水草。
  毕家培是黄柏河清漂队队长,今年已满63岁,在这条河流上干清漂工作已经14个年头了。
  很快,就发现一片疯长的水草。毕家培摆正船位,将船前的“笼子口”对准水草,稍压低笼口,一伸一绞,一条条水草就甩着水花被履带送到了船舱。
  黄柏河,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夷陵区樟村坪镇,承担着宜昌200万人口饮水和100万亩农田灌溉。
  “绝不让漂浮物漂到长江。”毕家培说,夷陵区是黄柏河汇入长江的最后一段,要守好这“最后一道防线”。
  每年7月至9月汛期,黄柏河上漂浮物增多,毕家培比平时更忙碌。
  “这艘船是前两年换的,比我原来的‘1号船’小多了,现在每天就是开着它清漂。”毕家培边打捞边介绍。他说的“1号船”叫“夷陵环保1号”,是2004年夷陵区组建黄柏河清漂队时买的一艘最大的船,当时造价250万元。
  这条毕家培亲自参与设计的“夷陵环保1号”,从2004年6月出厂,一直工作到2009年。
  “那时候河里垃圾多,尤其是一下大雨发洪水,垃圾、树枝、杂草什么都有。”毕家培说,印象最深的,是十几年前,黄柏河曾一度水葫芦泛滥。从9月下旬开始,船都进不去。他和另外5个同事,吃住都在‘1号船’上,加上十几条小船,一天要打捞70吨垃圾,前后干了103天,才清理完。
  “后来水干净了,慢慢就用得少了。‘1号船’马力大,运行成本高,没必要了。”毕家培说,当时“设计师设计的清漂装置和装载机一样,放下水里去,再从下往上捞起来,速度慢,而且根本不适应黄柏河的情况。
  当时黄柏河水藻多,船一下去水藻就只会往两边分开了。毕家培坚持改成传送带,带上一个大链条的斗子,加上像污水处理厂的格栅,跟挖沙机一样,不停地往上转,速度快效果好。
  从49岁到63岁,他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岁月的痕迹已悄悄爬上他的额头。
  “14年,差不多清理了3万余吨。”毕家培说得轻描淡写。谈起清漂工作,毕家培称,夏季和冬季比较辛苦。
  冬天温度低、空气干燥,江风一吹,刮得人生疼。夏天温度很高,“敲个鸡蛋在船头上,要不了几分钟就煎熟了,甲板温度能到40-50摄氏度。”毕家培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着。因为这项工作事关子孙后代福祉。
  “没人接手,接手我也不放心。” 毕家培告诉记者,清漂队以前有5人,后来走了两人,现在只有3人了。他既是队长又是船长,既是清漂员又是维修员。
  “清漂员一般都是临时工,流动快,基本上能干一两年都算长的了,我一退就停摆了。”谈起退休的事,毕家培有些担忧起来。
  “以前的采沙码头,现在都种了树,你看那边,全部建成公园了。” 毕家培说,这几年,各界都非常重视环保,市民环保意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工作量也相应减少了。(记者 黄善国 通讯员 邱天星)

选调生宣讲团到龙州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跨界思考 开拓视野铁画艺术走进高校
平昌县入围2018-2020年产油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县
小车喷漆变粉车!深圳女车主路旁遮挡号牌被举报
市政府召开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部署会
毕家培:黄柏河上清漂人
坚持安全发展理念 守住安全生产红线 
关注 | 《盂县有个崔达道》讲述盂县老新闻工作者的故事
农家书屋为农民“传经送宝”
杨绍武督查八大公山镇“走访慰问贫困户落实政策送温暖”活动并走访
蒿慧杰主持召开 市委书记专题会议
原粮运到“云仓储” 网上卖粮更便利哈市企业运用规模效应降低农业电商成本
水业集团举办名篇朗读会 伴书香迎“三八”
濂溪区副区长陈典勤到新港镇江矶村检查扶贫攻坚工作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会 邓沛然参加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志愿康复活动 新年情暖福利院
今年济南多个市级重点项目有新进展 北湖今春可形成至少50亩水面
河源市区一4岁男孩坠楼 幸得巡警及时救助
宜宾竹企搭上春天列车 打造竹食品全球产业链
知道不,家庭中控制对方的零花钱也属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