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与文物零距离


1
2
3
4
清·青白玉“马上封侯”带钩
辽·黄绿釉虎形枕
清·石湾窑狮子
明·犀牛形铜水注
明·凤形银镀金发饰
清·石湾酱釉蝙蝠挂壁
清·白玉雕象
    由大连市文广局、大连市财政局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现代博物馆承办的“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于6月1日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开展以来,受到了大连市民的广泛关注。作为首个儿童专题展,大连现代博物馆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推介文物,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了文物的世界。
    为孩子量身打造的文物展
    截至目前,“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的参观人数已超过了3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数超过2万人次。而举办的99场社教活动也让千余名孩子在阅读、手作中体验到了观展的乐趣。
    与以往厚重的文物展览不同的是,本次展览首次采用明快、亮丽的黄色和绿色为主基调,根据文物的造型设计出的众多文物卡通形象分布在展厅的各个角落,而馆藏清末民初织绣品上面的动物则组成了一组组吉祥寓意纹饰,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展柜和图版都以儿童的视角确定高度,比一般的展览视线低一些,在1.3米至1.4米之间;文物和灯光也按照儿童的视角来调整。展厅中为儿童特意准备了玻璃展柜夹角的防撞贴以及“不学猴子乱蹦跳,要学大象好好走”“排队学大雁齐齐的,走路学小猫轻轻的”等温馨提示。
    展厅中还设置了留言区、盖印区和合影区等互动区域。单独开辟的阅读区,为儿童准备了阅读册,文物说明牌中的问题在阅读册中都可以找到答案。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可以在手影区进行手影互动活动,让孩子们能在休闲玩乐中观赏整个展览。
    展览还特别设置了“寻找12生肖”的活动,小朋友可以在浏览游玩的同时寻找代表中国悠久民俗文化的生肖符号。
    1.作为首个儿童专题展,大连现代博物馆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推介文物,让孩子们真正地走进了文物的世界。
    2.99场社教活动让千余名孩子在阅读、手作中体验到了观展的乐趣。
    3、4.展厅中还设置了留言区等互动区域。
    一切努力都是给孩子们的礼物
    “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展共展出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现代博物馆的180件(套)文物,根据动物不同的栖息地,分为陆地、水中、天空及家园四个单元,并特别设置了第五单元——织绣世界。整个展览从儿童的视角来诠释动物造型及纹饰的文物,旨在引导儿童去探索、感知人类与动物、自然的复杂关系,鼓励儿童组建动物与自己的关联意义,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并通过设置诸如“动物去哪了”“老虎这么凶,还敢在老虎嘴里撒尿、在老虎背上睡觉”等问题,启发儿童进行探索和寻找答案。展览所开发的10余项互动体验项目也充满童趣。
    “这里真可爱,我很喜欢。”“博物馆很有趣,我今年5岁!”“超可爱!超浪漫!这里非常好玩!树上留言很多,真漂亮!”……这样的留言贴满了展览的留言树。据大连现代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展览还吸引了来自北京、新疆、西藏、山东、河南等地的10个游学团队的近千名孩子前来参观。
    “从今年年初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开始制作儿童说明牌起,我们就一直在不断尝试,如何让孩子们能更加亲近博物馆,亲近文物。”大连现代博物馆负责人说,“儿童专题展的题材并不好找,但这次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是我们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我们也会继续关注孩子们的需求,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孩子们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精品鉴赏
    【清·青白玉“马上封侯”带钩】
    “马上封侯”是清代玉器中较为喜用的题材。猴子骑于马上,“马上”为立刻之意,“猴”与“侯”同音,侯为中国古代分五等贵族爵位的第二等级,这里泛指达官权贵。“马上封侯”寓意功名指日可待。
    这件青白玉带钩,色泽润白微青,玉质细腻。钩首圆雕一马首,杏眼长鼻,鬃毛披颈,回望身后。钩身上高浮雕一蜂猴嬉戏,与马相对而视,姿态活泼。底部琢有圆钮,以便佩带,整体造型非常别致。原来在马背上的是一种叫做蜂猴的猴子,它的尿液可以杀死马身上的细菌, 这样马就不会生病。因此马和蜂猴是一种动物共生的奇妙现象。
    【辽·黄绿釉虎形枕】
    虎形枕在宋辽时代进入鼎盛时期。此件虎形枕纹路清晰、色彩艳丽。老虎伏地而卧,龇牙咧嘴,双眼瞪圆直视前方,身上虎纹密布,尾巴回绕于身旁,背部设有莲叶形枕面,形似马鞍。虽然今天人们不再睡瓷器枕,但民间仍保留着在小孩子枕头绣上老虎纹,以寄托长辈对小孩子健康成长、健壮如虎祝愿的习俗。
    【清·石湾窑狮子】
    这套石湾狮子形态各异,四处张望、坐地洗须、挺身抖毛、前扑采青,把狮子凶猛的外表、捕猎的神态、搏斗的勇猛都展露无遗。
    在南方,人们对狮子的喜爱还从舞狮这一传统习俗中得到体现。每逢喜庆佳节,人们都以舞狮表演助兴,南派舞狮则以广东最为有名。舞狮者套上彩布、金线做成的狮子套,配以鼓、钹、锣演奏的明快旋律,在高低有秩的木桩上来回跳跃,展现狮子的喜、怒、醉、睡、醒、翻、滚、卧、闪、腾等形态,场面热闹非凡。
    【明·犀牛形铜水注】
    犀牛呈卧姿,伏于地上。犀牛后足呈蹲坐姿态,前足后弯于侧身,四肢矫健有力。回首仰望,双耳翘立,独角犄起,双目圆睁、较高凸起。隆鼻高凸,颔口露齿,獠牙锋利,刻划得十分精细。犀牛身上装饰一片云纹,云纹呈勾卷状,整体呈倒立三角形,层迭起伏,称于弯月之下。
    犀牛望月是宋金以来喜闻乐见的艺术题材,常见于镜架装饰,欲以铜镜当作圆月,与顾首犀牛交相辉映。此件犀牛望月纹饰精细入微,犀牛姿态生动,作以摆件观赏。
    水注,也称“水滴”“砚滴”,是古代文人磨墨时用来装水、滴水的文具,注水倒入砚台表面供砚墨之用。明清之后,水注成为文玩的一种,样式与题材也愈加丰富,各种有趣的故事、雅致的器物都可以成为水注的造型样式。
    【明·凤形银镀金发饰】
    此件发饰以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作为主体,做工精致。长喙突出,头部微低,头上的羽冠采用镂空设计,双翅收于身侧,虽然尾巴并没有展开,但不难看出尾部羽毛的华丽。孔雀双脚弯曲,脚踏彩云,看似刚刚从天上降至主人的髻发上。整体感觉雍容华贵,生动非凡。
    【清·石湾酱釉蝙蝠挂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寓意是“遍福”,所以蝙蝠就有了幸福、福气满满、延绵长久之意,也是子孙代代幸福吉祥之意,当人们把这个石湾窑烧制的蝙蝠形状的瓶子挂在墙壁上的时候,就寄望了福气遍满全家。
    【清·白玉雕象】
    此象由一完整和田籽料圆雕而成。工匠巧妙地利用玉料的“石皮”雕刻成象背负盖布,形成视角色彩的层次差异。以象为题材的作品在清代比较常见,有“太平盛世”和“万象更新”的吉祥寓意。

广州市政府任命 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
市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贾玉娟为全体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
看广场舞砸坏别人手机 “熊孩子”惹祸家长赔钱
住建局优化营商环境重细节
只因一张出生证 一男子涉嫌伪造印章罪被刑拘
让孩子们与文物零距离
8分钟生死营救 三村民合力 救回溺水男孩
百年传奇民俗“大鹏清醮”重现古城 五年等一回切莫错过
深圳今年第二批次领军人才住房补贴名单公示 562位人才符合条件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拱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兖州区大安镇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示范村建设
上杭县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扫黑除恶知识宣传活动
隆林工商局就“流量不限量”广告集体约谈电信运营商
丰南图书馆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网罗天下(2018-07-19)
徐水区召开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工作会议
土右旗召开萨拉齐镇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家庭工作培训会
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大学生村官初俏宜:在锤炼中成长
张湾115家企业与72个贫困村“联姻” 合力拔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