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乡土文化、国学文化、民俗文化……近年来,我县立足本土特色,顺应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创建大势,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教育品质的重要推手,让独特而又耀眼的校园文化融进师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根植进校园的每个细节,并结出绚丽之花。现如今,结合校园文化发展,我县每所学校都找到了自身特色发展的突破口,“一校一品”格局正在形成。车龙传承基地、婺剧传承基地、黑陶烧制技艺传承基地……目前,我县已创建包括县职业中专、县实验小学等在内的13所学校为遂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在当前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报推出“记者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系列报道,为你揭开遂昌“文化校园”的神秘面纱。
“小朋友们,戏曲表演一定要注意手的姿势……”在妙高小学婺剧拓展课堂上,一次次到位的点拨、一个个传神的动作,老师教得认真,孩子们也学得认真。
走进妙高小学,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婺剧的魅力。该校婺剧传承负责人蓝贤富向记者介绍,自2011年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以来,妙高小学结合拓展课程开发了2个婺剧兴趣班,通过邀请校外名师来校辅导,每星期4节课,教授婺剧的基础知识、声腔、表演特点等。
“学生们都很喜欢婺剧,不要看他们年纪小,学得可是有模有样的,还有两个小朋友因为学习婺剧成了学校里的小明星呢!”蓝贤富说,他口中的小明星就是柳梦梅的扮演者郑冬晓和杜丽娘的扮演者张涵慧,在2015年5月的丽水市首届“婺剧进校园”优秀节目展演中,他们以一曲《牡丹亭?惊梦》获得金奖,并在同年10月的浙江省婺剧进校园精品汇报演出时,该节目成功入选央视戏曲频道播出。
“那以后,学校里的婺剧传承氛围就更浓厚了,榜样的力量也带动了其他孩子更加努力。”蓝贤富表示,妙高小学会一直注重婺剧的传承,通过婺剧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娱乐中获得潜在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
据悉,我县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已有8个年头。2011年,为了响应省里“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号召,县婺剧促进会开展“婺剧进校园”活动,截至目前,已有包含妙高小学、大柘镇中心小学、示范幼儿园等在内的8所学校成为了“婺剧进校园”试点学校,形成了“在校学婺剧、在家唱婺剧、登台演婺剧”的良好氛围。
除了婺剧,作为汤显祖文化传承学校的县实验小学,十几年来大力推进昆曲艺术和教育文化事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布置汤显祖文化长廊,结合汤显祖文化编写《走进汤显祖》校本教材,每年举办“牡丹亭之声”夏令营,成立“遂昌十番”乐器队和牡丹亭艺术表演队,邀请省昆曲表演艺术家、遂昌十番传承人等专家来校辅导等形式,开展多种多样的传承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昆曲”进校园工作,县实验小学还让昆曲“走进”课堂,融入学科,如语文课学习汤显祖文章、美术课画脸谱、音乐课学戏剧……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汤显祖,了解“昆曲”和“十番”艺术。
“事实上,在学校推行戏曲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学生们的接受程度和吸收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把这些传统文化作为兴趣来对他们进行培养,不仅影响力大,受影响的人也广。”县实验小学办公室主任涂琳华表示,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保护,去传承。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戏曲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结合汤显祖文化在学校开展昆曲传承活动,不仅能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也让孩子们有机会在昆曲艺术领域里得到熏陶和培养。
编后语:对学校来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能让学生们获得知识,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以让学生发展个性,施展才华。传承基地的建设以及“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建立起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研究、展演、交流的平台,除了能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外,还能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充分认识和了解本土文化,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从而提升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永州京华中学:多部门联合整治周边环境
“为了姐妹们的健康与幸福”
市统计局召开全局警示教育大会
加强安全检查 消除安全隐患
宁波构建慈善医疗联合众筹网络 已完成3个项目的筹款
戏曲进校园 传承在身边 戏曲传承基地让古老艺术生生不息
警察阿姨进校园幼儿园里话安全
市油地校结合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学习研讨活动
村支书私人出资39万元修路
含山县妇联举办巾帼传习宣讲报告会
全面抓好落实解决好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宁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试点全国领先
安庆投入1.57亿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
四川首次出土银质子母印 成都樊哙村发现刘邦后代家族墓
献唐学校中学教学楼加快推进
除了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中国还有什么能领先世界?
【家乡美+】一个省定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中科院科研人员发现新一类半金属
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人均4张保单 最爱健康险
[外事侨务办]“2018中澳经贸合作研讨会”在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