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金华模式”促全域美丽

  以农村为突破口,以城区为扩面点,金华在“垃圾革命”中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题经验,走出一条符合金华实际的探索新路。截至目前,金华市区城区垃圾分类覆盖面75%、县(市)城区56%,全市行政村99%。浦江县、磐安县率先实现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垃圾产量分别负增长8%、16%。垃圾治理在金华,已成为一种新风尚、一道新风景。
  为城市发展提升品质
  在金华市中天城建绿色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拥有年处置100万吨的建筑垃圾破碎生产线,可通过破碎、筛分、水洗、风选等深加工工艺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多个细度等级骨料用于再生产利用,从而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近两年来,金华从最难处入手,按照“区域统筹、共建共享、城乡一体”的原则,科学布局各类垃圾处理设施,全力推进垃圾末端处置项目建设。除了中天城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场,金华建成日处理能力110吨的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可生产油脂、沼气发电、固渣制肥,资源综合利用率86%以上;率先建成日处理能力23吨的两家大件垃圾处理场,破旧沙发、家具等可实现重复利用。
  与此同时,建成的市固废处置中心处理医疗和危险固废,市病死动物处理中心处置病死动物、实验动物组织、过期肉制品等,乌拉环保公司污泥焚烧厂处置污水处理和漂染行业产生有机污泥、其他垃圾等,金华在垃圾“大分流”处置设施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治理闭环。
  这背后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垃圾分类治理决心。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垃圾分类治理作为民生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率先成立金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公室,专职从事城区垃圾分类工作。2015年、2017年、2018年,市政府将垃圾分类列入十方面民生实事,工作完成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并列入各地综合考评和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财政兜底、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模式,营造了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高压态势。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靶子”,才能一击中的。末端处置环节能否顺利推进,离不开前端、中段环节的密切配合。在前端分类环节,“居民不愿分”是第一道难题,金华市区居民小区的垃圾按干湿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行政、企事业单位,垃圾按照有无利用价值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在中段运输环节,为避免垃圾前端已分类、中段又混合收运问题,金华将垃圾收运车辆按分类标准喷涂不同标志,机动车安装gps定位系统,收运过程实行全程监管,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实行分类定点投放,一天6次定时清运,居民小区开设37条分类收集线路,每条线路安排两辆3吨压缩车,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收运;配备4辆专用车,统一收运有害垃圾;设置180个可回收资源回收点,实现就近投售。
  市区金报留庄小区共有住户1000余人。2016年底,小区开始实施智能化助推垃圾分类模式,投入智能化分类垃圾袋发放机、分类可回收组箱、户用垃圾分类投放箱等设备12台。经过一年多运行,垃圾分类参与率、投放率均达100%,分类准确率达80%以上,形成垃圾分类可溯源、垃圾投放有考核、垃圾清运有监督、天天有积分、月月有奖励的有机管理体系。
  创新驱动,才能从“统统收集”走向“分类利用”。最近,金华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步伐继续加码。在认真总结厨余垃圾浦江经验的基础上,金华市区准备上马餐厨垃圾处置二期项目,力争实现餐厨废弃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面对日益增多的报废汽车、“四机一脑”,金华市区引入金华市鑫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多元化回收、集中化处理、规模化利用,把这些资源充分再利用,让“城市矿山”真正成为地上财富……多措并举之下,如今金华城市鲜为垃圾所困。
  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金东区澧浦镇琐园村,每天都要接待数批全国各地游客。他们无暇参观村里的古建筑群,而是把目光放在每家每户门口两只垃圾桶上。
  这两只垃圾桶很简单,一只收“会烂”的垃圾,一只收“不会烂”的垃圾。它们不仅让琐园村变得更加干净,也让这里变成远近闻名的垃圾分类示范村。
  在城市推行多年仍有诸多困扰的垃圾分类,缘何在农村率先破题?这与金华推出接地气的“一二三四五六”减量法相关。
  为破解“垃圾围城”困局,市委、市政府大胆先行先试,以农村为突破口,开展垃圾分类减量的探索。在不断创新过程中,金华逐步找到一种以垃圾分类减量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法。
  走进金华农村,可以看到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末端”处置房。对于分拣出的可腐烂垃圾,金华因地制宜、区别处理,多数采用太阳能辅助堆肥房堆肥,少数采用微生物发酵机器堆肥。在垃圾处理上,推行“二次四分”法,由农户按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一次分类,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村保洁员在分类收集各户垃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对不会烂垃圾以可否回收为标准分为“好卖”与“不好卖”两类。会烂垃圾就地进入阳光堆肥房,好卖垃圾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好卖垃圾按原模式经乡镇转运后由县(市、区)统一处理。这种分类方法易学易用、易记易分,适合农民特点,切合农村实际。
  同时,金华抓好农村妇女、村保洁员、再生资源回收3支队伍建设,按照“财政可承受、农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的原则,力求做到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促进垃圾分类减量的快速广泛推行。在制度方面,总结出县级两项、乡级一项、村级三项管理考核制度。这些制度的施行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了全民参与。各县市也积极创新。东阳市打造“考垃”农户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对农户的自查分、督察分、党员户积分和党员联系户积分,以户、村为单位进行排名,农户可通过兑换超市和自动售货机进行商品兑换,也可以在年底进行现金兑换。婺城区建成“互联网三维溯源垃圾分类系统”,通过云计算,分析各街道、社区垃圾分类成效,按照分析结果分配相应区域的宣传和执法力量,同时发出指令,将垃圾分类检查考核结果反馈给社区、小区整改,布置执法人员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
  金华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受到全国关注。2016年11月4日,全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现场培训会在金华召开;11月18日,金华发布国内首个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12月22日,住建部下发《关于推广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学习借鉴金华经验。去年,“金华经验”被中宣部列入迎十九大“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今年6月5日,《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率先施行,金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得到法规保障。
  为美好生活打好底色
  要想打好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在城市,金华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宣传优势,积极借力工会、团委、妇联和志愿团体等组织的助推作用,组织开展企业职工生活垃圾分类竞赛、“垃圾分类巾帼先行”、“让垃圾分开旅行”等主题教育活动。全市教育部门编印垃圾分类课外读物,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学校课程,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动家庭”,把垃圾分类知识传递到全社会。在农村,金华针对农村熟人社会特点,通过设立“笑脸墙”“红黄榜”,定期评比,张榜公示;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制,实施卫生费收缴,并纳入村规民约;聘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担任环境监督员和劝导员等多种方式,用传统习俗力量促进群众主体作用发挥。
  此外,金华还充分发挥基础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农村党员联户、网格化管理等制度,通过党员带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浦江县根据“就亲、就近、就便”的原则,每名党员包干联系10户以上农户,每只垃圾桶对应编号一名党员和一家农户,将联系户垃圾分类情况纳入《党员五星管理量化考核办法》,对开展不力的党员,第一次通报批评,第二次组织约谈,第三次则列为不合格党员。
  通过各类创新方式,全市上下“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下步,金华将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坚决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助推全域美丽升级。

73位清远车主请注意,你的交通违法行为已被曝光!
市外侨办在鸡东县举办边境管理政策法规培训班
2017年度商洛市最优金融服务窗口候选单位、最美金融服务标兵候选人公示
九江双语实验学校开展自编韵律操评比活动
桑植:1-4月立案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件
垃圾分类“金华模式”促全域美丽
市科协赴延寿县调研指导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
巴中市将开展“文明街巷”评选活动
固镇县X013前方路大修工程召开第一次工地例会
第六届中德城镇化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张亚忠宋敬武史根治等参加
市领导到金平区督查巩卫及登革热防控工作
吉安市委办:深入查摆问题扎实整改提升
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会见哈萨克斯坦国际绿色技术与投资项目中心主席拉皮尔-卓什巴尔夫先生一行
家庭主妇耗时7年半绣出 2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
张家界航院举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教职工歌咏比赛
【关注】市委村(社)治理新体系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
胡越平主持召开部分企业家座谈会
法院保险携手 创新破解执行难
城市乐跑赛欢乐开跑
南通1月实现外贸208.1亿元 对港贸易增2.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