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寒,也正好是鲅鱼圈区红旗大集乔迁新址后重新开集的日子,笔者特意来到这里,体验浓浓的乡土风情。
虽然室外寒风凛冽,但却挡不住市民赶大集的热情。上午9时,集市上人声鼎沸。停靠成排的货车前,摊贩摆开摊位,吆喝起来。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苹果堆成了小山,新编的竹篓、锅碗瓢盆一溜儿摆开……摊位前的市民更是络绎不绝,现场十分热闹。
商品琳琅满目 想买啥买啥
集市上,菜肉鱼果,副食小吃,应有尽有。走进果蔬区,“白菜土豆自家产”“红富士苹果酸甜可口”“葡萄特别甜”等纸壳招牌随处可见,苹果论袋卖,大鱼论盆称,量大又实惠。食品区,一盆芝麻倒进小石磨,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瓶瓶的芝麻酱和香油。现煮的排骨刚出锅,还冒着热气,一旁的粘豆包卖得快,商贩不停地拿下一层层蒸屉,给顾客装袋,咬一口,满嘴是香甜。
家住市区的王女士也在大集上好奇地转悠着,想买点儿地道的土特产,感受一下赶大集的欢乐。“我家的鸡都是用玉米面喂的,吃着绝对放心,大姐买只回去尝尝吧,保证你吃了还想吃……还有这笨鸡蛋,保证是好东西。”小伙子为王女士卖力地推荐着自家的鸡和鸡蛋。“大商场中,商品虽然琳琅满目,但是一些地道的农村特产却只在农村大集上才有。”王女士说,买高档滋补品,不如买点儿实惠的土特产,柴鸡蛋、小米儿,乡亲们自家养的种的,吃着放心,味道也正宗。
市民来赶集 冲着老口味和儿时记忆
笔者走访了一圈发现,来红旗大集赶集的城区居民还真不少,周边的街道两旁到处停满了私家车。据摊主介绍,来赶集的不仅有附近村里的庄稼人,还有“远道而来”的城里人。人们在各色摊位前精心挑选着自己中意的商品,看看货物,问问行情,置办些新的锅碗瓢盆、拎上新鲜的羊肉,买根儿冰糖葫芦。一些市民说,来这里赶集并不只是为了买东西,还为了寻找一些如今在城市里难见到的老口味农产品和儿时的记忆。
民族味十足 广受民众青睐
说起红旗大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可以说,在辽南这片儿是远近闻名,不少瓦房店、盖州的市民慕名而来。大集所在地红旗满族镇以满族民众为主,满族占人口总数的75%,满族文化历史悠久,如今还有村落保留着穿满族服饰表演满族舞蹈的习俗,因此,红旗大集民族味十足,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特色。
大集上,大秧歌、“皇帝”巡游、萨满祭祀、旗袍走秀、二人转等民族味十足的表演项目悉数登场,朴实的表演让市民拍手叫好。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万民宴,民俗摄影等活动,也让现场热闹非凡。
在大集北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摊位上,一位男子坐在桌子前,精心雕刻着手里的作品,丝毫不受大集上人流喧嚣的影响。随着男子手中的刻刀移动,一幅栩栩如生的木雕绘画呈现在面前,一旁,不断有顾客上前询问购买。
雕刻者叫王勇。他告诉笔者,“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市民开始越来越青睐这种手工艺品。”
“开车好几公里到这里赶集,图的不光是土产的新鲜、质优价廉,还为了寻找一些已经失传的老手艺物件。”市民王鹏说。
虽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曾经的大集功能正在逐渐被商场、超市和便利店所取代,但在红旗镇仍然有传统的集市吸引着人们,去寻找记忆中家的味道。
东营市法治政府建设专题培训班在西南政法大学举办
市经贸信息委关于2017年度中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深圳市对外投资合作事项拟资助项目公示的通知
洛南创新机制强化班子建设
“红白事”不铺张 移风易俗邻里赞
吴宏调研中国酒香茶乡田园综合体项目进展情况
我们一起赶大集
“开到荼蘼花事了” 荼蘼身份却未了
太康县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到转楼乡开展扶贫义诊
克难攻坚谱新篇——下各镇重点工程征地记
市安委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
无锡市气象台2017年10月23日11时发布的午间天气预报
坦桑尼亚发生沉船事故至少44人死亡
南阳市第十一小学校:在书香润泽中幸福生长
将青春定格成永恒
图说怀化| 登山比赛庆五一
南果北种榆次 产出火龙果
南阳师范学院:传唱经典诗词 弘扬传统文化
小洲村办起了“老年食堂”
万盛经开区加强泳池水质卫生监管
圆“安居梦”!平远262户低收入家庭入住廉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