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昆明·晋宁第三届滇池开渔节暨古滇渔文化旅游节开幕

昆明新闻网讯 记者栗飞 徐毅杰 9月21日, 2018昆明·晋宁第三届滇池开渔节暨古滇渔文化旅游节在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古滇艺海大码头举行。今年的开幕式把舞台移至古滇艺海大码头水上舞台,呈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中秋期间,广大游客和市民可欣赏到“两轮明月,水天相照”的独特景观。
作为开渔节上的“重头戏”,自然少不了万众期待的千帆竞发仪式。当天,伴随着悠远的过山号和震撼的威风锣鼓同时奏响,停泊在古滇艺海大码头的人力帆船同时升起风帆,缓缓驶入滇池,再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场景。此外,由专业人士操作热气球飞越千帆竞发现场的上空,带来了一场海空视觉震撼。
“这是湖畔渔民表达对母亲湖的敬意,对今年收成的美好愿景。”据介绍,人力帆船作为湖畔渔民最古老的捕鱼工具,一直延续至今,因其纯人力操作、借风而驶的特性,不会对滇池造成任何污染。每年的千帆竞发仪式不仅是滇池渔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更彰显了环保的重要命题。
市民中秋能吃上滇池湖鲜
今年是滇池自2012年开湖捕捞以来,连续第7年开湖捕捞。与往年一样,今年开湖捕捞将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自9月21日至9月30日,周边渔民捕捞各类大鱼;第二阶段自10月3日至11月1日,捕捞银鱼和虾。
在开渔节期间,广大市民及游客朋友不仅可以在七彩云南·古滇名城渔产品展销会上买到肉质肥美、价格公道的滇池湖鲜,古滇怡心园、古滇活力小镇还为大家准备了全鱼宴。
9月21日至10月7日期间,本届旅游节除了延续往年备受大家喜爱的鱼王竞拍、渔文化展览、长街全鱼宴、渔产品展销会等一系列活动外,还将结合时下热门话题,开展儿童平衡车大赛、热气球体验、中秋团圆赏月宴等一系列活动,大力发扬云南民族文化、滇池渔猎文化、古滇文化,充分彰显晋宁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将云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宜居、宜旅的区位优势展示在世人面前。
晋宁坐落于滇池南岸,是滇池渔猎活动的重要场所和发源地。几千年来,这里的先民伴水而居,以农耕、放牧、渔猎为生,保留并传承着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时至今日,农耕和渔猎已经不再是湖畔居民的重要生活来源,但滇池湖畔的村民们依然保留着各种各样的渔猎习俗,并且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
自2016年七彩云南·古滇名城首届滇池开渔节暨渔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以来,得到了广大市民及游客的喜爱和追随,滇池开湖捕鱼和相应的水产品交易也逐渐成为古滇乃至昆明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文化节庆之一。
开湖首日满载而归 渔民笑开花
凌晨5点多,渔民张师傅一家人正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滇池水面收网。一条条肥硕的鱼从网中被拉到船上,整艘船挤满了密密麻麻刚打捞上来的鱼。“目前,打捞上来最大的鱼有6公斤,这一趟估计能收获200公斤。”张师傅笑着说。10天的开渔季预计能赚2万多元,让他充满了期待。
像张师傅对开渔季充满期待的渔民还有很多。从9月21日零点至凌晨5点之间,整个滇池湖面共有约200多条渔船同时作业。湖面上的一盏盏鱼灯照亮了渔民们心中的希望。
“这条鱼真大,可以拿去参加鱼王比赛了。”杨云打捞上来的鱼,吸引了周围渔民的注意。与其他出航的渔民相比,杨师傅收获颇丰,首趟便收获鱼类700多公斤,让他乐的合不拢嘴。
经过繁忙的装运工作,上午7点,杨云的车驶入古滇码头市场,这里早已经聚集了十几户渔民售卖刚打捞上来的湖鲜。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摊位,大大小小的鱼被整齐摆放在塑料布上。上午9点,集市上摆出了130多个摊位,到处都是正在卸鱼的车和人。
“花鲢鱼怎么卖?”市民徐先生7点便从北市区驱车出发,专程来到古滇大码头鱼市购买第一批湖鲜。
开湖首日,市场内随处可见花鲢鱼、白鲢鱼和鲤鱼,其中以花鲢鱼居多。价格方面,2公斤至10公斤重的鱼售价15-40元/公斤,2公斤以下的鱼5-6元/公斤,个头越大、越新鲜的鱼价格越高。当天,一条近20公斤的花鲢鱼刚摆出来没多久,就被人以80元/公斤的价格买走。
张师傅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滇池的水质逐年提升,鱼的味道更鲜美了,价格也上涨了。

黄山市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工作
市青少年宫“让文章活起来”公益文学讲座圆满结束
固镇县人社局开展春节双拥慰问活动
做菜盐放多了怎么办 加点它健康又美味
汪莹纯参加指导2017年度怀远县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
2018昆明·晋宁第三届滇池开渔节暨古滇渔文化旅游节开幕
华安县持续推进特色小镇项目建设
我市教育收费网上支付工作进展顺利
【农安县】市督查组到农安县督导检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商丘市盐业体制改革推进会议召开
耒阳市召开《2018年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超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听证会
数字群文 信息先行——嘉兴市文化馆召开信息员会议
社区舞蹈队跳出“省优秀奖”
四会市:部署“多规合一”平台上线工作
7月起厦门居住证持有人都可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注意!中考期间这类车辆有优先通行权,22日这个地方将交通管制!
汽车总站减少13班次
【央视快评】弘扬科学精神 增强公众科学素质
新风社区开展百场科普报告进社区
发展的机遇 合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