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扶贫车间进我家”


正在用缝纫机缝鞋帮子的姚永斌
   弹底、踩脚踏板、缝合、装箱……4月3日,恩施市崔家坝镇社区同心鞋厂扶贫车间,50多名妇女戴着口罩,正忙着做新棉鞋,大家忙碌而又快乐。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每月能挣2000多,这日子越来越好。”水田坝组的陈理权家里两个孩子上学,不能出远门打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扶贫车间的建立,给她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会。
  “刚做这个事,不是很熟练。”陈理权在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相关技术,她的目标是提高技术,提升产量,每月达到3、4千的收入。
  同一个车间的姚永斌是厂里的针车工,她用起缝纫机来游刃有余,工作做得又快又好,一个月可以拿4000多元的工资。
  “出门在外,心里牵挂着孩子,工作没得好心情。”45岁的她以前在外省进过服装厂,算是干起了老本行,现在她很满足很幸福,“现在家庭工作两不误,10岁的女儿和我格外亲了。”
  100多平方米的车间内,有28个贫困户,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信心和希望,也更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同心鞋厂。
  “年产量有50多万双,多销往云贵川等周边省份,年销售额有200多万元。”同心鞋厂负责人刘克威介绍,他们还将扶贫车间开在农户家中,利用“家庭代劳”模式,让贫困户在家里缝棉鞋挣钱。
  镇上,类似这样的鞋厂还有10家。崔家坝镇精准发力,坚持扶到点上,扶贫车间在贫困村实现全覆盖。
  扶贫车间建村头,脱贫路上有奔头。“没想到我一把年纪了还能挣钱。”崔坝社区水龙淌组的66岁老人崔显英精神矍铄,她平时吃完饭没事就坐在堂屋里缝鞋子,“一天最多能缝30双,一个月有近2000多块钱。”
  “原来坐在一起就是聊些家长里短、打牌,现在一起谈技术。”崔秀辉、黄册菊、崔智银和崔显英是邻居,平均年龄50多岁,经常坐在一起交流探讨如何将鞋子缝的又快又好。
  “大家有了事业,社会风气也逐渐好转。”崔坝社区书记刘其国说,社区有200在扶贫车间“上班”,一年平均能增收8000多元。
  崔显明是清汤口组的低保户,10年前发生意外,摔伤脊柱,至今不能正常行走,全靠妻子支撑着这个家。去年,镇上组织鞋厂技术工去家里教技术,崔显明尝试着学了。
  “一个男人在家里缝棉鞋?一开始心里还是有疙瘩。”崔显明现在在家可以缝棉鞋,一年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 “增加了收入,妻子也轻松些,当然愿意干了。”
  崔显明说,自己能劳动能挣钱,生活就有希望,脱贫也有指望。在崔家坝镇,“家庭代劳”模式为400多户村民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
  2018年,全镇鞋厂的订单达到3000万元,扶贫车间进我“家”在崔家坝镇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崔家坝手工棉鞋”的牌子也越来越响。
  全媒体记者 赵盛迷 特约记者 崔显实 摄

金文调研我市社科联工作
校社聚力 共建共享 民主新村社区党委与市高专财经商贸学院党总支等结对共建结硕果
南艺师生自掏腰包拍谍战微电影 《流风日》剑指国际性大奖
照金景区管委会举办创建5A级景区和党风廉政建设培训会
从负债50万到年收入380万——看前山村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精准扶贫)“扶贫车间进我家”
向阳区召开“清河行动”实施方案讨论会
《中小学校长》杂志首篇刊发孙红军局长文章《昂首迈入新时代 开启教育新征程》
中原区食药监局督导华润万家超市航海西路店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熊燕率第二督查组到莲花池街道督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
唐河县昝岗乡中心幼儿园坚持开展“一日早操”和“每日户外游戏”活动
全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提升
广州出台“岭南英杰工程”
石家庄市接待游客410万人次
对标思想找准症结提升效能
中天钢铁发布企业发展史 20万字记录40年创业历程
惠州累计完成村庄绿化1003个 建设森林村庄765个
上海消防各支队量身定制“六一”儿童节“消防安全大礼包”
省“寒门学子”专场招聘会在中国计量大学举行
上实集团下属上海医药参与组建首个“药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