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杨震:"一个模子"很难培养创新人才

  “我们国家的科技人才数量是美国和欧盟的总和,是人才大国,但仍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巨大需求,与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仍有差距,归根结底还是创新能力不足。”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震说,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责任,最关键的路径就是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那种在统一的专业目录下,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模式的“一个模子”是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的。
  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社会最核心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杨震说,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创新问题,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通篇贯穿着创新理念,总理在报告中38次提到创新,在谈到存在问题时指出“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创新人才是重要战略资源,国与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的竞争。”杨震说,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创新人才培养不足是高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眼下,高校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特别是对创新型的高尖端人才的培养;二是科学研究;三是服务社会;四是文化传承。其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重中之重,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强国际竞争力。
  杨震认为,大学培养创新人才、占领人才竞争制高点,关键在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他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改革。一是打破行业之间界限,跨学科、跨领域培养人才,形成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二是尽快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生的选择。现在高校都在统一的专业目录下,实行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三是全面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目前高校实践环节少而又少,建议高校的寒假、暑假可以到各村、县参加实践活动,为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找到一个契合点。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方便居民出行
玉泉区扎达盖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
正直小学:“六项准备”迎接新学期到来
鹰潭城市规划展示馆开展“节能降耗 保卫蓝天” 节能宣传周活动
中国40年成功申报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全国人大代表杨震:"一个模子"很难培养创新人才
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洪水过境 宜宾县蕨溪上下争分夺秒抢险救灾
运宝高速黄河大桥成功合龙
可恶!安徽男子利用自己未成年孩子运毒 被南京警方抓获
虎门分局举行协管员业务知识考试
三明这些人赶紧去认证,否则养老金等将暂停发放!附20个银行认证网点名单
沂水县圈里乡“四举措”确保五一期间安全生产
“生活技能开发”青少年教育合作项目启动
建德打造党建“综合体” 推动美丽钦堂建设
莫高义在芙蓉新区调研时要求把芙蓉新区建成韶关城市建设城市生活城市治理的标杆
召开嘉兴市工商联、总商会七届三次常委会议
宿迁沭阳:文化惠民让群众生活更具质感
新南街道玉带社区党员学唱《中共党员入党誓词歌》
端州区委召开八届三次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