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月PM2.5浓度历史最低 首次达到国家年标准值


1月份,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7%,再创历史新低,首次达到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年标准值。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市1月份优良天比例达到80.6%,全月无空气重污染日,是2013年以来首个秋冬季无重污染日的月份。
据市环保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辛连忠介绍,2017年1月,北京市pm2.5的月均浓度为116微克/立方米,今年1月同比下降70.7%,浓度达到34微克/立方米,这个浓度值不仅达到了国家年标准值,而且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比过去夏天曾经最低的36微克/立方米还要低,这相当不容易。”同时,1月份北京的空气质量位列全国第八,这也是继2017年12月后,北京的空气质量再次进入全国十佳。
从各区情况看,怀柔、密云等区pm2.5浓度较低,房山、开发区、大兴等区较高;同比降幅在51.4%-74.0%之间,顺义、通州等区降幅较大。
除了pm2.5浓度,1月份其他主要污染物均有明显下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和64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5.6%、35.4%和51.1%。
今年秋冬季以来,本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既有本市及周边共同长期减排的原因,也有短期应急“削峰”的作用。此外,气象条件有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有力的污染减排是今冬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本原因。”该负责人表示,本市及周边地区落实国家“大气十条”,均采取了超常规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在散煤治理、重型车管控、“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提标改造等方面重拳出击;进入秋冬季后,实施秋冬季攻坚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部分工地停工、企业错峰生产、运输等措施。
从气象条件来看,较往年同期明显有利。各气象要素统计表明,1月份冷空气明显活跃,温度低,湿度小,北风频率高,为近年来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偏有利的月份,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在全面落实“秋冬季攻坚方案”的基础上,按照近期市政府关于《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的部署要求,做好“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管控工作,抓好落实、做好宣传、取得实效。

永安乡组织召开城西港区园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会
“聚焦民营经济”篇之一 创新,让民营经济全新升级
垦利公路局高温季节保畅通
生态环境部召开《江西省城际铁路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喜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北京1月PM2.5浓度历史最低 首次达到国家年标准值
90后律师深入农村化纠纷解诉累,让双方都心服口服
关于举行《长春市城市供热管理条例》立法听证会的通告
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召开 东营要这么做
红山区强化残保金征收管理工作
八朵月季同一枝干开花齐争艳
覃海深到沙湾镇督查节后安全生产工作
我市跻身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
绿色发展共筑美丽中国
内乡县乍岖镇中心小学举行期中考试表彰大会
旅游淡季又逢重阳 鞍山老人出游偏爱红叶古镇邮轮
我市举办板栗栽植管理技术培训
四川省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第7届常务理事会在乐山师院召开
辽中区54天破解重点项目“卡脖子”难题
龙华区召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