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人们总会说“上下五千年”,但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究竟是如何起源的?是否有5000年之久?今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指出,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众多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考古实证中,就有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
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一项承载着“中国考古学百年梦”的工程。来自50余家科研单位的近400名研究人员奔忙在40余处涉及文明探源的核心遗址,以田野考古为中心,采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联合攻关,追寻中国文明的曙光。关强介绍,探源工程在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即: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丰富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认知;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了总体认知。“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中华文明在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兼容革新能力,成为其长期生长的起点,从中孕育出的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如今,经过16年探源工程的不停探索和深入,浙江余杭良渚、辽宁牛河梁、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一项项重要考古发现让我们日益清晰地看到史前文化中透露出的文明脉动的韵律,娓娓道来一段关于中华文明日益丰满的起源故事。如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修建于大约5000年前,为了防止北边山洪对城的侵害,古人在修建之前先修了一个长3.5公里、宽十几米的巨型水坝。经考古勘测,该遗址目前发现最大规模的城址总工程量,初步估算是1200万立方米,这样的工程量如果动用1万个劳动力也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巍说,“在良渚遗址上,除高等级的宫殿之外,高等级的墓葬也在祭坛上修建,所以说这是一个阶级分化相当严重的社会,是一个产生王权的社会。我们应该以这个为代表,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5000年已经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这是一个例子。”
此外,山西陶寺遗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最重要的实证之一。在距今约4200年,晋南临汾盆地中就有一座面积达到280万平方米的陶寺,这个城址内社会分化严重,这样的社会,已经不再是原始的部落联盟。在陶寺遗址中还发现了冶金术应用的实力,发现了“观象台”,发现了“尧”这样的文字,所以很多考古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可能就是文献记载中尧之都城——平阳。王巍表示,当时的陶寺虽然还没有形成王朝,但是应该进入到王朝之前的古国文明的阶段。而陕西神木的石峁遗址,也与陶寺遗址有着类似的发现,所以在距今5000年前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西辽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已经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 持续了这么久的追问,终于得到了一次肯定的回答,一个中国之前的“中国”,逐渐清晰起来。
城区警方侦破3起烧烤摊寻衅滋事案
2018年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培训方案
尽心尽力服务人民群众 尽职尽责维护和谐稳定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网络餐饮出新规 九江市民叫好
中华文明可上溯至距今5000年山西陶寺遗址是力证之一
看绿色发展示范市推进成效 为绿色发展振兴建言献策
雅安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天全县召开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来我区视察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龙岩金融新政“十二条”有哪些“干货”?
"我为乐山质量强市献一计"收到意见建议577条
市委书记高宏志到我区调研检查主城区供暖准备工作
胡忠雄到长沙县金井镇调研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
【党群工作部】柳东新区2018年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圆满结束
“时代新人说”走进太原卫校
三亚美丽乡村文门村首家农家乐春节前营业
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 —我市联合举办“爱耳日”义诊活动小记
千元一瓶口服液竟是果汁
湖州市局2018年全面助力高质量赶超发展
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