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给汤神庙镇带来了福音


本网讯 记者张振贺报道
当下正是农闲季节,但是在汤神庙镇南杖子村的田地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机器发出“轰轰……”的声音,给冬日寂静的农田增添了几分活力。在入料口搬运的、在出料口装车的工作人员你来我往。眼看着大田里的秸秆通过机器变成一捆捆养牛羊的饲料。这就是建昌正在开展的秸秆综合利用加工工作。
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有效利用秸秆资源,切实抓好能源建设,努力实现“促进农村节能减排、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目标,2016年,汤神庙镇政府积极响应号召,在南杖子村设立了生物固化厂,利用自走式田间捡拾秸秆打捆、固定秸秆打包和秸秆压块的方式,对秸秆进行加工,将其加工后的秸秆作为代替燃煤的燃料和喂养牛羊的饲料。同时,按照试点项目要求,在古桥子村建设秸秆收贮运体系1处,在镇政府安装一台高效秸秆直燃锅炉,并购置秸秆燃料移动打捆机1套。同时,实施了32户农户改炕改灶工程。项目总投资300余万元,经省市县能源部门评估验收,试点项目取得了预期效果。“我镇是农牧业大镇,耕地面积6.8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近6万亩,年产秸秆总量达4.5万吨。牛驴等大牲畜存栏量1万多头。为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有效利用秸秆资源,2016年,我镇被列为省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试点乡镇。”汤神庙镇镇长简雨明说。
2017年,该镇的秸秆使用量为4万余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3%以上。
汤神庙镇农业站站长洪国义表示,过去秸秆没处放,农民就满地堆,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容易发生火灾,现在好了,秸秆直接在地里打成捆卖掉,农民还增加了收入。2017年秋冬季秸秆坐地价达到了每亩60元,到厂价每亩可达120元。全镇6万亩玉米秸秆一项收入就达到360多万元。
秸秆综合利用对于汤神庙镇的养殖户来说是件大好事。截至2017年底,汤神庙镇牛、羊、驴饲养量分别达到8100头、16000只、1300头。秸秆综合利用解决了全镇养殖户每年所需的2.4万吨饲料问题。
秸秆综合利用的燃烧能源化利用。汤神庙镇政府秸秆直燃高效锅炉年使用500亩地的1.5万捆秸秆。实施改炕改灶工程的32户农户秸秆直燃炉,年利用130亩地的秸秆0.4万捆。全镇8000户村民家用炕灶生火利用秸秆燃料1.4万吨。
秸秆加工原料化利用。该镇现有秸秆深加工企业4家,有秸秆饲料打包设备5台,秸秆生物质压块生产线设备4套,秸秆燃料打捆设备1套,年加工利用秸秆原料0.45万吨(6000亩),年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2008年以来,汤神庙镇已建成设施农业棚菜小区15个,蔬菜大棚面积近1000亩。建成市级标准化果园3个300余亩。近年来,在农业局和果蚕局专家培训和技术指导下,全镇棚菜种植户普遍采用了棚内秸秆深埋,生物质发酵沤肥增温新技术,新建标准果园全部采用深沟堆肥技术,年利用1300亩的秸秆沤肥基料0.1万吨。
2017年,建昌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全面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严格秸秆焚烧管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上坚持多措并举,通过秸秆利用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使该县的秸秆利用量为20.3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0.22%,圆满完成了市里下达的秸秆综合利用任务。
“2017年农经局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同畜牧、果蚕、农机等县直部门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17年我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县农村经济局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主任范景军说。
范景军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全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率,今后他们将会加大力度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全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精准脱贫工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安徽去年二孩出生数47.1万 首次超过一孩
蚌埠市召开2017年度蚌埠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先进集体总结表彰大会暨第二期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培训班
142名小选手参加周口市少儿讲故事大赛预赛
友谊县组织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暨清明祭扫活动
下周可能还离不了伞,小雨为主
秸秆综合利用给汤神庙镇带来了福音
两会好声音: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和生活条件 建议推广积分互助养老
关于北海市2015年(补报)、2017年(第二批)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公示
杨维:破解群众“办事难”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市国土局召开全市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报批推进会
我省成立首个大学生共享型创客社区
梅汝璈故居入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印度一邦24小时4起恶性轮奸案 2名受害者竟然还是...
市镇人大代表视察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情况
好消息!市区环卫工今起可免费检查眼睛,若需手术还有这些补助
如何给收养的孩子上户口?
省工商局解读《关于贯彻实施“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的意见》
您知道“世界无车日”吗?
怀化市政设施维护处抓紧修补人行道板
恩施市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和家属同上廉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