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罗文鹏
过了“小西门”“万花园”,便到了雨花亭。
雨花亭这个地名,若追溯起来,或许与佛教雨花的典故有关。传说佛祖说法,天空像下雨一样飘下许多美丽的花朵,即为雨花。比如南京的雨花台,相传梁武帝时期,一个叫云光的法师在这里讲经,感动得满天雨花,花落到地上就化为石头了,因此就有了雨花台这样的美称。
有名无实的福寿街
沿着山顶小巷前行,出现一排低矮的老旧平房。雨花亭13号的屋檐下,嵌着一块小石碑,上刻“栖流所”三个字。这便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栖流所旧址所在地了。记者试图向来来往往的居民询问栖流所的历史,但人们均摇摇头,露出茫然的神情。
清乾隆《衡州府志》中的栖流所图
栖流所,是清代管理流浪乞讨人员的专门机构,类似于今天的救助管理站。据《清会典事例都察院栖流所》:“顺治十年覆准,每城建造栖流所,交五城管理,俾穷民得所如遇无依流民,及街衢病卧者,令总甲扶入所内,报明该司。”《清史稿食货志一》:“外来流丐,保正督率丐头稽查,少壮者递回原籍安插,其馀归入栖流等所管束。”
登山石阶
记者查询地方志发现,清乾隆《衡州府志城舆图》共收录了《衡州府图》《南岳图》《石鼓书院图》等9幅,其中还有一幅《栖流所图》。可见,栖流所在古代所受重视的程度。
雨花亭清代栖流所旧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我市迄今发现的历史最早的“救助站”。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专家考证,雨花亭栖流所遗址已有上百年历史,在衡阳保卫战中还曾经作为救治伤兵、百姓的场所。专家认为,雨花亭历史风貌区展现了衡阳城区民国时期坡地住宅区的历史风貌,栖流所更是衡阳保卫战的见证。
当前,我市正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们对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提出规划建议:对文物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分类进行修缮和改善,改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延续风貌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对环境风貌进行整治;在现状基础上进一步保护、标示和展示老地名,展示雨花亭的历史文化。
(编辑:谢丹 二审:雷昕 三审:李少华)
北海市举办2018年“健康北海”公益跑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
冰城开通至西安等地新航线
寻找83年前牺牲的长汀籍烈士禹顺标后人
大秀福利 承诺晋升 才市"抢人"企业频频示好
平安产险晋城中支:七夕寄贺卡 月老忙服务
“申名”进行时丨雨花亭历史风貌区:曾是抗日主阵地
安陆259个项目实行“五化”管理
琅琊教体局部署“讲严立”警示教育
彝乡风情醉游客 晋宁夕阳乡举办“丰收节”暨首届谷花鱼节
宜宾失联女孩已飞青岛 发朋友圈报平安
赤壁市倡导全社会参与绿地维养携手共建绿满园
市林业局传达学习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
“我的时代·我与改革开放40年”网络作品征集活动启事
诵千古美文 扬传统文化——安乡县城东小学开展“中华古诗文吟诵”活动
杭州爱乐乐团“一带一路”中东欧巡演希腊首演成功
昆明市发布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根植心田
新时代 新广州 新地标——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现已全面开放
新时代发扬光大沂蒙精神专题研讨会征文启事
市环保督察组继续在东港区开展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