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卷风云写春秋


聂冷先生(右)与王蒙先生合影
聂冷先生作品集
  坐在笔者对面的他,满脸微笑、态度和蔼、谈吐儒雅。说起他的真名,恐怕知之者不多,可提起他的笔名,或许有很多人会想起“如雷贯耳”“久闻大名”之类的成语。他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宜春市文联主席聂冷先生。近日,笔者慕名拜访了他,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可以概括成三个成语——
  博览群书
  说到读书,聂冷说:“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嗜书如命。”
  聂冷,1952年出生于江西宜春,六岁便启蒙,读了一年级直接跳级读三年级。那时,他叔父和村里几个识得几个字的人闲暇时喜欢“讲传”,他听得如醉如痴。八九岁时,小小年纪的他便抱着厚厚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薛仁贵征东》《瓦岗寨》等小说如饥似渴地阅读。尽管书中有些字不认识,但是其中的内容还是能看个八九不离十。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深深震撼、感染着他,使他在钦佩他们英雄事迹的同时不知不觉爱上了文学,迷上了书籍。
  1963年,聂冷就读于合浦中学。学校里有一个图书室,聂冷一头扎进图书室,扑进了知识的海洋,酣畅淋漓地畅游。在这里,他眼界大开,不仅阅读了当时国内的《林海雪原》《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等诸多名著,而且像海绵吸水一样阅读了大量的外国图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千零一夜》《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
  1966年下半年,14岁的聂冷考进了萍乡师范学校。当时正值“文革”时期,学校图书馆的文艺书籍都被损毁,但马恩列斯毛的著作、鲁迅著作和一些自然科学的书籍仍然保留着,而看这些书的人又寥寥无几,图书馆也无人管理,正好满足了聂冷的需要。于是,聂冷便“借”了一套《资本论》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及《毛泽东选集》,“躲”回温汤老家认真“啃”起来。看书的人都知道,不是专门研究人员,很少有人有浓厚的兴趣阅读政治理论著作,而聂冷硬是一口气看完了《资本论》,通读了《毛泽东选集》1~4卷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诸多著作,还阅读了大量的鲁迅作品。他就像出席一桌丰盛的精神宴会,馋得大快朵颐。
  “这就是我从学校拿来的《资本论》。”至今,那本厚厚的、发黄的《资本论》还保留在聂冷的书柜里。
  1970年底,当了一年洪江中学老师的聂冷光荣参军。那年头,师范毕业生参军可谓凤毛麟角,因此,聂冷被分在师部宣传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在这里,聂冷又遇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看书良机:师部有个图书室,里面有很多在外面看不到的内部书籍,譬如《赫鲁晓夫传》《张国焘回忆录》《金瓶梅》《史记》等。聂冷正好“利用工作之便”,着了魔似的阅读起来。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聂冷含笑说:“我的写作受三个人的影响最深:毛泽东、鲁迅、司马迁。看了毛主席著作,真正感受到台湾人评论他‘文霸诗狂’恰如其分。”
  锲而不舍
  按理说,以聂冷的能力和水平,在部队提干是很有希望的,但由于家庭原因,1975年3月,聂冷怀着对部队的无限眷恋退伍回家,分配在宜春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教书。两年后,调任洪江中学校长。期间,写了一些散文之类的稿件见诸于《赣中报》。1982年下半年,聂冷调到赣中报社当记者,两年后任报社党组成员、编委委员,开始投身文学创作。
  1991年的一天,聂冷先生赴奉新采写张勋墓被盗稿件,看了张勋在老家的故居,听了乡民对于张勋的许多传说,顿时萌生了给张勋写一部传记的想法。于是,在征得领导支持的情况下,只身奔赴南京、天津等地,走进南京国家第二档案馆查阅有关张勋的资料,几经周折,找到张勋的两位侄孙、张勋的女儿、张勋的外孙女,了解资料上没有的关于张勋的真实情况。聂冷长期从事新闻记者打下的文字功底,使得《辫子大帅张勋》一书第二年便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随着《辫子大帅张勋》的问世,聂冷创作传记文学的劲头一发不可收拾,呈现井喷式势头。聂冷有个心愿:尽最大努力摘取本土历史天空中几颗灿烂的星星立传,既提高宜春乃至江西的知名度,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宝贵资料。1993年,聂冷开始创作《吴有训传》。2000年,聂冷将目光投向江西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开始创作《补天/袁隆平的精彩人生》。2003年,又进行《宋应星》的历史小说创作……
  按说,作为高级记者的聂冷写传记文学在技术层面上应该不难,可是,搜集资料却是难上加难。为此,聂冷历经千辛万苦,锲而不舍,终有所成。
  在谈到搜集资料困难重重时,聂冷记忆犹新地说到了一件他终生难忘的往事。那是写作《吴有训传》时搜集高安籍中国物理学研究“开山祖师”吴有训的资料。聂冷在北京一待就是小半年,查遍了中国科学院档案馆、国家档案馆有关吴有训的资料,可就是没有查到他的个人档案。最后几经周折,才得知其档案在中组部。于是,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中组部,得知必须要有省级组织部门的介绍信。聂冷只好返回宜春,到宜春市委组织部开具介绍信,凭此到江西省委组织部开具介绍信,最后凭着省委组织部的介绍信才好不容易走进了中组部档案馆。然而,一道新的难题摆在面前——在此查档案不准拍照、不准复印、不准笔记,全靠大脑强记。吴有训的个人档案内容又极多,要想记住谈何容易?聂冷在此足足待了三天,聚精会神,默默强记,才算基本记住了吴有训个人档案的主要内容。
  写传记文学除了攻克搜集资料难关外,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对于立传对象工作领域的相关知识不懂,必然写出外行话。为此,聂冷精心准备,仔细做好必要的功课。为写袁隆平,聂冷通读了《生物学史》《作物杂交理论》《杂交水稻》以及袁隆平的全部论文。为写吴有训,聂冷认真研读了《物理学史》,致使有的物理学行家看了《吴有训传》后,误以为作者是物理学家。
  “写传记文学并不一定比写纯文学容易……”聂冷回忆往事时感慨地说。
  硕果累累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汗水收获的必然是成就。聂冷从1991年创作《辫子大帅张勋》起,至今17个春秋。17年来,聂冷在传记文学的田野里挥汗如雨,勤奋耕耘,笔耕不辍,终于结出累累硕果。当我问起他的创作成就时,聂冷略显羞涩地说:“谈不上什么成就,只是出版了一些小册子罢了。”说着从书柜里找出一摞厚厚的书本,我将其摆放在茶几上,好家伙,摆了满满一茶几!不仅有传记文学《辫子大帅张勋》《吴有训传》《补天/袁隆平的精彩人生》《花红别样/杨万里传》《邓子龙传》《石景宜博士传》,历史长篇小说《宋应星》,中短篇小说集《九岭仙歌》,散文集《看着母亲成佛》,《赣西记事》,还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专著《宜春禅林漫话》。
  “书柜里书太多,有的在杂志上发表的中篇传记一下子不好找。”聂冷略带歉意地说。
  看着面前一茶几书,我大脑里不由跳出一个词:著作等身!作为一名作家,写出了这么多著作可谓高产,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聂冷的著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上乘。在聂冷的传记文学里,有的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譬如关于袁隆平的传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数十家媒体连载、连播、选载或评论;被国家图书馆列为2001年全民读书月活动推荐阅读的百部优秀新书之一;被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节选入2000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选集。被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部改编成8集电视连续剧,于2003年10月播出。此书还参加了鲁迅文学奖评奖,获得入围资格。《吴有训传》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全国20余家报刊连载、选载或评论;被教育部选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装备书目录;清华大学节选为招生宣传材料之一;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篇传记文学《一对美国“老乡”的中国情缘》(美国专家阳早、寒春夫妇的传记),《传记文学》杂志2001年第6期发表,被中国传记文学学会选入2001年度中国最佳传记文学选集,国务院外国专家局主办的《国际人才交流》杂志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报告文学《克隆植物基因之父辛世文》(美籍华人科学家辛世文教授小传),《炎黄春秋》杂志2002年第一期发表,被中国传记文学学会选入2002年度中国最佳传记文学选集……
  说到聂冷的创作成就,我不由得想起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全国委员朱向前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对聂冷的评价:“如果聂冷能得到适当的条件,并且能积极主动地去争取评论界和媒体的应有关注的话,那么,他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炒作,就凭他现有的创作成果,也足以跻身全国知名作家或学者行列。”
  聂冷有如此成就,按说足矣,可是他实在太痴情于文学,仍然不知疲倦地勤奋耕耘着,每天从事文学创作和书法练习。在谈到今后创作打算时,聂冷悄悄透露说,正在构思一部长篇小说。
  山外青山楼外楼,更高目标在前头。我翘首以待,等待着早日拜读聂冷先生新的力作

雪天观景“红背心”护航
泛秦巴区域新闻宣传合作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市综合执法局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宜居
我市今年20项惠民实事
梁子湖区91户经营主体通过“安检”
笔卷风云写春秋
"连江玉荷西路棚户区改造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
广东一男子微信转错账后追讨无果 手滑后该如何追讨?
罗阳街道莲湖村新时代文明传习站正式揭牌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深入郊区调研指导脱贫攻坚等工作
冷水滩杨村甸乡成立森林防火义务扑火队
除雪净校园
国税减免税收264.4亿元 以“减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天津小泉精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组装间班长刘玥:平凡岗位铸就不平凡业绩
中国足协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在赛罕区多功能笼式足球场拉开帷幕
济宁文明随手拍
市四院开展节前全院安全生产、卫生大检查
前11月我市1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7.96亿元
要朗朗上口更要诗情画意 “汴京新八景”系列请您取“芳名”
排队人人有序 文明你我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