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烈士就是守护历史


荥经县组织人员在该县烈士陵园开展公祭活动
又是一年清明时,祭奠、缅怀、传承……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更为了心中的那份坚守。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烈士英灵;他们风雨无阻地守护着烈士的英魂。
  他们是烈士陵园忠诚的守陵人,他们守着英雄先烈的共同回忆。
  或许你曾见到过他们的身影,却不曾了解他们的故事,在今年清明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烈士陵园,了解这群守陵人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王树奎:
  为烈士后代寻亲
  王树奎每天都要到墓碑前看看,为烈士擦擦墓碑。
  麦畦青青,桃苞欲放。
  清明前的市烈士陵园里,又一批小学生来到这里祭奠先烈,聆听王树奎讲述先烈们的故事。
  作为市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已经在这里守护陵园8载的王树奎早已记不清他这是第几次给当地的学生讲述先烈的故事了。看着眼前这些戴着红领巾的稚嫩脸庞,他会心地笑了。
王树奎查找烈士信息
  “这里共安葬了342名烈士的忠魂,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王树奎习惯了每天早上起来看到他们(烈士)。他觉得,能守护长眠地下的烈士,是对他们的一种敬仰和怀念。陵园里,他每天都要转一遍,就像是多年的老邻居,每一位烈士的事迹他都清楚。
  不过最让他引以为荣的是,调到烈士陵园工作的8年时间里,王树奎已为不少名烈士后代找到先辈的墓地。 
  “目前,市烈士陵园还有上百座烈士墓等待其后人来确认,这些墓中,除部分无名烈士外,不少烈士应当有后代……”提起为烈士后代寻亲的话题,王树奎很激动,虽然帮助烈士后代寻亲,犹如大海捞针,但这是职责,更是义务。
  烈士后代寻亲难在没有确切信息。为打破这一瓶颈,王树奎到烈士陵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烈士的相关资料。
  王树奎对雅安历史并不熟悉,于是他狂补历史知识,除看完烈士陵园内部有关文献书籍外,还花钱购买有关方面的书籍。
  王树奎还把烈士陵园墓区进行划分,为墓碑拍照、编号、定位后入档,还把烈士名录进入国家民政部建立的中国烈士褒扬管理系统。烈士信息上网,为烈士后人寻亲提供了方便。
  核实烈士的身份,对于王树奎来说是最困难的。
  荥经岗家山战役有7人牺牲,但其中一位烈士没有留下名字,在王树奎心中,成了一直未了的心愿。
  “安葬烈士时,其生前所在部队只是移交骨灰,很少把档案一并交给陵园。而更多的烈士遗体是由当地群众收敛的,根本没有任何资料。”王树奎说。
  为烈士寻名,线索最关键。于是,王树奎带着相关资料,驱车赶往荥经县烈士乡,在那里查找了整整三天。“查找了当地的县志、烈士英名录,仍有一名烈士无法确认身份。”王树奎说,他不甘心,多次到荥经县,但遗憾的是,无果。
  “目前,市烈士陵园内还有30多名烈士为无名烈士,只能安葬在无名烈士墓中。”王树奎介绍,我市曾集中收集烈士遗骸,但是当时递交上来的烈士事迹介绍大多寥寥数笔,有些甚至连出生日期都不齐全。说到这些,王树奎不免心生遗憾。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烈士线索,能够让烈士们找到他们的家乡,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这些年,王树奎先后为12名烈士找到了墓碑。
  2013年,一位来自辽宁本溪的烈士侄女前来扫墓。
  原来,侄女一直在寻找叔叔的安葬地,因无信息,加上年代久远,久寻无果。后来在中国烈士褒扬网上看到其叔的信息,很快来到雅安,在市烈士陵园,这位50多岁的妇女握住王树奎的手说:“这么多年,辛苦你了。”王树奎却蹲下身回应道:“让你们苦等这么多年,我有责任……”
  那一天,他站在阳光下,望着烈士纪念碑,久久不语……
  陈玉明、陈炳军:
  为自己岗位骄傲
  陈玉明在市烈士陵园工作6年时间。他说,目前,市烈士陵园职工目前就四人,大家不分男女,实行轮岗制度。陵园工作环境比较艰苦,日复一日,枯燥单调,但每每想到长眠于地下的烈士英灵,陈玉明总会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他为自己是“守陵人”的身份而骄傲。
  听说要采访,陈玉明热情地向记者推荐了另外一位工作人员陈炳军,“老陈虽然来园时间不长,但一天24小时都工作在陵园,他是最辛苦的守陵人。”
  下午时分,偌大的烈士陵园里寥寥几人,扫地声打破了陵园的宁静。
  今年58岁的陈炳军挥动扫帚,清理烈士墓前的落叶、杂草。“要4月了,陵园里要热闹起来了。来的人一多,更得勤打扫。”
  陈炳军在陵园的岗位虽然是门卫,但由于陵园职工很少,他负责的事情就多了起来:除了24小时值班,陈炳军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6点开始清扫陵园,清扫道路、擦拭墓碑……每天抬头看到的是高耸的烈士纪念碑,低头看到是一座座烈士墓碑,工作虽然单调,陈炳军却一丝不苟。
  在陵园日子久了,陈炳军记下了每一位烈士的安葬地点。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瞻仰了部分烈士的坟墓及骨灰盒。
  此时,陈炳军的眼里闪烁着光芒。“是他们的伟大牺牲,才换来我们幸福的生活。”陈炳军说。
  “烈士陵园其实不应该仅仅是一方安葬烈士的净土,还应该成为雅安市民寻找革命精神的窗口,一个时代精神的阵地。”陈炳军说,革命精神需要传承,需要更多守护陵园的人。
  姜椅实:
  女性守陵人的坚持
  安静的陵园内,柏树、桢楠、香樟树青翠欲滴,一座座花岗岩砌成的烈士墓整齐排列。
  这是3月29日,记者走访荥经县烈士陵园时看到的情景。
  姜椅实在荥经县烈士陵园工作已经3年了。选择做守陵人,确实很不易,这份不易不仅来自于性别的不易,更来自于年龄的不易。
  3年来,80后的她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也守护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去年,四川省政府追认王怀钊同志为革命烈士。当烈士的后代终于在英雄纪念碑上看到父辈‘王怀钊’名字时,一家人喜极而泣……”姜椅实讲述了令她难忘的一幕。  
  “这是迟到的关怀。”姜椅实说,三年前,她和同事们积极帮助王怀钊后代辗转核实到王怀钊的身份,并协助遗属申报烈士。
  “其后代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申报,前后花费了60多年时间。”为此奔走的姜椅实想法很简单,“他们应该得到历史的承认。”
烈士后代扫墓
  刘凌云:
  默默付出表达敬仰之情
  刘凌云,51岁,在荥经县烈士陵园工作了6个年头,可谓当地陵园管理处身兼数职的“元老”。
  由于管理处人手不足,他一个人要负责保洁、管理、财务、人事、看护竹木花草等工作,甚至还要客串当接待、解说人员。
  很多人不理解,陵园工作人员一把年纪了,怎么愿意到这偏远、孤寂的墓园来工作,而且一做就是6年。“社会分工不同,总要有人来做这份工作,我就来了。”在刘凌云眼中,虽然烈士陵园是墓园,却并不可怕,反而是正气集结的地方,这里埋葬的都是为国家解放和建设事业付出生命的烈士。
  正是怀着对英烈的崇敬之情, 6年如一日,他坚持为烈士守墓,把全部身心融入到了陵园之中。
  清明将至,为确保节日期间群众祭奠活动安全有序,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进入3月以来,刘凌云就带头对各项祭扫活动进行全面筹备。
  刘凌云说:“工作人员从内部的场馆打扫,花草树木的修剪,到接待工作等,每年都有应急预案。门岗设有咨询点,为大家不清楚的地方答疑解惑,为老百姓提供服务。还对中小学生免费提供花圈、挽联,按照烈士公祭日的办法专门制定一个议程,提供来开展活动的各个团体规范化地按照议程来公祭烈士,做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荥经县烈士陵园胡长保历史纪念馆三个展厅展示了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胡长保烈士事迹。烈士英名录记录荥经牺牲的214人,共有12位烈士长眠于此。
  对于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的日常维护,刘凌云说:“维护是日常性的,平时如果发现碑体有不清晰,或者是雨季过后,都会有集中维护。此外,每年的清明节、公祭日以及大型活动之前,都会检修和维护。”
  对于刘凌云来说,6年过去了,他依然保持着6年前那份初心——用自己微不足道的付出,表达对烈士的敬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陵园修整得干干净净、郁郁葱葱,让每一个来瞻仰英雄的人,都能从肃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到英雄的力量,从而更加爱国,更加珍惜英雄用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
  6年前,当陵园工作人员从老守陵人手中接管陵园工作时,老守陵人反反复复郑重交代的只有一件事:“看好陵园。”对此,刘凌云从不敢怠慢。“每天早上8点30分,上班第一件事我们就清扫墓地、修剪花草,尽力使陵园整洁美观。每天打扫完,看着陵园干净整洁,心里很欣慰。”他说。
  不少扫墓者临走前都会嘱咐他:“请看护好先辈的陵墓。”
  他知道这份嘱托的重量,其实也是所有烈士家属的心愿。
  “你们可以放心。”刘凌云说。
  简简单单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其实我们只是普通的陵园工作者,在这里日复一日地守护革命英灵,为他们营造一个干净整洁、庄严肃穆的安息环境。”刘凌云说。
  雅安日报/雅安新闻网记者 石雨川

南京主城区新增八套电子警察 自动抓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为
县人大常委会履职监督求实效
滁州市多举措严控耕地土壤污染
马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非洲猪瘟防控知识要点
守护烈士就是守护历史
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市财政收入实现大跨越
佛山年俗“非遗”讲究多,剪纸、花灯有体现
邢国辉平山县调研:为新时代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作出新贡献
[都江堰市]都江堰:快速推进绿色产业项目 不断提升绿色发展能级
[衡阳县] 衡阳县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启动,首次采用县市区交叉巡察
花山区书法美术家协会召开新春联谊会
优化营商环境跑出“洛阳加速度”洛龙区开办企业可“四日办结”
阳江日报社:招贤纳士
司机高速路上被马蜂蛰昏迷 高速交警火速救援挽救生命
全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通召开
市运会社会部招标项目目录发布 附表
当涂首创水务公司全力保障县城居民饮用水供应安全
曾都强化多元参与助力精准扶贫
汪余成当选7月“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