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据新华社报道,浙江农林大学近日公布了关于401位同学转专业的通知。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推行“零门槛”转专业,更多本科生得以进入自己更喜欢的专业。除存在休学、转学、定向培养等规定不得转专业的情形以外,该校全日制本科一、二年级在校生均可申请转专业。
数据显示,该校学生转专业成功率已从5年前的66.76%,提升至现在的90%以上。
高校要合理引导
当前,学生转专业的需求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这源于一些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对所报专业不了解或者认识有误,再加上部分学生迫于家长压力或被高校调剂等,以致在专业上不能做出最佳选择。入学后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或无法适应,许多学生便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此外,社会就业趋势也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对此,不少高校都建立了转专业机制。浙江农林大学推行“零门槛”转专业,无疑是最大限度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笔者认为,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零门槛”转专业机制的推行,可能会导致热门专业人满为患,冷门专业无人问津的局面。热门专业的接收能力毕竟有限,大批学生转入,势必加大其师资等方面的压力。与此同时,热门专业学生间的竞争会随之加剧,其就业压力也将随之增加。部分冷门专业的社会需求虽少,但并非没有需求,若这些专业的生源流失,势必导致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失。为此,从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高校须合理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
如何引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这需要高校各专业间采取有效手段,相互协调、合作。热门专业应建立适当的选拔机制,在保证专业教学资源和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学生合理的专业选择要求。冷门专业则要建立、完善良好的教学体系,提升专业魅力,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
学生需三思而后行
从高门槛到低门槛、再到如今的“零门槛”,浙江农林大学的转专业机制,既有利于学生选择喜爱专业,也有利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实现学生、学校和社会多赢的举措。但这其中还有一些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地方。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零门槛”转专业,各高校应理性看待,制定适合自身、更为合理的机制,万不可人云亦云。毋庸讳言,“零门槛”转专业,确实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各专业在高考录取时是有分数线差异的,“零门槛”转专业如果标准轻松、容易过关,那专业分数线的存在有何意义?甚至会造成不公平现象。且我们又如何判断学生转专业不是为了挤“热门”,而是为“真爱”?若没有相应具体的标准,可能导致学生对现学专业产生懈怠心理,对所选专业不珍惜、不重视。为了防止学生捡了芝麻丢西瓜,笔者认为,应制定严格、合理的标准,否则如此任性,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此外,“零门槛”转专业也需学生理性看待,三思而后行。想转专业的学生,不妨先通过蹭课、与学长学姐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相关专业。毕竟文理科基础有别,学生在做出这一关键选择时,要看是否与自身实际能力相匹配,避免盲目抓瞎,做到心中有数。
园博园中秀“插花”
曾都区12万元以上个税申报数量再创新高
聊城7镇、60个村入选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
市工商局局长就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答记者问
王玉文:老爷子眼里总是船
“零门槛”转专业?高校要合理引导 学生需三思而后行
西子航空二期工程即将“着陆”
东部滨海新城建设专题会议召开
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2018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第二次协调会议在市水上中心召开
宅男通过网聊结识“社会哥” 30万元打水漂
未来三年投入300亿元扶持重点产业 余杭力推产业新举
涉事批次狂犬病疫苗均未进入我市
还敢随便“举高高”?三明一女婴头部被吊扇划伤,造成颅骨粉碎性骨折!
高要区17网格政商齐心打造诚信一条街
惊险!醉酒闹上公交车
环境保障:展现最靓丽的新太原
市区一河道内发生溺亡悲剧 两条生命瞬间没了
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勇到安塞区调研体育工作
降糖新药研发项目正式开工
饮水思源 不忘初心!皖西学院法学院校友倡议并设立“政法学院校友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