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始实行校内课后托管服务。这一新政直接针对的是此前困扰家长已久的“三点半现象”,力图解决孩子放学太早无人照料难题,堪称新学期家长们收到的“政策大礼包”。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新政效果如何?近日有媒体走访发现,家长们反馈不一。有人倍感欣慰,感谢新政解放了自己,还引导了孩子,“以前是回来就愁作业,现在却比较轻松”。有人则略显失望,本以为校内托管班会是补课班,结果学校只托管、不教学,只好又将孩子送至“含金量”更高的社会机构。至于当事学校,也大多在调整适应中,教师人力怎么调配,托管任务和其他工作如何统筹,无一不是现实问题。
教育,无疑是当前最能惹人关注也最易引发分歧的话题了。开办校内托管班,政策初衷甚好,落地过程中出现些许摩擦也实属正常。毕竟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诉求是多元的。有人觉得托管到五点半已经解决了大问题,有人则觉得相较自己的下班时间五点半接孩子还是太早。有人将托管班视为补缺救急,能帮忙经管一下孩子就非常满意了。有人则指望孩子放学后争分夺秒、比学赶超,托管班只看不教怎么行?教得不够丰富怎么行?诉求和预期千差万别,让人人都为校内托管班打一百分本来就是不现实的。
当“接孩子难”成为社会问题,校内托管班的破题意义毋庸置疑。当务之急不是求全责备,而是边摸索边改进,不遗余力将好事办好。各方的反馈声中,校方的很多牢骚值得相关部门注意。比如,托管班的统一开办不可避免地增加老师们的工作量,但很多学校师资、资金都有限,承诺的薪酬补助又多未到位。对比“他山之石”,课后托管大多有政府、社区、学校等多方参与,而非学校一家承担,怎样避免托管班成为“难以承受之重”?这些问题,有些短期可解,有些需长期探索,但都值得认真思考、早拿措施。
一项新政,在落地中保持动态调整是必然的。从“三点半”到“五点半”,统一的顶层设计已经让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新政的诚意值得充分肯定,也期盼相关部门多多听取各方建议,在踢开了头三脚之后,继续探索完善。家长正确认知,学校竭尽全力,政策全力支持,定能求取出一个“最大公约数”。(崔文佳)
为啥还要“契税证明”?这所小学新生报名时需提供的这份材料有点怪
元宵佳节市场迎来消费高峰
六盘山森林公园、野荷谷景区暂停营业
诏安县司法局“四举措”强化法律援助工作显成效
南宁发展现代物流参与南向通道建设
校内托管班 好事要办好
我市召开支持遂川县脱贫摘帽调度会 喻志勇主持调度会并讲话
莞韶产业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江门市外事侨务局召开2017年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跨区域招生、免试入学...民办教育改革在宁波逐步"落地"
新华保险让客户燃起生活新希望
市统计局组织开展全市贸易业年报会审
记者亲测医疗竞价广告“卷土重来”:想搜索李逵竟推李鬼
最新公示!吉安10所学校被教育部点名,快看有你母校吗?
2月1日起,衢州将增6个机动车测速点位
广泛协商议政 务实民主监督
还记得他么?济宁骨折考生考上理想大学 感谢相助民警
【暖新闻·江西2018】酷暑三伏,烈日坚守下的交通执法人
“爬窗入室”被拘留
庆祝建党97周年暨改革开放40周年 合唱系列展演活动举行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