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日,林应武书记在《关于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工作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江门市‘科技杯’双创大赛工作,不断进步,值得祝贺!要搭好平台,做好服务,做强做大这一品牌,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江门科技部门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科技工作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得到了市委的充分肯定。下阶段,市科技局将认真落实林应武书记在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补齐创新发展短板,推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2013年以来,我市连续5年成功举办“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从于2013年首次举办,2014年纳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体系成为江门赛区,今年参赛规模位居广东赛区(不含深圳)第四,成为了珠西地区赛事规模最大、项目水平最高、活动最丰富的双创赛事。大赛已成为助推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平台。
一、主要做法
(一)集聚双创资源。一是引入市金融局、市总工会等单位合力主办,吸纳了媒体、高校、金融机构、孵化育成单位等共同参与,邀请孙宁、刘大磊、石华山、洪燕南等一批省市技术、风投和企业管理界的大咖作为大赛的评委和企业导师,为参赛企业提供融资、路演等各类针对性的辅导。二是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在全省率先将创新创业大赛与科技项目管理改革相结合,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与创新创业大赛资金相结合,采用由分散到集中、由项目到平台的科技资金使用方式,体现市场评价科技成果、配置创新资源的导向,引导创业投资和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投入。
(二)阳光公开运作。一是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遴选媒体作为承办单位,发挥其宣传、布展等专业优势,并利用媒体公开展现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评选的全过程,探索评审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体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原则。二是把评审模式由原来单一的技术专家一次性材料评审转为以技术、创投、管理专家相结合的多轮路演筛选,由闭门相马转型为阳光赛马,打造了一个集竞赛、辅导、对接、宣传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人才等资源的融合共享,满足企业融资、孵化、技术交流等多层次的需求。
(三)全媒体广宣传。承办媒体牵头从每年4月到10月开始集中宣传大赛,《南方日报》和《江门日报》等多家省级、市级传统媒体,以及腾讯网、新浪网、网易江门等网络媒体都对大赛进行了全方位跟踪报道。推出 “科技江门”栏目,创新性地在“直播江门”app上对大赛的总决赛进行全程视频以及图文直播。2017年决赛当天,“直播江门”app上本次总决赛的直播点击量已经超过了3.7万次,并收获了1200多次点赞以及近900次转发。另外,实体宣传渠道拓展到包括公交候车亭广告、户外广告牌、电子阅报栏等,大赛地面展、科普一日游等大赛系列活动深入群众生活,合共超十万人次进行参观和互动,形成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效果。
二、取得成效
(一)大赛获得了广泛认可。连续4年获得省赛组委会和省科技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承办单位”奖,被省科技厅、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领导赞誉为是我市双创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2017年省赛评委、上市培育专家付廷席在担任完我市大赛评委后,在其微信朋友圈写道:“今天受邀参加江门市双创大赛总决赛并担任评委,感觉这是我参与珠三角10多个市(区)决赛中策划最周密、过程最精彩的一次。专家分析科学有料,既有技术专家,又有风投(pe),也有资本运作、管理专家,还有上市公司董事长,评委每次提问都很认真、到位。参赛人员也高度重视,可以说为其他城市做了一个榜样”。
(二)大赛营造了双创氛围。一是参赛队伍数量持续增长,从2013年的52家到2017年的188家,报名数量增长了2.6倍,位居广东赛区(不含深圳)第四。二是参赛单位来源广泛,报名项目涵盖全市各市(区),还吸引来自省外甚至美国、香港等地的团队参与,通过在线视频答辩的形式让来自美国的cartilagen co团队参与了项目路演。三是项目落地良性发展,历届大赛获奖的团队在赛后均已在我市落地注册成为企业。腾飞、大草原、蚂蚁机器人等双创团队通过大赛落地后,今年又参加了大赛企业组的评选。四是推动我市各类双创大赛蓬勃发展,新会、鹤山、开平等市(区)陆续开展了本辖区内的创新创业赛事,同时各行业协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参考和借鉴了“科技杯”大赛方案并结合了自身特色,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赛事。
(三)大赛培育了种子企业。一是通过大赛选拔的企业被推荐到省和国家大赛或其他广阔的舞台,华材、瀚盈等近50家企业和团队在国赛和省赛获得荣誉和扶持,宝德利获第二届“汇桔杯”南粤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二是激励了企业的核心团队,如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4年获大赛企业组特等奖,其负责人王贤文入选2016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并作为高层次人才受到市委书记林应武的接见;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阳,入选2016年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三是每年安排不少于700万元为企业科研项目注入启动资金,近年共有100多个获奖项目赢得市赛立项资助,总额近3000万元;近50个项目获得国、省赛资助,总额近500万元。四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超45%的获奖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近100%的获奖企业成为高企或高企培育入库企业。五是提供了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平台,宝德利等4家大赛企业在资本市场挂牌,骏杰刀具等7家企业筹备上市,多家企业已获得风险投资,如优巨获地尔汉宇融资3000万元,朗天获得粤科投资1200万元。仅2016年至今,由建设银行开展的“邑科贷”业务已面向16家大赛企业投放贷款1950万元。
(四)大赛助推了新兴产业。大赛的初赛按照6个领域进行行业赛,便于把握新兴行业的创新创业特点,聚力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新材料行业,是我市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我市成功申办省赛新材料行业赛总决赛,在大赛中组织了新材料行业论坛、成果发布会等配套活动。通过大赛的引导,挖掘出一批优秀的新材料行业企业,如广东净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的省赛中获得新材料行业初创组一等奖。新材料行业已是我市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领域,在全省和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2016年我市新材料行业的高企有107家,占全市高企存量的30%,我市的广东华科新材料研究院、广东华南精细化工研究院获批第一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大赛成为推动新材料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交流和对接平台。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做好赛事联动。一方面积极争取省赛乃至国赛的行业决赛在我市举办,把大赛打造成为我市更具影响力的创新驱动品牌,另一方面鼓励由辖区科技部门及孵化育成单位承办大赛的复赛或决赛,进一步调动大赛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带动双创氛围。
(二)扩展平台功能。推动“四众”工作,对参赛项目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扶持,使大赛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进的行列。
(三)强化后续服务。推动金融、风投机构和获奖项目的联动,扩宽获奖项目对接社会资本的渠道。跟踪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定期跟踪大赛获奖项目的进展情况。
(四)做好数据分析。收集近年来各行业入围企业、获奖企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把握我市各新兴行业的创新创业特点,推广成功经验和模式。
6人组团敲诈酒驾司机 民警蹲守一举抓获
李健侠、侯树军召开妈祖民俗庙会安保协调会议
全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汇报会召开
德安县丰林镇:移风易俗扮靓新农村
万余辆报废车被集中销毁
打造“双创大赛”品牌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林应武书记对“科技杯”双创大赛工作成效作出重要批示
省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组来淮
油隘边民互市贸易点升级改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谁来帮帮他们?——一位盐城退休教师的爱心求助
市城投公司助推棚改跑出“加速度”
喊声“救命”后消失 海口27岁男子下海抓螃蟹发生惨剧
市邮政管理局“四举措”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政治能力和专业化能力
秋分过后 天气渐凉
青神县召开2018年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会议
市局举行审计实务导师聘任结对仪式
国内首家综合性健康大学在我市成立
遂宁市党外知识分子沙龙馆启用
市民学法休闲两相宜
海门市项目建设从头抓起 1月4日举行现场观摩活动
沂南县湖头镇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助推美丽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