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会出现“奇葩”文件?有监督不力等方面问题

指定消费本地产品,规定取消职工休假,禁止城乡居民复婚办酒席……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奇葩”文件引起舆论关注。据司法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37个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监督、管理和备案的规章150部,其中现行有效的78部。总的来看,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措施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质量,取得一定成效,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乱发文、出台“奇葩”文件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奇葩”文件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出现“奇葩”文件的原因,既有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问题,也有不按法定程序出台政策文件的问题,还有监督不力、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就是为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有效遏止“奇葩”政策文件出台。
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政府形象。在防止乱发文方面,制发行政规范性文件应该严守五个“不得”,即不得增加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行政权力事项或者减少法定职责;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增加办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条件,规定出具循环证明、重复证明、无谓证明的内容;不得剥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劳动权、休息权等基本权利;不得超越职权规定应由市场调节、企业和社会自律、公民自我管理的事项;不得违法制定含有排除和限制公平竞争内容的措施,违法干预和影响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违法设置不合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等。守住了这五个“不得”,其实就是守住了越权发文的红线,守住了政府不得不作为、乱作为的底线。
为防止文件制发的随意性,重要行政规范性文件还应该严格经过认真评估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审核把关、坚持集体审议、及时公开发布等环节。在广泛征求意见阶段,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文件,起草部门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坚持集体审议,就是要求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要实行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制度,防止违法决策、专断决策、“拍脑袋”决策。
只有强化源头治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纠正“奇葩”文件,防止类似文件再出现,才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徐隽)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松花江城区段江面及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有关事宜的通告
端午节到涪陵看民俗感受传统文化 还有超多优惠活动
筑梦南都梦易圆携手共进手相牵——国安南都农业庄园婚纱婚庆行业座谈会成功举办
日照作家深入农村书写“乡村振兴”
法检目录调整 惠及我市企业
为何会出现“奇葩”文件?有监督不力等方面问题
黎明乡:抓好住房认定 助推脱贫攻坚
省领导在我市调研督导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我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海宁市召开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经验交流暨培训会
台州失业保险参保职工可领取技能提升补贴了本月中旬起实施,最高可领3000元
全市端午节假期秩序井然 旅游业揽金5亿余元
学生大二就月入过万 毕业后各种公司抢着要
扬大三教授参与高中新课标修订新课标究竟"新"在哪
为了“凤凰”早日展翅翱翔——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年轻建设者的国庆心愿
第三届江西省公共安全创新创业大赛在景德镇启动
延安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2018年国庆节期间安保工作安排部署视频会议
乐平市洪岩镇购买垃圾环保分类推广服务项目
同江市与黑龙江新农创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祁阳农民领到首批“土地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