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高颜值 留住更多青山绿水
冬日的石臼湖上,碧波万顷。远道而来的白天鹅在湖面上时而婉转低鸣,时而凌空亮翅,时而入水觅食,好一幅美景。这是马鞍山用两个月的时间,拆除了原来湖面上密布的围网、放倒成林的竹竿,才还原了这里超10万亩水面的烟波浩渺。
石臼湖跨苏皖两省,总面积接近20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省级水禽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上世纪90年代开始,沿湖村民围网养殖乱象丛生,严重破坏石臼湖生态环境。为严守生态底色,马鞍山市政府重拳出击,2017年11月起,历时两个月拆除围网面积10万多亩,总长度约1400公里。“过去石臼湖的鸟类是非常多的,围网养殖以后,这些鸟类到冬天,没有地方生存了,就越来越少。这次围网拆掉以后,有很多天鹅、大雁、白鹭都回来了,围网整治效果非常明显。”马鞍山市博望区石臼湖管委会负责人陶健说。
严守生态底色,还须守护与治理并轨同行。在马鞍山市农村改厕试点村——向山镇石马村里,用了几十年旱厕的村民杨仁凤,这两天喜上眉喜梢。“以前的厕所脏,又有苍蝇又有蛆,子女和孙子都不想回来。现在村里帮我们改造了好厕所,我们老人用着方便又干净。”作为第一批用上新厕所村民,杨仁凤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以来,马鞍山市坚持把农村厕所改造提升与全域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同部署、同规划、同建设,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坚持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一体化”布局、推进、运营和维护,鼓励部分中心村建设微动力或动力污水处理设施,争取在2019年底完成164421户农村改厕任务,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伴随着生态红利惠及的人越来越多,生态文明理念开始在市民中广泛传播,并愈发成为共识。今年,马鞍山将大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消费、绿色采购等创建活动,培养居民节俭节约的绿色生活习惯,让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同时,还将加强公交枢纽、专用车道、步行道、自行车道、休闲步道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推动绿色出行。
一半山水一半城,“绿色”作为马鞍山的点睛之笔,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更是贯穿于城乡建设始终。截至2016年,全市林地面积达124.9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4.56%;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39.46平方公里,绿化覆盖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1.45%、4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
聚焦开放高水平 对外合作活力澎湃
全面融入长三角,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欧合作深入推进,港口吞吐量突破亿吨大关、“以港兴市”迈出新步伐……
激活一条江,带动一座城。从2011年的不足10亿美元到2017年的近40亿美元,马鞍山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漂亮数字印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2017年该市进出口总额实现38亿美元,同比增长19.3%,创五年来新高,口岸外贸运量1891万吨,稳居全省第一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8亿美元,已经超2016年全年。
以港兴市辐射广。马鞍山通过港口发展临港经济,构筑外向型产业体系,并通过港口、航道干支联动,最终达到通江达海。目前郑蒲港已成为长江“水水转运”节点港,初步实现了江海联运的枢纽港地位,有力促进了长江内陆省份实现直接出口、直接进口。为撬动经济发展新引擎,马鞍山不断加大招商力度,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引入源头活水,去年全年临港产业新签约项目57个,总投资169.8亿元人民币。
等高对接融合深。随着宁马轨道交通对接等多项工程正稳步推进,一张规模化的“一体化交通网”已初步形成。产业合作方面,仅“十二五”期间,南京企业在马投资的项目就有35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400亿元,该市在南京投资的项目也达300多个、投资额近200亿元。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该市强化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构建与长三角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积极整合全市开发园区,做大做强招商承载平台,积极承接南京、上海、北京、武汉等都市圈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推动了产业集聚发展。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获得人民群众幸福感。
对外开放活力足。作为安徽省开放的“桥头堡”,马鞍山始终坚持两眼向外,努力构建一个面向国际国内开放的新格局。2017年5月,马鞍山欧洲投资企业联盟成立,“对欧合作”战略高度进一步提升。全面启动了中欧产业合作园建设,打造对欧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与意大利维罗纳华人商会、德国中国商会、英中贸易协会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逐步构建与欧洲经贸交流合作的新通道。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马鞍山还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主动争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红利,瞄准海外市场投资兴业。
聚焦开放联动,马鞍山将聚焦开放高水平,进一步推进与南京都市圈、皖江城市带和市域各板块的互联互通互动,着力深化区域联动发展,大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努力在开放联动方面走在安徽前列。
聚焦民生高品质 让群众收获更多幸福感
马鞍山70岁的退休老人金凤霞,八年前被查出肾衰。多年来,她需要一周三次到医院做血液透析。每个月做透析,血透费加上换药费要花六七千块钱,但经过医保报销和二次报销后,每月透析只需要掏四五百块钱。“正是有了政府的这项民生工程,才延续了我的生命。”
从构筑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体系到就业扶持民生工程,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到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五有”(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劳有所得)、“三农”等重要方面,马鞍山市滚动实施民生工程56项,累计投入资金201.76亿元,惠及全市230万城乡居民,人均受益近9000元。
伴随着这些工程的推进,一点点民生烛光在城市各个角落点亮,一束束民生火焰在城市四面八方升腾:菜市场标准化改造、高污染汽车限行管理项目使得市民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公共自行车服务、城市公交服务升级、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为群众提供了多一份“脚下的自由”和“眼前的风景”;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急救一体化项目的实施则让一江两岸群众切身感觉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龄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终端,成为老年人的“保护伞”。
与此同时,马鞍山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扩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在全省率先构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马鞍山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城乡建设,以创新的举措坚持“组团式、网格化、田园城市”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主城区、三县县城和乡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城乡统筹、文明幸福、协调发展的美好家园。
崇阳回头岭村旧貌换新颜
新泽西理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建材联队举办主题日活动
山东省政府与国家统计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快速增长
南通三季度开工规模农业项目425个 投资过百亿
安徽马鞍山: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平武“双驱动”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添新活力
靳磊调研指导内黄县脱贫攻坚工作
白关产业园二期计划今年建成投用(图)
河钢邯钢:汽车用钢“朋友圈”越做越大
茶语 花芳 找寻生活的诗意
广汉市纪委监委把惩治“蝇贪”同扫黑除恶相结合
东海:花卉暨地方特色农产品展示馆“盛装”迎客
双牌交警多举措防执法腐败
长春221路公交车驾驶员全心全意默默地为乘客服务
龙泉市领导走进社区宣讲十九大精神
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大数据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南溪职校开展“重走长征路提高党性修养”活动
博爱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 十二届九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男子为“追星”偷东西!这是偶像被黑得最惨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