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国家宪法日”宣传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由来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从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设立的重大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宪法的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基本人权原则
  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从而确立了基本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也成为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
  (4)权力制约原则或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宪法的作用
  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西固交警跨区域开道护送孕妇
“科普大篷车”走进喀左县校园
天津系统保护“山水林湿海”
[生活] 1月17日天然气安检区域通知
市新闻出版局召开“放管服”工作调研会
“12.4国家宪法日”宣传
吉安市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 列全省第四 六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召开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
市食药监局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可网上申报
中国•张家界天门山自行车赛桑植骑手成绩骄人
苏州工业园区推出三月校园春招 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郸城县】“爱心门诊”让群众就医少花钱不做难
我市12件大事入围浙对外开放40年标志事件
接了一个贷款电话 男子被骗1.67万元
江津区:非煤矿山安全管理凸显“三大成效”
“没事来咱党群服务中心坐坐”
宜宾推动肉牛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全国96.7%的假币印版,都是这个广东老农手绘的!如何识别假币?他说了俩字
关于核准福建裕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