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副主委、阳煤集团新闻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华庆反映:东梁庄是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下属的一个村,人口约1300人,山多平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太行山村。根据村民梁千具(现83岁)口述,他8岁时就在父亲的指导和传授下编织筐子,16岁时成为一名熟练的编织匠人。他的家庭祖孙六代都是从事编织业,一共出了28个编匠。由此可见,在清朝中期,村里编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以前村里的编业模式基本是以个体形式为主,无论是规模上还是产量上都处于低水平状态。
据介绍,编筐用的材料以当地山上的荆梢条为主,根据用途和用户的需要,编的筐种类有:大筐、小筐、圃篮、花筐、背筐、菜篮等。在编的过程中,黄栌、黑梓、柽柳等原料从山上砍回来后,先进行表面细加工,然后把荆梢条和大条放在编筐的特制火炉上加温使其相对柔软,根据所需形状、弯度进行编织,最后一道工序是进行熏烤,使产品定型,外形美观好看。
据调研,编业是农业社会的一种手工工艺,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技艺,它展示的不仅是民间的技艺,还有它实用的特色。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需要这些农用工具,这一行业也逐渐冷清下来,这些民间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现在,农村许多青年都选择外出打工,这一技艺不再成为谋生的手艺,这些编筐也不再是销售火热的产品。虽然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在提倡环保和可循环利用的今天,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技艺,将其与文化旅游发展结合起来,与使用环保产品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有特色的非遗民间工艺品。
为此建议:
一、把东梁庄的编艺列为我市非遗项目,不断创新传承发展,推陈出新,多生产小巧精致、造型奇特、符合现代文化气息的工艺品,使其作为一项有特色的地方工艺品在旅游发展中创出自己的品牌。
二、文化部门可拍摄编织过程的工序音像资料,扩大新媒体的宣传,举办地方工艺品展销会,进一步加强产品的研发力度,设计生产出富有阳泉地方特色的文化工艺品,将这一技艺的保护传承与东梁庄的文化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促进我市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九江实验中学在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幼儿园艺术展演中斩获骄人成绩
外逃17年的“百名红通人员” 赖明敏回国投案
岳塘区岳塘街道:实施人才“火车头”计划
交通运输局重拳频出防治大气污染 护航十九大
直升机跨省转运洛阳籍重症患者平安返乡治疗
郊区东梁庄编艺亟待传承和保护
省公安厅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章丽婕到三明指导向白沙派出所学习现场会筹备工作
冷水滩区郝皮桥小学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清水河县多部门联合严厉打击“黑车”等非法营运专项整治行动
蛟河市妇联三措并举深入帮扶村开展人居环境“百日攻坚”
受种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的总剂次不超过5剂次——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解答疫苗接种有关问题
市粮食局专题学习《宪法修正案》
建设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构筑承德全域旅游新格局
邻居养鸡起争执 民警化解促和谐
盂县仙人乡东庄头村:调产有“三宝” 增收不用愁
桐城警方斩断跨省贩毒通道 18名犯罪嫌疑人移送起诉
珠海市台风后供水应急检测结果出炉 出厂水和管网水合格率100%
海外游学市场瞄准学龄前儿童 高昂费用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第六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收官
《揭阳日报·教育周刊》年度宣传工作座谈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