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尹晓燕本报通讯员李杰
最近几天,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接连被“老人走失,帮忙寻人”的爱心贴刷屏,大家积极转发寻人的爱心举动令人感动,但同时事件的背后也令人深思:老人走失为何频发?家人又该如何有效预防?
市区一天走失两位老人
9月3日下午2点多,家住德州高职学院宿舍的一位76岁老人,从小区外出后走失,当晚10点多被找到;当天下午2点半,家住双企·龙城国际小区的一位84岁老人走失,两天后才在公安部门帮助下找到……同一天,几乎同一时间,市区两位老人走失。
这并非偶然发生的事件。据民政部下属的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曾发布的一份《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人左右,平均每天走失老人约为1370人。
从警多年的市公安局德城分局建设街派出所民警韩炜告诉记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有关老人走失事件频频发生,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今年以来,仅我们派出所就接警了近20起类似的案件。 ”
记忆障碍成走失主因
《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在老人走失原因方面,七成以上走失老人出现记忆障碍,其中确诊为失智的老人占25%。韩炜也表示,在处置的老人走失案件中,占最大比重的就是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患者。
今年3月份,他曾处置过这样一个案件:一位89岁的老人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外出,行至德城区解放北路与三八路交叉口时迷路。路人见她一人徘徊,报了警。“当时老人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住在天衢购物中心附近,我们带她一路寻找,她才慢慢记起了家的具体位置。 ”韩炜说,这位老人独居,患有轻微的阿尔茨海默病,但她自己却意识不到,才导致了迷路走失的情况发生。
此外,患精神疾病、老人独居、家人关心不够等也是导致老人走失的原因。
提前做好防范莫让悲剧重演
禹城市公安局警务传媒中心民警李光明,早在2014年就通过“光明微直播”微信公众平台帮忙寻人,后来专门开通了“光明寻人”微信公众号,在寻找走失老人过程中积累、摸索出了大量经验。“2015年,我们就找商家订做了一款印有二维码的黄色手环,老人佩戴后,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获知老人的个人信息。 ”李光明介绍,这款手环陆续发放了1000余个,现在又进行了改进,制作了一款可以固定在衣服上的小型gps定位器,能实时关注老人位置,目前正在试用。 ”
李光明表示,无论给老人佩戴手环、联系卡,还是缝制带有联系方式的布条等,都是为了方便社会共同帮助走失老人第一时间回到家中。家人发现老人走失后,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求助,发布寻人启事,此类案件不局限于失踪24小时以上才能报警的规定。此外,呼吁市民若家中有行为异常的老人,应给予更多关心,少让老人独处,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河北省司法厅副厅长霍建明到秦皇岛市检查调研首次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筹备工作
曲周县召开“助老安康工程”工作会议
大妈术后20天 医生下班7次上门换药
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正式交付上海海洋大学使用
河源高新区组织企业赴广西百色招工
近千人愿来河源工作生活
民警提醒:老人走失报警无需等24小时
扬中一名吸毒人员尽引诱妻子一起吸毒 双双被抓
秦春成: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激励广大退役军人继续建功立业
我市今年开工1644个强化村集体经济项目
珠海电大更名为珠海开放大学
河口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座谈会召开
嘉善县交通局召开第四次妇女大会
北京计划3年投入二百亿资金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宜居指数
绵阳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军政座谈会召开
今年我市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邮储银行芜湖市分行强力外拓促信用卡业务发展
开州区全力编制“水陆空”立体环保网
考后说走就走
唐钢物流加速推进“公转铁”实施
美国犹他州议会代表团来我市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