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网游,先从家长改起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要想有效约束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其实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最重要的是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3%的受访家长表示自己周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小学生多,中小学生普遍都有电子设备以及网游,对年龄、游戏时长等不设限被认为是中小学生沉迷网游的两个最主要原因。93.2%的受访家长提醒在暑期要特别注意和防范孩子网游成瘾。
青少年沉迷网游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可以说,现在的青少年本身就成长在一个充斥着网络的环境,接触、使用网络在所难免,尤其是当他们感到孤单时,学习上有压力时,自己无法被父母认可时,网络游戏很容易成为他们排解不良情绪的首选。更何况孩子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差,分不清放松与沉迷的界限,容易网游成瘾。
众所周知,沉迷网游会导致青少年视力减弱、成绩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加上信息泄露、诈骗短信和电话频频造访、各种吸金陷阱防不胜防……家长和老师都在费尽心思寻找有效的应对之策。而在笔者看来,近年频繁出现的类似调查数据,表面上是针对未成年人用网现状的缩影,但其中暴露的还有大量成年人在使用网络、管理自己和孩子时的无知现状。
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应该先从家长身上找原因。面对网络这个精彩而丰富的世界,我们在现实中更多看到的,是成年人对它的无法自拔。“低头族”是一个数目庞大的群体,很多人在开车时都“机不离手”,更不用指望他们在孩子面前有所收敛了。家长对手机、对网络的痴迷,直接身教给幼小的孩子。甚至还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而专门拿手机、平板给他们玩。殊不知,就在五花八门的手机和电脑功能中,孩子慢慢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天赋,注意力和思考方式完全被那些功能设计牵制了。
如果家长常以“低头族”的姿态呈现在孩子面前,那么不仅会带来不良示范,而且在管教孩子时也会失去权威,或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想有效约束孩子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网习惯,其实并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最重要的是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如果家长是一个兴趣广泛、生活充实的人,那么孩子自然不会迷失在网络世界里;如果家长能够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成为孩子心中可信赖的对象,那么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当前有种说法认为,发挥家长的作用,应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数字好友”,比如和孩子成为qq、微信好友,这样就能知道孩子在这些空间里到底在转发什么、关注什么,一旦发现有不良动向,家长可以及时进行纠偏。这种做法或许对年幼的孩子有一定作用,但是那些进入青春期、需要私密空间的孩子却会产生被监视的感觉,况且qq和微信都有屏蔽好友的功能,有些孩子还会通过申请两个账号逃避家长的监督。所以笔者认为通过加好友管理孩子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而没有成为孩子的“好友”,也不是那么严重的事情。
孩子沉迷网游现状,归根结底属于家庭教育范畴,而家庭教育最事半功倍的方式当是成为子女的榜样,获得他们的信赖。构筑好一个感情框架,在这种氛围下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帮助他们成为有自控能力的人。

公交“爱心卡”用户请抓紧时间年审
十三届市委第五轮巡察正式启动
墟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惠民义诊暖人心
市公安局九原区分局开展养犬管理整治宣传活动
周涛检查山区乡镇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和森林防火工作 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
孩子沉迷网游,先从家长改起
邵阳经开区城管分局开展送清凉活动
国家林业局场圃总站领导一行来植物园调研
前四月太仓市规上工业产值超700亿
福州市支持工业产品开拓市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本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项目中推荐使用福州市名优产品的通知
梧桐山错误“指路牌”已开拆 预计20天内更换完毕
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务实开展
唐山学院租车服务招标公告
蔡 燕:扶贫政策宣传要精准“滴灌”
打破传统禁锢 闯出赶超新路
阳光社区积极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宣传工作
海宁举办2018年度全市业余文保员培训
东莞查获制售“假盐”窝点
马村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集中夜查行动
深圳携“邻居”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