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薰街上的民乐桥。
民乐家园小区
地名档案
民乐桥
古桥写满童年往事
现在位于南薰东街跨红花渠的一座桥,便是民乐桥。据1988年出版的《银川市地名志》记载,此桥古已有之,1949年之前为木桥,桥旁碑题此名。银川地名专家郑济洧说,民乐,寓意人民安居乐业。
今年88岁的孟玉智和84岁的何村良,对这座桥印象很深。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这座桥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那时候没有名字,他们出去耍水的时候,“那座木桥”成为接头暗号。
“过去红花渠上,桥很少,民乐桥算是比较大的一座桥了。”在孟玉智的印象中,从前的民乐桥宽有四五米,底下是木头,上面垫着一层草,草上面铺着泥土。小时候他和很多孩子经常去那里玩。那时银川城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湖泊,孟玉智回忆说:“出了南门往东走,就一个湖连着一个湖,走过民乐桥,大家就一头钻进芦苇荡,找野鸭蛋,抓野鸭子。
“有时候玩得忘记时间了,很可能回不去。”何村良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会儿,银川的城门是按时关闭开放的,过了时间点,赶不回城里,就麻烦了。但被锁在城外的顽皮的孩子,有他们通往城内的“秘密通道”。“南门那有一个拐角,那里有个观景点,能爬上去,我们就从那儿翻墙进去。”
一座木桥,是当年跨过红花渠的阳关大道,也是两个纯真孩童通往快乐的简单小道。当年的孩童已是耄耋之年,民乐桥也几经修缮,1971年改为混凝土桥梁,如今,在城市飞速发展中,已经和宽阔的南薰街融为一体,只有路面下的红花渠还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座桥。
民乐村
歌声回荡在记忆中
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民乐大队,分布在南门一带,其得名正是因为靠近民乐桥。
据《银川市地名志》记载,1983年,民乐大队改制,成立民乐村,下辖8个自然村,村委会在南桥东巷内。孟玉智曾任过民乐村的村长,他的记忆里,民乐村是一个有着2000多人的大村子,占地区域也很广阔:东起现在的石油城,西到红花渠口,南至望远桥,北到满春家园一带,有近2000亩耕地。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我们一天出三次工,早上6点多就开始干活了,晚上最晚的时候能干到一两点”。孟玉智特别提到晚上,是因为他记得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晚上赶大车往田里拉粪的时候。“那时候好多人拉着大大小小的木头车子,一边干活,一边唱歌。”时间过去了60年,孟玉智依旧记得飘荡在夜晚的陕北民歌:“三头黄牛一匹马,套着个大车哟,不由得让我赶车的人笑哈哈,往年没这个车,今年大轱辘车,轱辘轱辘转……”孟玉智说,有时候唱到激动处,还会跟附近的村民对歌。
民乐家园
老邻居们相依相伴
“现在民乐家园里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是过去民乐村的人。”80岁的马新民,住在位于宝湖东路和丽景街相交处东南角的民乐家园小区,紧挨着的是颐园小区,这两个小区都是过去民乐村的安置房。
民乐村集体搬迁过两次,第一次搬迁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南门北侧一带搬迁到如今大团结广场一带;第二次搬迁是在2007年,从大团结广场搬迁到丽水家园、民乐家园、颐园三个小区,民乐村的名字也被这些小区之名所代替。
“住进小区楼房,方便多了,房子干净、暖和,路也平整。”孟玉智说自己在农村住了一辈子,现在真的很不错,不过唯一的不好处,就是“不怎么串门了,有时候对门是谁都不认识,老换人。”过去民乐村的人,也有走有留,他和马新民、何村良,就是留下来的老邻居、老伙伴。
每天早上9点、下午3点,他们都会准时出门会合,然后一起坐着8路公交车去丽景湖听戏。“现在多好啊,想听戏,坐个公交车,二十几分钟就到,不像过去,不仅得跑十几里路,还要买票,哪有钱呢!”听着三位老人的讲述,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几十年前,他们结伴跑十几里路去看皮影戏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在银川,民乐得名源于一座古桥——民乐桥。
后来以“民乐”二字命名的,有民乐村、民乐巷、民乐家园等。意指人民安居乐业,寓意美好。如今已成为银川人熟知的地名。
记者 刘旭卓 文/图
天心区“治超”显成效,助推“路长制”全覆盖
大冶铁厂入选首批国家工业遗产
刷牙时泡沫越多刷得越干净?你可能对刷牙有误解
从化区民防办开展防空防灾宣传演练活动
市旅游局严明一行赴三合村开展节前慰问活动
时光流转,古名今忆
壮观!海丰莲花山雨后现“平流雾”美景,宛若仙境...
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增强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市人民医院领导到帮扶贫困村商量扶贫计划
焕然一新!梅江区多部门开展马拉松赛路线环境整治
2017年黑龙江省CPI低位运行 涨幅居全国第25位
汶上县郭楼镇:“深耕细作”让教师培训好看又有用
南平市领导到小桥镇调研扫黑除恶专项工作
学生票新生用录取通知书只能购买一次打折票
潘瑞雄同志参加赤岗街专题民主生活会
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情况
江汉:弘扬奋斗精神激励再立新功
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云光中莅临呼市地铁1号线进行调研指导
夫妻俩逛大润发连偷带拿
9月以来1733人献血55万余毫升 国庆假日期间我市临床急救用血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