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是发个文件的事

  浮生若云
  3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并严令各级招生部门严守“30个不得”招生禁令。
  看上去,这次教育部是动真格“放大招”了。但实际上,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数竞赛等5个加分项目,2014年就发布过。不得在新生入学后将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等“30个不得”,也在一年前已经出台了。“减负”喊了这么多年,但孩子们的负担却越减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
  不论是北京、上海这类大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家长已经习惯了把孩子送往各种校外兴趣班、辅导机构。即便有个别家长坚持不给孩子报校外补习,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现在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没报两个班,都不好意思跟别的小朋友交流。当别的家长纷纷给孩子安排校外培训,自家孩子不补,仿佛就输在起跑线了。
  早几天,教育部还专门发了个重要公告,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但面对主管部门一份又一份重量级的文件,家长们依然淡定不起来。尽管禁令不止,可“减负”就像一个顽疾,怎么下猛药,都难以断根。培训机构依然遍地开花,为什么?因为有市场需求在。
  小升初、考重高,这就是培训市场的指挥棒。为了在竞争中哪怕多一分的把握,孩子们也要奔波于各种课外培训班中。哪怕是钢琴、舞蹈、跆拳道这类兴趣班,孩子们也要艰难地考级,难道这么多孩子真有那么浓厚的兴趣吗?无非是想用这些证书在选拔时受到考官青睐,沾点加分的光。
  而从根本上看,“减负”只是改变了表面的少留作业、减少排名。如果中、高考的选拔制度没有变化,名校的光环没有变化,优质择业门槛没有变化,那么家长们只能从现实出发,作出为了孩子的未来,只能“增负”的艰难选择。这也是如今“减负”困境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减负”工作像牛皮癣般难以祛除的症结所在。
  不过,不管怎么样,教育部门能够出台这些政策,意味着他们也希望孩子能从各种培训中“解放”出来。在小升初中,“竞赛表彰不得作为入学依据”,高考“加分项目”取消,这些政策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还是拭目以待。

三湾公园建管工作移交 发挥特长打造永恒城市经典
科学谋划 统筹安排 切实增强履职实效
阜城县大美乡村新画卷多姿多彩
广西出台政策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
程修略到利辛中学检查指导开学工作
“减负”不是发个文件的事
2017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今在中国(南京)软件谷举行
孙兵率团参加2018鄂港澳粤经贸洽谈活动
恩施州委督查组督办州城建设管理
婺源美景入画来
市委书记谢超武率队到牛江镇调研指导工作
怀远县民政局以“局机关党支部工作群”为平台创优党建品牌
我市欢送2018年新兵入伍
打造生态亲子林 共建山水王家河
市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召开
我会曾民盛会长一行参加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及系列活动
汝城县卢阳镇得靖村:进行脱贫攻坚贫困退出“体检”
我市就加快“4+4”现代产业发展进行动员 邓沛然主持会议
市农业部门:抓紧秋作物田间管理 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见义勇为事迹特别突出人员给予行政奖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