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来,发现家乡大变样啦! ”“臭气熏天的鸭棚不见了,水变清了。”春节期间,记者来到长兴县泗安镇管埭村,发现亲朋好友之间都纷纷惊叹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雨后乡村空气清新,河道的两边,有清扫落叶的村民志愿者、有散步聊天的老人们……一派温馨祥和映入眼帘。“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是种花改变了这一切,村民们都觉得很幸福。”卢大妈开心地告诉记者。 在乡村的不远处是一个个鲜切花大棚,大棚内一株株非洲菊矗立其间争相斗妍。种植大户程行敏和花农们来回穿梭在花丛中采摘非洲菊。“现在一把能卖14块,按照这个价钱一亩地能赚一万多。”程行敏抱着鲜花笑着说道。 去年初,养了十多年鸭子的程行敏,主动拆除自家占地3亩多的养鸭场,将拆出来的土地种上了鲜切花。对于转型种花,程行敏这样解释:“种鲜切花跟养鸭不同,养鸭有污染,对周边环境多少有影响,而种花能赚钱能美化环境,还是个‘美丽经济’呢。” 村书记王玉华介绍,管埭村在当地是颇有名气的“养鸭村”。曾几何时,很多村民都靠这一行当养家糊口,大家虽然算对了“经济账”,却背上了“环境债”。鸭粪、死鸭、臭蛋,使得原本清澈的池塘遭到污染,水变得又黑又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村民的生态意识也强了,不少人萌生了转行的想法。 2016年,泗安镇结合当地的鲜切花产业优势,帮助养殖户寻找新出路。包括程行敏在内的8位养鸭户,第一批签订了鸭棚拆除协议,并主动向鲜切花产业转产。 对养殖户来说,除了环境因素,收益也是转行的重要原因。花农程明峰心里有本账:养5000只鸭,一年可以挣6万至7万元,如果种鲜切花,一年则可以挣12万至13万元。去年初,他与其他5户养鸭户主动拆除养鸭场,并及时复垦,又在村里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搞起了鲜切花基地。 目前,管埭村170多户畜禽养殖场已全部完成整治,鲜切花种植面积达500多亩,产值超1000万元,昔日的“养鸭村”正发生着美丽蜕变。
宜章县:以赛促学掀起党章党纪党规学习热潮
洪湖市办税服务厅首创“容缺受理服务”新模式
楼市调控将向三四线城市深入去库存和抑过热并行
贵阳市大数据委召开贵阳市“数博大道”产业规划编制工作会
中国长城运营总部在长沙揭牌
小乡村里的“花田喜事”
市安监局凝心聚力谱新篇
“造血”功能增强 村民增产增收
景德镇驻市单位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景德镇局召开
梅州举行演讲赛传递扶贫工作正能量
长沙市国土资源局深入开展“三个表率,一个模范”专题学习讨论
灵石县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爱心温暖小学生
合肥市医保政策宣传普及到身边
确保省运会后勤保障安全
“新衡阳”APP挺进全国城市新闻网站第十二名
加强队伍建设 凝聚相山公安战斗力
候车厅玩快闪 为旅客送祝福
市区街头出现虐狗一幕 一条金毛被摩托车拖死
国际排联沙滩排世界巡回赛开赛 7支中国队伍将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