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日举行的“北极海冰、气候变化与我国夏季高温关联研讨会”上,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室主任张林透露,计划明年以德国“极星”号破冰船为主要平台,以破冰船周围50公里内的海冰、海洋和大气为主要观测对象,参与国际北极漂流冰站计划(mosaic)。
据了解,“极星”号将于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穿极流的驱动作用下自东西伯利亚海向北极点方向漂流。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极地室副研究员孙启振表示,通过为期一年的有人值守冰站观测,加深理解北极中央海域大气—海冰—海洋—生态系统间的耦合过程,有助于提高北极天气预报、海冰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据了解,该中心拟利用合作机会,在北极海域进行海雾物理特征和生消机制观测研究,以提高北极数值天气预报中的海雾预报技术。
过去一段时间,《北极圈罕见32℃高温!》一文被热议。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副研究员丁明虎看来,因为个别高温站点在北极圈内,就说“北极高温”并不科学。但他同时表示,从统计数据看,北极升温是全球升温的两倍,北极天气是欧亚大陆天气的“风向标”。
“粗略梳理,过去6年,有5年的寒潮和北极天气事件有关联。”在丁明虎看来,随着国民科学素质的进步,人们从关注生存环境到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南北极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2012年,世界气象组织推动实施全球冰冻圈监测计划,把三极作为制约气象预测预报的关键地区,并提出2035年建成业务观测网,最终实现对三极地区更好的预测预报。
“三极地区的气候研究是未来10年关注的热点,也应是科研人员的主攻方向。”丁明虎说。
据了解,从资金投入、科技人员和论文成果数量看,目前我国从事北极研究的科研人员规模偏小。虽然个别领域有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尚未形成稳定的北极科技研究前沿团队。(来源:科技日报)
2018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召开
上门推销要留心 擦亮眼睛防上当
乘客大意丢失购房合同 郑州车长热心寻找失主
衡阳市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张家界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供电公司全力保供电
中国明年将依托“极星”号参与北极漂流冰站计划
国际港务区召开全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动员部署会暨技术培训会
李易峰谈《动物世界》:八个月拍摄虽艰辛但很值得
莲都区召开“平安夺金鼎”工作总结会暨深化平安莲都建设工作会议
未来一周晴天将唱主角 白天的最高气温在20℃上下
阜阳市政务服务中心:数据多跑路 群众少跑腿
市中区税务局“四个抓手”加速推进机构深度融合
嘉善念好“三字诀”确保古镇旅游安全
回龙圩:“三大举措”确保网上信访有序推进
“歹徒”进校园?真相原来是这样......
文投集团第二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厉害了,我的国》
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全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暑期长沙站预计发送旅客333.56万人 本月中上旬将迎第一轮高峰
宝山区人社局代表团赴云南维西开展就业扶贫工作
【跨越四十年 改革再出发】高新区改革交响中的企业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