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遗址出土万件文物 为我省近30年出土文物最多的隋代窑址

本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徐兴霖)近日,备受大家关注的宁阳县柳沟新村西南遗址现完成考古工作,经过40多天连续发掘,宁阳地区的古代文化慢慢向世人揭开面纱,约300平方米的6个探方中出土1万多件窑具与瓷器。据悉,此次发掘是山东近30年出土发掘文物最多的隋代窑址,为研究该地区的古代文化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7日上午,记者来到宁阳县葛石镇柳沟村。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执行领队邢琪介绍,该遗址发掘范围300平方米,考古人员在东西向长约25米的灰沟中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隋代窑具和瓷器,现已发掘完毕,进入后期整理阶段,等待专家验收。
在发掘现场一角,记者注意到此次发掘的物品均已装入白色编织袋内。“从6月28日开始到到8月5日结束,在40多天连续发掘中共出土窑具和瓷器共计1万多件,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近30年发掘中,这次是山东地区唯一一次经过科学系统发掘的隋代窑址,而且是发掘文物最多的。”邢琪告诉记者,山东地区隋代窑址发现的比较多,但是发掘的较少,此次发掘为隋代瓷器生产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同时补充山东地区从古代瓷器生产序列提供补充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考古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窑具——支钉,支钉是瓷窑使用的一种支烧工具,形状呈三角形或者三叉形,在器物之间起支撑作用。据统计,瓷碗、瓷杯等可复原的瓷器有100多件,可作为标本的在1000件左右,并且发掘的器形也很丰富。
据考古人员介绍,通过周边窑址和发现的水井、瓷土以及大量工具等足以证明这个区域在隋代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生产作坊,发掘物品主要集中在隋代,部分能早到北朝晚期。大量的窑具种类多,大小不一,从瓷器的遗留痕迹可以真实得还原隋代瓷器生产工艺和装烧工艺,并且有刻铭的窑具,这一发现为隋代窑具生产方式提供新的材料,为下一步研究隋代制瓷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提供了新的线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贵阳市教坛新秀“出炉” 共有207位教师入围
严查酒驾
住房公积金支持危旧房改造
台州首届少儿文明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喊你来报名
剪纸盛宴增添浓浓年味儿
宁阳遗址出土万件文物 为我省近30年出土文物最多的隋代窑址
舒城县实验小学召开2018年春学期期末工作总结会
市档案馆助力开展鹤佳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得到好评
个体工商户如何换发“两证整合”的营业执照
阎良区医保服务咋便民 区街联动想方子
政协委员来当武汉CBD“宣传员” 献策建言国际化
高标准做好泉河开发工作
新政发布厅我市出台新政 助力创业就业
高宏志走访慰问驻邯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
何必?男子驾校未毕业先做假证忽悠家人买宝马 上路即被抓
农家乐大厨们烹饪学校学掌勺
交警支队圆满完成清明小长假交通安保工作
免费送洗衣粉为何要拍身份证?
向阳湖镇加强安全监管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秩序
屏山县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