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种出生态新路———看吉水生态种养的聚变效应


  (王薇薇)吉水,背靠东山,面朝赣江,一直以来,绿色生态都是这里最大的优势。因适宜的气候及耕地条件,吉水的粮食生产也很“争气”,2007年至今,吉水4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亿公斤左右。
  如何在农业发展中打好生态牌、做好绿文章?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以来,吉水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种养新路———稻虾共作,并成为该县生态富民的一张“王牌”。
  稻虾共作即在水稻田周围挖养虾环沟,种一季水稻,养二季小龙虾,周期短、见效快,不施农药化肥,在湖北、江苏等地已非常成熟,但在江西特别是赣中、赣南等地还未形成“气候”。2017年初,吉水作为我市首批“稻虾共作”试点县,消息一传开,不少村民、返乡创业者争做敢吃“螃蟹”的人,不到半年时间,试点面积从30亩扩大到757亩。
  金滩镇柘塘村村民周小红就是其中一个。“现在大家都注重养生,我们的大米和龙虾绿色生态,卖相好、口感佳,收益比单纯种水稻高出5到6倍!”见到周小红时,他正在给客户搬运一包包大米上车。随后,周小红给笔者算起了他的“致富账”:基地面积60亩,每亩成本3000元左右,亩均产虾220斤,两季的纯利润有8万余元;亩均产水稻820斤,单价卖到了8元一斤,高出市场均价2倍多,目前已卖了1500余公斤,许多市民还专程开车前来金滩买稻虾米。
  低投入、高收益,在试点基地示范带动下,吉水掀起了稻虾共作产业发展高潮,湖南、江苏、九江等地的小龙虾企业纷纷落户吉水,许多在外吉水籍企业家也返乡投资稻虾共作产业。为扶持壮大稻虾共作产业发展,吉水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对虾农“财政惠农信贷通”开辟绿色通道,对集中连片20亩以上的小龙虾基地,每亩一次性奖补350元,为全省奖补最高、全市率先出台。
  有过多年稻虾共作经验的湖南岳阳老板姜中华,经过几次考察,今年元旦刚过,便在吉水水田、醪桥两镇投资建设1500亩稻虾共作基地。“技术并不难,细心管理是关键。”姜中华说。水稻与小龙虾的“相亲相爱”,产生了1+1>n的聚变效应,碰撞出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农业绿色化生产新路。
  稻虾共作产业,还让吉水贫困户吃上了脱贫致富“生态饭”。
  新年伊始,枫江镇、盘谷镇100户65岁以下的贫困户,每人领到了同南河抬田区稻虾共作基地2250元分红。去年下半年,吉水引进江西金富渔业有限公司在同南河抬田区建立1350亩稻虾共作基地。枫江、盘谷两镇“瞄准”脱贫路径,为镇里100户65岁以下贫困户贷到50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并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入股该基地。“企业+基地+农户”这一模式,按合同期限,每年每户2250元的标准给入社贫困户分红,实现公司和贫困户共赢。一些贫困户还在基地务工,又多了一份工资收入。
  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2018年,吉水将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重点在沿湖两岸乡镇打造集精品龙虾养殖、绿色水稻种植、农家餐饮、休闲垂钓、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带。同时,创建和培育“井冈稻虾米”绿色大米品牌和“井冈龙虾”品牌,打响吉水稻虾共作品牌,畅通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吉水安排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近8000亩,全县新增稻虾共作基地面积1.16万亩,全部落实了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全部完成。

洛宁同步推进危房改造与“八改两增”工程
国家宪法日 我市举行普法活动
市安全监管局集中约谈2018年上半年执法质量排名靠后单位
我市开通公证服务在线申办平台
温州市癌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40岁是一道分水岭
稻虾共作种出生态新路———看吉水生态种养的聚变效应
唐山市奋力开拓“五条路径”全面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
建设局:省住建厅通报表扬常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
今天《人民日报》连发两篇对市委书记徐文光的采访,阐述美丽乡村建设和“最多跑一次”
中原城市群媒体晋城采风
六月新规,不看就亏!又有一波大事将影响你我生活…
东莞三大客运站均支持微信购票
丁纯调研溧阳老城区改造工作
新规来了!7月起,宝鸡人开这些车 严禁上高速!
张叶飞致信祝贺市外办成立40周年
我市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 整改调度会暨江东动迁领导小组会议
鹰潭市住房公积金发福利了!
邵阳市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调度会
营造乡村良好法治环境我市探索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有效途径
叶露中在调研城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时强调 担负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神圣使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