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 吹出人生百态 演绎千滋百味


 “滴里搭拉……”在我市不少乡村,但凡遇到红白事、逢集庙会,总会听到或高亢、或低沉、或婉转、或粗犷的唢呐声,从中你能听到悲欢离合的人生百态,也能听到千滋百味的世俗风情,还能听到生机勃勃的乡土风光,可以说,唢呐的曲调中蕴含了一个小社会。
舶来品唢呐大放异彩
公元3世纪,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西晋时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便有了吹奏唢呐形象。而到了金、元时期,唢呐传到我国中原地区,曾译作“锁呐”、“销呐”、“苏尔奈”、“锁奈”、“唆哪”等名。在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明代将领戚继光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的《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明代王磐的《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到了清代,唢呐称为“苏尔奈”,被编进宫廷的《回部乐》中。在近现代,唢呐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使用颇广的乐器之一。2006年5月20日,唢呐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艺人将唢呐吹进世界舞台
在凤台,有一位吹唢呐的民间艺人邱登明,艺名“三秋”,取意“一日不听唢呐如隔三秋”。邱登明近50年的唢呐表演生涯中,曾到访过芬兰、英、法等国,将唢呐吹进了世界级舞台,展示了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
在邱登明的乐器箱里笙管笛箫、巴乌、葫芦丝、唢呐样样俱全。不过,他最看重的还是自己的两支唢呐。据邱登明介绍,唢呐最著名的曲目叫《百鸟朝凤》,源自民间,原曲目演奏下来共有20多分钟,主要反映农村地区新风貌。在曲目中,有鸡鸣狗吠,也有鸟叫牛哞,可以说,用唢呐模仿了各种家畜动物的声音,惟妙惟肖,听之如同置身于清晨村口,人们忙活着三五成群走向田地劳作的场景。
邱登明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唢呐由碗、杆、葫芦、哨片组成,杆子上有八个孔,七上一下,且多以小叶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为原料,选材密度越大,唢呐音质越好。根据不同的曲目,选择的唢呐大小也不一,杆子短、碗小的唢呐吹出音调高;杆子长、碗大的唢呐吹出的音调低。别看唢呐只是民间乐器,但要想吹好却是非常困难。邱登明表示:“唢呐好吹,音难熬。”唢呐谁都能吹响,但要想控制好至少需要两年的基础。不仅要练习音准、音色,还要学习控制和听觉,这就需要演奏者的基本功,以及对指法、口型、舌尖及气息的运用掌握。
让“下里巴人”变成“阳春白雪”
邱登明师从于唢呐表演艺术家刘凤鸣老先生,其从省艺校毕业到登台演出再到任教带徒弟,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虽然在不少民间艺人的推动下,早已让唢呐从“下里巴人”变成了“阳春白雪”,但唢呐艺术的传承却始终得不到保障,缺少专业人才。“我现在是邱氏唢呐的传承人,但唢呐的传承却一直不尽如人意。”不过,让邱登明感到高兴的是,唢呐总会出现在每年凤台县春晚的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唢呐。“在很多年轻人的印象里,吹唢呐的都是中老年人,而且在农村地区都是为红白事准备的。用他们的话说,吹唢呐太土,不时尚,不如学习西洋乐器。殊不知,在唢呐演奏时,可根据曲目及感情需要,模仿各种动物鸣叫,在所有的乐器中,也只有唢呐才能做到这一点。”
邱登明告诉淮河早报、淮南网记者,花鼓灯曲目中很多都需要唢呐配乐,自己正在创作花鼓灯曲目《农村一片新气象》。同时,今年还要完成唢呐独奏曲目《春风又绿淮河岸》的创作,该曲目以欢快喜庆为主,表现范围广,高亢激昂,场面宏大。下一步,邱登明还打算将唢呐艺术带入高校,从爱好入手,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将这项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下去。
图一:邱登明登台演出使用的大小两款唢呐
图二:邱登明展示唢呐演奏技巧
(记者 李舒韵 编辑 汤宁)

洪江市政法部门深入太平乡开展 “乡镇赶集日”集中宣传活动
淮北市第三招商团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召开
有借无还风情线免费共享书屋成摆设
宁江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走进万家 让百姓真正受益
瞧!“马甲”靓丽在杭城
唢呐声声 吹出人生百态 演绎千滋百味
绍兴质检院关于质量比较仪等设备的招标公告
45岁女性怀孕私自买堕胎药药流 致大出血险送命(图)
图片新闻
你我携手 助力孩子扬帆远航
全省“寻找乡村振兴‘生力军’”湛江5人榜上有名
郑楼: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会
南铁加开列车助力旅客出行
桥东区团结东社区举行“爱树护绿”主题植树认领活动
“法制宣讲进守重”
安全教育活动进校园(图)
咸安法院温情调解80余名农民工拿到工资
四川商品质量抽检结果:服装和童鞋质量问题突出
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双峰小学在行动
我市制定实施母婴设施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