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守株待“蝉”换现钱 忠县捕蝉村绝不让“金”蝉脱壳

8月31日10时讯(记者 陈星)友谊村位于重庆忠县东部,坐落在长江之畔,成片的橘树随着群山绵延不绝。每年7月到8月,每天晚上都会有上千名男女老少聚集在这里,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提着塑料桶,在柑橘树下守株待“蝉”。这些被捕捉的蝉,大部分都会被出售,出现在第二天的菜市场、饭店以及市民的餐桌上。前后一个多月的忙碌,小小的蝉能为村民带来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捕蝉已经成为当地村民增收的一个不错选项。
全民出动守株待“蝉”
“饭吃完没?吃完走了哟!”每年七八月份,一到八点钟,这样的呼喊声便会在友谊村响起。
友谊村最热闹的季节有两个,一个是每年柑橘花开遍漫山遍野的时候,浓郁的清香萦绕山头,前来欣赏“花果同树”奇景的人络绎不绝。另一个就是每年7月,光是上山捕蝉的人就有上千人,人多的时候,弯弯绕绕的山路会填满摩托车、小轿车,友谊村已经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捕蝉村”。
“用手电筒往地上照,就会有蝉从洞里钻出来,抓得多了,就知道哪儿的蝉多。”王淑兰是友谊村里的抓捕能手,运气好的话,2个小时,抓一两百只蝉不成问题。按照5毛钱一只的价格计算,一晚能够收入近百元。
捕蝉比较轻松加上收益快,所以一到晚上,友谊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往橘树林里钻。友谊村党支书周康伟告诉记者,友谊村共有285户人家,共计1004人,除了村子的人,还有来自隔壁村的村民,甚至还有距离村子十几公里外的县城也有人专门开车过来。
随着天色渐暗,聚集到山上的人就越多,他们各自分开,在不同的山头展开“搜捕”,手电筒的灯光在橘林里不断晃动,明亮的灯光延绵几个山头,把半边天都照得透亮。
捕蝉人通常8点左右上山,最晚10点左右就下山,除了一些专业的捕蝉者,剩下很大一大部分来自县城的居民,纯粹是来图个乐趣,捉点蝉回家尝鲜。
有人抓,就有人收购,而且是连夜收购。晚上10点过,捕蝉者带着收获陆续下山,村民可以直接把当天晚上捕来的蝉卖给商贩,商贩再把幼蝉送到城市的菜市场、饭店和超市,从而流入市民的餐桌。
村民在树干粘上透明胶布方便捕蝉。受访者周康伟供图脱壳前的黄金两小时
刚脱壳的幼蝉也叫金蝉,友谊村种植了大量的柑橘树,金蝉一般生长在树木根部的土层里,靠吸食果树根的汁液生长,金蝉幼虫在地下存活3-5年左右,将要羽化时,会在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蜕皮,然后羽化飞走,完成“金蝉脱壳”的过程。
“金蝉抓捕的有效时间就是每晚金蝉钻出地面脱壳前的黄金两小时。”周康伟告诉记者,金蝉出土后,很多都爬到了树干的低处,用手就可以直接用捉住,手速慢了,蝉很快就会爬上树干蜕皮,一旦金蝉脱壳,翅膀硬了,就飞走了。
在五年前,友谊村的村民还不知道这个聒噪的物种还可以变卖成钱。直到一些商贩到友谊村高价收购金蝉,教会了村民捕蝉的“妙招”:将封口胶缠绕在树干1米处,晚上蝉从洞里钻出来,爬上树去褪壳羽化时,就会被拦在光滑的封口胶处,就能轻松捉住。
王淑兰是村里最早的捕蝉人之一。今年7月1日,王淑兰和往年一样,开始了她今年的首次捕蝉计划。凭着经验,王淑兰知道雨过天晴后的蝉最多,抓的人又少,她要抢在村民们前面来个“大丰收”。不出意外,当天晚上王淑兰一个人就捉了200余只蝉,实现了“开门红”。
王淑兰告诉记者,每年到了七八月,她几乎天天都会赶在八点到九点这段黄金时间出门,最近的捕蝉地点就在家门口,最远要走接近一公里的路。出门前,王淑兰会先换上深筒套鞋,提上一个装有一小半水的塑料桶,再带上手电筒,装备才算准备齐全。
除了捉金蝉,褪壳羽化的蝉壳王淑兰也会捉,虽然这种壳不可以直接吃,但可以卖给医药公司入药。王淑兰告诉记者,虽然蝉的营养价值很高,本地却很少有人吃,这里的蝉大多卖到外地。
捕来的蝉被放进水里,防止金蝉脱壳。受访者周康伟供图柑橘树衍生出的财富经
过度捕蝉会不会影响当地生态?周康伟告诉记者,对于山区来说,蝉大量存在,对于繁殖能力强的蝉来说,会很快形成补充。
“一只雌蝉一生中大概会产卵500颗左右,而且蝉也很‘聪明’,专挑嫩枝,树枝水分营养没了,不光会影响开花数量,还会影响整棵树的健康。”周康伟说,如果不加大防范力度,蝉一年比一年多。对于树木来说,它们就如同“杀手”一样,会对树木造成非常大的损害。
近年来金蝉价格节节攀升,催生了一大批捕蝉者。对村民而言,捕蝉不仅能够获得一笔额外的收入,适量捕蝉还利于橘树生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利关系。周康伟透露,村民们前后忙碌一个多月,可带来上千元甚至几千元的收入。每年友谊村的村民光是捕蝉,总收入就能达到20到30万元。
柑橘树带给当地村民的收入不止如此。记者了解到,在渝东北的区县中,忠县长江江岸线最长,辐射三峡库区水域最广,友谊村作为长江江岸线上的一个小山村,2001年前,这里一直是一块贫瘠之地。直到2001年9月,友谊村被纳入忠县35.2万亩优质柑橘基地首批示范果园,村民纷纷开始种植柑橘,友谊村自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规模化的柑橘种植让曾经的庄稼地变成了柑橘林,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村民们也纷纷尝到了“甜头”。目前为止,友谊村已种植柑橘5800亩,每年产值突破千万元,种植柑橘已经成了友谊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
柑橘树规模化种植起来了,从柑橘树也便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财富经,友谊村党支书周康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把果树承包给公司,每亩地承包费800元,每位村民都有一笔固定收入;还有的村民在果园里除草、打药、摘果等劳动,公司按照50—70元每天的工资结算,每月平均约有1000多元的收入;在柑橘刚结果时,村民还可以捡柑橘宝(医药名枳实),一天可以捡的柑橘宝晒干后有20-30斤,12元一斤可以卖200-300元,加上捕蝉的收入,这样算下来,村民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比之前种庄稼收入翻了好几番。

我市“民企帮村”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濮院毛衫”品牌价值85.69亿
港北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为库区移民早搬新居 昌乐加速建设57栋安置楼
回家过年
【致富故事】守株待“蝉”换现钱 忠县捕蝉村绝不让“金”蝉脱壳
石家庄市水务局召开党建工作协调会
6千多元的机票退票费竟要9千多元 携程认错承诺整改
漳浦县妇联双创动态:开展卫生死角精准化整治行动
高新区:“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开讲
广州市188个社工服务站分布在大街小巷 提升了百姓获得感
实拍:青兰高速下穿青连铁路改线工程 有望10月底完工
市委追授杨海定“宁波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上亿条出售牟利 深圳一程序员被刑拘
创新体制机制助推生态建设
秀洲区新城街道获评全市首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
古寨千秋塘
市住建局牵头考核汉源县2017年贫困户贫困村退出验收考核工作
石碣:群众文娱活动多 文化氛围越发浓厚
我市19000多名考生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