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大会的召开,吹响了无锡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高地的号角,会后,全市上下第一时间掀起学习贯彻大会精神的热潮。如何把科技大旗举得更高,如何把创新之路走得更宽,如何让更多“千里马”在无锡这片热土上竞相奔腾?在记者对相关板块、职能部门、开发区负责人以及企业界科技界代表的采访中,受访对象围绕这几大主题畅所欲言。本报今起推出“打造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高地”专栏,希望通过汇聚各方观点智慧,以及各条战线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为无锡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加油鼓劲!
一场近十年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科技盛会,开启了无锡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
全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大会,点燃了无锡各界进一步重视创新、尊才爱才的激情。会场内,已和无锡企业结缘二十载的潘复生院士发言时说,李小敏书记的大会讲话,是自己听过的地方政府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的最好的一份报告,在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历史进程中,无锡善于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相信无锡的明天会更美好、更辉煌。会场外,直面问题、剖析短板后的凝聚共识,校准了未来的发力方向,明晰了今后的奋斗目标。
创新的高度决定城市的高度,人才的水平决定城市的水平。全市相关板块、职能部门、开发区负责人纷纷表示,将不负“春晖”,克难前行,着力营造包容式创新环境,培育领军型创新企业,构建多元化创新载体,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走好科技创新这条“桐花万里丹山路”,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奉献强大的科技新动能。
通“血脉”优生态,让创新活动更自由地开展
科技创新是一项探索性活动,创新也有自己的规律,党委政府对于科技创新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营造包容开放的创新环境,打通科技创新的“血脉”,让创新活动在自由的空间中开展。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的分析,让板块负责人对“如何营造环境抓科技创新”有了更精准的认知。
“创新离不开好生态、好气候,宽松的环境更利于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说,江阴将继续抓好省、无锡市相关政策和江阴产业强市30条、科技创新20条、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等系列政策的落地落实,加大针对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和辅导,营造符合新科技、新经济成长,各类创新主体竞相发展、互利共生的“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推进县级集成改革试点,不断完善政务服务“一张网”,做到凡是涉及创新的事都“马上办、办到底”,真正当好江阴创新发展的“店小二”,让广大企业等创新主体心无旁骛地专注创新。同时大力弘扬江阴精神中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基因,大力宣传奖励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典型创新创业人才,持续营造“为实干者点赞、为创业者加油、为暂时受挫者暖心、为勇于担当者担当”的浓厚氛围,全力促进江阴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凝聚起推动江阴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优质的服务让创新者近悦远来,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王进健表示,高新区(新吴区)将聚焦高效益科技创新,以“包容创新”为导向,完善项目孵化、成长加速、科技金融支撑、产业化资源配置及上市推进等全过程服务机制; 对全区科技载体进行重新审视和规划,建立健全专业化、市场化、特色化的科技园区招商服务体制;拓展与东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合作范围,探索国际技术转移路径方法,深化产学研“线上+线下”平台建设,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优化整合众创空间、创新中心、产业联盟和孵化器、加速器的服务功能,以及健全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就学、就医和居住保障机制,让有梦想的创新创业者在高新区(新吴区)能够心无旁骛地放心干、放开手脚大胆干。
因“一镇一院一产业”等科技创新模式,惠山区近年来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省人才工作先进区。惠山区委书记李秋峰说,优化鼓励激励创新的生态环境,惠山将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激励引导作用和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抓紧研究制定惠山“先锋英才计划”升级版,重点打造以诺奖得主、中外院士等顶尖人才领衔的产业人才集群。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倾斜,让创新“引擎”开足马力。同时强化平台引才、活动引才和服务引才,建立创业绿色通道,提供项目注册、人才招聘、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风险投资、产学研合作等各方面的“一站式”创业导师服务,让更多的创新人才集聚在惠山。
筑平台补短板,让更多创新企业走到台前
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主体。无锡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产业发展高地,需要有一大批领军型创新企业作支撑。贯彻全市科技创新与人才大会精神,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响应:合力筑平台补短板,让更多创新企业走到台前。
市经信委主任周文栋说,领军型创新企业的培育要与无锡优势产业相结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尤其要注重发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效应,共同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打造属于无锡的产业地标。他表示,下一步将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创建国家级物联网创新中心,积极构建各类产业创新平台,吸引人才、科研成果、资本等创新要素竞相汇聚,化“先发优势”为“未来胜势”;通过“首台套”保险补助资金这一财政资金杠杆,以市场化方式分散用户风险,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在无锡企业的推广应用力度; 鼓励企业与各类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让制造优势和研发优势碰撞出更高利润,从而激发企业家做大做强的创新意识。
“抓科技创新首先要抓创新型企业培育。”市科技局局长孙海东表示,将紧盯高新技术企业增长乏力问题,坚持“保存量、促增量、挖潜量”三管齐下,对照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五年双倍增”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扎实推进,千方百计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将坚持分层梯度扶持和分类靶向培育并举,深入实施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培育及成长计划,遴选优质标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打造数量众、创新强、质量优、潜力大、成长快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格局。
“李书记讲话中说,要从心底里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并把这项工作视为关乎兴衰的‘生命’事业,让人才工作者们深受感动。”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下一步,要以“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为统领,围绕“引才、育才、聚才”这一主线,确立全球视野,聚焦“高精尖缺”,实施国际人才特别支持计划、产业人才优先支持计划、社会事业人才重点支持计划、本土人才精准培育计划等,为创新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精准配送“最强大脑”。
激发“活性因子”,让更多“准独角兽”茁壮成长
“创新离不开良好的载体,创新载体越多元越健全,集聚的创新要素就越丰富、发生的创新活动就越频繁,也就越容易诱发技术突破、形成科技高峰。”李书记大会讲话中的此番论断掷地有声,引起园区代表热烈反响。大家认为,构建创新载体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更多“准独角兽”企业在园区中茁壮成长。
“无锡对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行动上,让我们感到产业强市的前景无限光明。”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裴焕良说,项目立区、产业强区、科创兴区是开发区的立身之本,下阶段将重点在集成电路材料、军民融合产业、新能源、光电子等优势产业上精准发力,同时将按照单位产出设置淘汰率,永葆园区活力。他表示,宜兴经济开发区的帝科电子入围无锡市首批5家准独角兽培育入库企业,给了园区其他企业很大信心,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独角兽”实现从租房子生产到自建载体发展的跨越。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企业活力竞相迸发的背后是开发区构建多元化创新载体的生动实践,江苏省无锡马山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就是不断激发经济“活性因子”的样本。“药明康德这只‘独角兽’的强势崛起,带动了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前来落户。但产业愈强,对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的渴求就愈盛。”全程听完李书记讲话,产业园副主任刘焕感触颇深,“马山国际健康旅游岛建设蓝图已清晰,为了吸引更多国际人才纷至沓来,目前幼儿园至初中阶段的国际双语学校、精准医疗基地等高端项目正在抓紧洽谈,园区将尽一切可能为创业者提供乐享生活的栖息地。”
再好的创业载体和政策体系,没有园区工作者的“执行力”也将变成一纸空文。“大会出台的一系列新政良策,力度前所未有,接地气、可操作、能见效,更加激发了我们园区工作者的信心和决心。”锡山科技创业园主任郭明州表示,打造科技园区平台、完善孵化成长体系、聚合更多创新资源,需要高点定位、积极作为,锡山科创园将在继续聚焦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三大领域的同时,迅速将市、区政策“红利”送到企业一线、人才一线,通过企业壮大和人才培育,为园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记者 星光 郭寅枫 顾庆赟)
华清职业技术学校让“最美”绽放在校园
2018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亚洲杯资格赛常平开赛
我市未来一周天气预报(6月25日至30日)
患病女士误入高速公路 交警及时救助送她回家
周口港区公安分局禁毒工作获省公安厅表彰
不负“春晖”,走好“桐花万里丹山路”
宜春市烟草专卖局积极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
我市“民企帮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濮院毛衫”品牌价值85.69亿
港北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甘井子区着力创建干部教育培训“知行学堂”
秦永辉调研武陵源宝峰路社区“三联四建”工作
还景区以洁净
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
九江市教育工作会召开
内江市地方海事局认真做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工作
又是一年粽飘香 涪城各地节日氛围浓厚
广州市188个社工服务站分布在大街小巷 提升了百姓获得感
实拍:青兰高速下穿青连铁路改线工程 有望10月底完工
市委追授杨海定“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