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市质监局获悉,包括绍兴在内的3个城市,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由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是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关于“广泛开展质量强省(区、市)活动”和实施“地区间质量对比提升”的要求,目前全国成功创建的城市共29个。
我市自2010年启动质量强市建设以来,把质量建设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2014年12月,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后,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的质量水平、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高,重要指标长期处于全省前列。其中,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13年全省第一,连续22年有建设工程摘取“鲁班奖”,牵头制定和发布的“浙江制造”产品标准累计达30项。
“品立绍兴、质行天下”是绍兴的城市质量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绍兴将质量强市战略摆在突出位置,寻求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打造以质量为核心的“品质之城”,尤其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上,探索出一条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的绍兴路径。
■ 撰文 唐洋洋 摄影 樊 蕾(除署名外)
市质监局联合越城区质监局对越城区范围内的9家汽车经销商开展缺陷汽车召回情况监督检查。
市质监局针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开展“蓝剑1号”民生计量专项执法检查。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盾安集团工作人员现场操作。
绍兴蔬菜水果批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批蔬菜水果和副食品进行抽样检测。
产品质量全省前列
在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产、装配、包装,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一车车打包好的货物被运往全国各地。春节前,位于嵊州市的“亿田”举行了“集成灶+”系列产品新品发布会,新品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市场。“按发布会的订单情况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翻倍增长。”公司董事长孙伟勇说,公司多年来一直以高标准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如今能受到消费者认可是“水到渠成”。
绍兴是一个拥有强大质量精神和血脉的城市。古有春秋越王勾践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如今,绍兴黄酒、柯桥纺织、诸暨珍珠、嵊州厨具、上虞风机等等,都是全国知名的高质量产业,许多企业牵头制定了行业标准,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市质监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97.86%,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规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73.3%,居全省第二位;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40.3%,居全省第二位;农产品、食品、药品抽查合格率达98.92%,居全省第三位,绍兴市的产品质量处于全省前列。
绍兴市能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绝非一日之功。自2014年12月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意见》《绍兴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关于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绍兴市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关于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等文件,将质量强市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作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政府考核,为质量强市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传统产业是绍兴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占全市经济比重近六成。在验收期间,绍兴对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成果,让国家质检总局验收组专家们惊叹不已,纷纷表示绍兴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供了借鉴与样板。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城市,绍兴市出台了《绍兴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运用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和品牌建设等质量措施,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去年12月,黄酒行业首个团体标准《绍兴酒(绍兴黄酒)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对黄酒生产的原料、生产过程、酿酒工艺等都提出了要求。标准一经发布,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绍兴传统产业——黄酒生产也迈入了“标准化”时代。市质监局负责人认为,利用标准管控,倒逼众多企业提升,不仅仅是针对传统企业。如今,越来越多的绍兴企业,通过品字标“浙江制造”的认证,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与价值,树立品牌形象。截至目前,我市共累计牵头制订和发布“浙江制造”产品标准30项,居全省第三。
要让世界看到绍兴造,品牌效应不可少。如今,绍兴市的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品牌影响力持续提高。市质监局数据显示,截至日前,绍兴拥有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84件、中华老字号13只、浙江名牌300个、浙江制造品牌认证38张。此外,“嵊州厨具”和“上虞风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柯桥纺织印染产品”“新昌轴承”获批创建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6年,诸暨袜业、山下湖珍珠品牌分别位列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的第13和第30位;浙江阳光照明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菲达环保、万丰奥威等4家企业获“浙江省政府质量奖”(全省仅24家),绍兴的浙江名牌创建水平居全省前列。
工程质量创优夺杯
笔者从市建筑业协会获悉,去年绍兴市建筑企业共获74项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其中有9个工程荣获被誉为中国建筑界“奥斯卡”之称的鲁班奖,绍兴已连续22年有建设工程荣获“鲁班奖”。据了解,在刚过去的2016~2017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评选中,绍兴施工企业总承包施工的3个工程榜上有名,此外,还有6个我市建筑企业参建的项目也获得鲁班奖。
绍兴市作为全国唯一建筑产业、住宅产业、建筑商业模式现代化“三试点”的地级市和全省首批唯一的“建筑强市”,建筑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建筑资质企业2000余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近20家,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一级企业近200家、二级企业近300家,总承包三级及各类专业分包企业1500余家。去年完成建筑业产值7448亿元,上交税金230亿元,20家建筑企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绍兴市自开始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不断打造精品工程,工程质量不断提升,获“鲁班奖”6项、“国家优质工程奖”8个,持续保持全省领先,获奖累计数均居全省首位;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省级以上工程品牌数居全省第二;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比例达15.38%,居全省第二。
为了切实提升工程质量,让老百姓“住”得暖心。绍兴市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管,建立了工程质量监管联动制度,实行工程质量项目终身负责制、引入重大设备监理机制,全市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和其他工程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连续5年均达到100%。在全市推广工业污泥、建筑泥浆、工程渣土“五统一”管理,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模范市。
近年来,绍兴建筑企业提出了“建一个工程,出一个精品,树一座丰碑”的目标,将打造精品工程的要求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如今,绍兴建筑企业的业务已遍布全国、走向世界,先后参建了“鸟巢”(国家体育场)、“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沙特吉达国际机场、沙特麦加火车站等众多标志性工程。
服务质量品质提升
去年10月,东湖景区在全国业内首推乌篷船智能化管理系统。游客在景区坐上乌篷船,船工按下船头按钮,全程清晰标准的普通话讲解立刻开启。结束乌篷船游线后,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对是否满意船工的服务进行评价。乌篷船经营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带来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品牌影响力的扩大。
用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正成为绍兴服务业的普遍做法。去年,绍兴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94分的高分通过国家终期验收。验收组一致认为:绍兴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立了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这一全国养老领域首个服务标准化试点,带动了绍兴居家养老从“生活照料”向“生活品质”转型,并为全国养老服务行业提供了参照样板。
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我市特别注重解决市民关心关注的质量问题,努力让市民更多地分享质量建设成果,如今仅国家级服务业、社会管理和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就达9个。特别是在“吃住行游购”等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机制,如建成全市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共享平台,年均检测2万批次以上;成功创建省标准化学校481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居全省首位;推出“绍兴人免费游绍兴”活动,获得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称号,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全国仅10个)等等。
同时,我市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契机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不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3年多来,绍兴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发布“最多跑一次”地方标准规范,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信息化建设为主抓手,实现企业“十一证”合办、施工图联合审批,实现“同城协办、全市通办”、“一件事情”全流程“最多跑一次”等等。
从2014年起,我市以市民满意度、游客满意度、企业满意度为基础,以教育、交通、信息、养老、金融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领域为重点,通过第三方组织开展全市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绍兴各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度指数持续提高。在2015年、2016年全省服务业质量满意度测评中,绍兴分别排名全省第一、第二。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几天,越城区下大路河附近如诗如画,暖暖的春风、清清的河水,河面上随处可见成片的水生植物,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然而昔日,这里水质不佳,不远处的迎恩门断面曾是我市在省里唯一“挂号”的市控劣ⅴ类水断面。
变化缘于“五水共治”,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以剿灭劣v类水为契机,打响了古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会战,通过截污纳管、治危拆改、引水活水等多种方式立体推进治水,作为古城内河主要出水口的迎恩门断面水质成功提升至ⅲ类水。
为了让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和“湖长制”,开展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等全国试点,最终在全省率先剿灭劣ⅴ类水,到去年底,7个国家“水十条”考核断面达标率100%,128个市考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水,全市“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居全省第二位。
日前,越城区发布了全省首个美丽河湖分类评价标准,将对全区960条河流与10多个湖泊进行分类并打分。随着剿劣工作的推进,如今城市河流(湖泊)的基本功能已经恢复,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美丽”的标准。如何突出河流(湖泊)的功能性,提升环境质量,通过治水工作让“美丽”看得见,让百姓拥有获得感,是制定标准的初衷。
我市不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0%,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除此之外,我市加快印染企业“煤改气”步伐,车用汽油提标升级提前实施,新能源汽车不断推广。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累计淘汰燃煤锅炉近5000台、黄标车和老旧车7万余辆,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见证着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古城内河水质的显著变化,正是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去年,我市全面剿灭ⅴ类水,空气pm2.5浓度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值,声环境质量全部达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优级,环境安全风险实现有效管控。据省统计局2017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得分为80.79分,全省排名和分值均创历年来最好水平。
三区融合第一路群贤路东延一期工程建成通车。首席记者 袁 云 摄
治理后的越城区蕺山街道鞋子畈社区那摩江池塘。首席记者 袁 云 摄
越城区塔山街道燕甸园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启动。
政校共建培训基地,推进优质养老服务授牌仪式。
灌南:创新居保医保征缴新模式暖民心
清明气温低至11℃冷雨纷纷市民注意添衣
防城港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劳动者之歌 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刘世伟:一片丹心在玉壶
我镇召开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
打造质量经典 铸就品质绍兴
越秀健康达人赛举行
努力巩固和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殷鲁谦带队检查大气污染防控工作
永顺县检察院开展慰问活动暖人心
南岗区创新形式开展多样化清明节文明祭祀活动
台州海关驻玉环办事处多措支持台胞春节回乡
冶金路、北关街断交施工13条公交线路今起临时绕行
孙景淼来温调研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情况
福安船舶产业复苏
占地约2140亩、造价超3.5亿 泸州城西最大公园开建
静安同心拥军优属服务中心组织曹家渡街道重点优抚对象举办庆祝党的生日歌会
办喜事能省下五六万?青田这个乡为村民建了婚礼礼堂
日照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举行
东海一司机醉酒驾驶“黑校车”被查
铜川图书馆被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