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文化名城建设步履铿锵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名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按照“一个定位、三个着力”和“十个新突破”的部署,贯彻落实“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和“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奋斗目标,以文化名城建设为总抓手,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化名城建设亮点频闪。齐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开发实现突破,第二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走出国门,首次在英国举办,一批来自我市的陶瓷、琉璃等艺术品在英格兰国家博物馆展出。2017海峡两岸齐文化节在中国台北松山文创园区成功举办,齐文化节首次走进宝岛台湾。《历代诗咏齐鲁·淄博卷》、《文化淄博丛书》等大型文献资料编纂工作启动。文化事业实现新突破,2017年“文化惠民 服务群众”20件实事成功实施,投入市级资金950万元;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地级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市。以“荟文化·惠生活”为主题的首届文化惠民消费季资金投入已达到2000万元,实现了全民共同参与,共享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实现新突破,2017年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207.65亿元,占gdp比重4.64%,提高0.47个百分点,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及提高幅度指标总排名列全省第一位。文艺创作实现新突破,在省十二届“文艺精品工程”评选中,我市入选作品数量并列全省第一,市签约作家魏思孝获得第九届报喜鸟新锐艺术人物评选文学领域新锐艺术人物大奖。
  建设文化名城的淄博模式,随着2017年岁月前行的脚步,在淄博百姓的眼前越来越清晰,她风姿绰约的身影,既是淄博辉煌历史文化的现代回响,更是现代淄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心血结晶。
重大项目 骨骼清奇凤凰涅槃
  我市依托优势文化资源,完善扶持政策,加大项目培育力度,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展顺利。坚持文旅融合,策划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工程”。坚定不移地把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文化名城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确定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十大工程”,无论是项目规模、功能、品质,还是投资额和带动力均为历年之最。去年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61个,全部项目总投资491.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5.5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6个,年度计划投资116.2亿元;新开工项目15个,年度计划投资29.36亿元。截至去年11月底,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146.922亿元。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整体运行良好。淄川1954文化创意园、齐鲁欢乐世界、在河之洲水上乐园、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已正式开放营业。投资30亿元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投资20亿元的周村古商城提升工程、投资20亿元的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足球训练基地主体基本完工,央视微电影小镇、马鞍山影视基地建成。临淄区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投入运营。潭溪山三期提升项目,完成全球首座无背索斜拉式玻璃桥。周村古商城博物馆及四合院建设项目,历史文化展馆、票证博物馆等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孝妇河湿地公园项目,市文化中心等景点和设施,已经建设完成或初具规模。马踏湖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已完成工程量的70%左右……
  一个个重大项目,仿佛淄博文化名城建设的钢筋骨骼,支撑起淄博人的梦想和未来,它们破土动工、逐渐成形的过程,就是淄博这座历史名城在21世纪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
  特色优先 地域文化创新发展
  我市立足齐文化资源优势,提出了打造“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的目标,同时打造了地域性、产业型、节庆类文化品牌20余个,逐步形成以齐文化为核心,辐射带动聊斋、陶琉丝鞠、商埠、饮食文化及周边民俗文化发展的特色品牌群体。
  去年以来,我市积极督促齐文化题材和重大题材的戏剧、影视、图书作品创作和立项,大型文化电视纪录片《稷下学宫》《中华兵道》在淄拍摄,我市投资的电视连续剧《一马三司令》、电影《环保卫士》正在进行后期制作,电影《田七郎》《聊斋侠》、图书《红与黑》《稷下学宫》《古齐雄风》等一大批文艺精品按计划创作。魔幻音乐剧《画皮》、新编历史剧京剧《手镜》、聊斋“孝文化”题材五音戏《珊瑚》等都在紧张创作中。
  对外交流成果丰硕。2017海峡两岸齐文化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海峡两岸齐文化研讨会”8月12日在台北举办,在海峡两岸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9月第十四届齐文化节和“2017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成功举办,齐文化研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由齐文化研究院协办的第二届世界足球高峰论坛于2017年10月在英国成功举行,在国际上进一步擦亮了淄博“足球起源地”的文化品牌。
  齐文化研究稳步推进。建立了齐文化研究专家库,为学术研究和政府咨询决策提供服务。稷下学宫模拟展示馆的建设列入了2017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电视台《泱泱齐风》纪录片开拍。地域文化研究和齐商文化研究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去年以来累计有10余篇专业论文发表或即将发表在各类专业报纸、刊物上,多次举办“齐国那些人和事”文化讲座。
  文化惠民 名城风采百姓打造
  以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为动力,推动全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共有3112个村(居)建成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并达标,达标率88.3%,已超额完成达标率85%的年度目标任务。
  随着创建文化名城的逐步推进,以“周末戏曲大舞台”为代表的各种文化惠民工程在淄博蔚然成风,这种“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剧团演出群众受惠”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淄博特色的文化现象,吸引了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喝彩。
  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市共提升改造47个镇(办)综合文化站,1433个村(社区)文化大院,1591个农家书屋。免费送戏下乡4534场次,举办文化骨干、文化工作者培训1777场,举办稷下讲堂、儒学讲堂777场,组织文化志愿者相关活动达2364场次,完成年初确定的文化惠民13件实事的组织实施。建成淄博市民学习中心电子平台,包含270万册电子图书、670万篇电子期刊,淄博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阅读图书资源。
  文化产业 满足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和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11家,周村古商城入选中国文化产业园区100强,世纪天鸿、鸿杰印务、卓创资讯、英科环保4家企业入选首届“山东省文化企业30强”,入选数量居全省各市第一位。
  文化产业管理服务科学规范。建立了省内第一个市级文化产业管理服务大数据平台,通过实现与税务、统计、商务等部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制定了《淄博市“三上”文化产业单位奖励扶持实施细则》,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17家文化企业给予奖励扶持。
  2017年9月26日,作为淄博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山东世纪天鸿文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截至目前,我市有博汇纸业、齐峰新材、世纪天鸿三家在a股上市的文化企业。文化企业上市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全市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加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全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投资和增加值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淄博人民,一定会齐心协力、砥砺奋进,将建设文化名城的淄博模式不断创新充实,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创造出无愧于齐文化、聊斋文化、陶瓷文化、渔洋文化的崭新而厚重的淄博新文化,造福普通百姓,造福子孙后代……

市公路局建成全新标配档案室
交警执法网上直播 网友看后赞不断
购买儿童服装消费警示
云岩区妇联慰问普陀辖区困难老人及儿童
暑运临近尾声 返程高峰铁路客运5天旅客超9万人次
淄博:文化名城建设步履铿锵
厨房着火民警舍身救援
智慧停车或成破解良方
齐鲁医院二期公示将新建医疗综合楼 规划床位数1400个
擘画山水城市蓝图 品质塑造北碚蔡家城市个性
景谷多举措推进生态扶贫项目
灌南县:新集镇国土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海南油价迎来年内“第七涨”
雁塔区设立全市首个区级民营企业服务中心
抓好扶贫项目培育扶贫产业压实帮扶责任广昌多点发力脱贫攻坚正酣
我市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情况通报会
台州市引水工程劈篾坦隧洞进洞口首爆成功
“体彩杯”上海市业余自行车联赛在虹桥临空顺利举行
皖西中学召开“安全 优质 文明”主题班会
中共三亚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关于巡察整改落实情况的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