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这群爷爷奶奶干得漂亮!


“小李,你的硬板纸别扔,叠起来,凑凑多可以到西门口换积分嘞。”
“老王,今天带小泰迪出门,带个袋子没忘记吧?”
这是每天都会在南湖区新兴街道文昌社区各个小区看到的情形,活跃在这里的是一支由38位平均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志愿者组成的垃圾分类劝导小分队。从2017年11月起,他们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小区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巡视各个楼层和地面……
虽然没有分文报酬,也无任何官职,但是这个垃圾分类劝导小分队的队员们不但没有怨言,反而越干点子越多,越干越有乐趣。
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很接地气
出黑板报、贴标语、分发宣传手册,去年10月刚刚组建的垃圾分类劝导小分队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宣传工作。可是,积极的工作态度并未提高居民们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居民们依旧把所有垃圾都装进一个袋子,随手一扔就了事。小分队的队员们束手无策,只好从垃圾桶里将一包包垃圾捡出来,重新分类。
这项工作不仅工作量巨大,更是毫无意义。队员们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经过观点碰撞,大家发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不了解和怕麻烦是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
文昌社区的老年腰鼓队远近闻名,队员们利用“近水楼台”的便利,每周五请他们进社区表演。腰鼓声响起,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通俗易懂的口号,有奖竞猜的互动,让居民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
文秀里的金培荣师傅画得一手好画,他看到劝导员们为了垃圾分类想尽办法,主动找到社区说他可以帮小区画几面垃圾分类墙。本来有些破败的墙壁在金师傅的巧手绘制下变得鲜艳夺目,这几面垃圾分类墙现在成了社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散步的居民、放学的孩子,总会在那里驻足欣赏。社区工作人员吴学勤夸赞金师傅是神笔,能化腐朽为神奇。
后来队员们又把宣传阵地从社区拓展到了学校、幼儿园,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孩子带动家长。通过图片、动漫、故事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小朋友们充分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回家后与家长互相监督,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走心劝导换来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盛云花阿姨是负责文纬里南片近300户居民的劝导员,轮到她值班的周六,她总是早早地做好早饭,6点50分前就在自己片区检查了。
今年3月,盛阿姨发现每天垃圾桶内都有猫屎,一看就知道猫主人是直接把沙盆里的脏东西倒进了垃圾桶(小区内的垃圾桶,除了灰色的“其他垃圾”垃圾桶是每天清理以外,蓝的“可回收物”桶及红色的“有害垃圾”桶/袋,并不是每天清空的),过个两三天不就臭气熏天了吗?盛阿姨只好自己把猫屎清理干净。
后来几天,盛阿姨一直“守株待兔”等在垃圾桶边,终于等到了猫主人,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盛阿姨提醒他,下次把沙盆里的东西倒进垃圾袋再带下来。谁知,小伙子跟盛阿姨说,垃圾桶本来就是放垃圾的,他放猫屎进去很正常。盛阿姨正准备跟小伙子解释,他就转身上楼了。
到了晚上,盛阿姨带了一袋猫粮登门拜访,给小伙子讲了一个多小时的课,小伙子不为所动。第二天,盛阿姨找出了被小伙子扔在一边的垃圾桶,端端正正地摆好。第三天,盛阿姨带了厚厚一叠垃圾袋登门。第四天盛阿姨再上门的时候,小伙子给她泡了一杯茶说:“如果我再不听您的话,我就连猫屎都不如了。”
后来有一次,盛阿姨看到小伙子一边帮别人把扔进垃圾桶的电池和灯泡捡出来,还一边在跟人家讲这类有毒有害垃圾应该如何处置。
盛阿姨说,这个时候,是他们这群老年人内心最满足的时刻。
天天执勤的劝导员让人动容
垃圾分类劝导小分队的队员们是轮流值班的,一般一周轮到一天,可方玉法夫妇却是365天全年无休,天天执勤。
在小区居民的眼里,方玉法是个文化人,不仅知识十分渊博,还很关心时事,特别有远见。垃圾分类还没在社区推广的时候,方玉法就很兴奋地跟大家说,自己小区马上要进行垃圾分类了,这可是一件惠及子孙的大好事。方玉法是个闲不住的人,自打加入垃圾分类劝导小分队后干劲十足,不管有没有轮到值班,总能见到他在小区里忙碌的身影。不是在小区内巡视,就是上门宣传,不仅如此,他还拉着老伴一起干。邻居马师傅说,在方玉法的“地盘”上要想找出点垃圾来,是很困难的事。
邻居们都为这对夫妻点赞,也被他们深深地感动着。大家在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同时,邻里之间还互相监督,其乐融融。
大家服气的“警探”劝导员
离开文昌社区,记者又来到了秀洲区的中山社区和经开区的永政社区,去看看这些社区的劝导员又有怎样的故事。
在殷秀花园有个叫黄彩莲的阿姨,大家说起黄阿姨都赞不绝口,还有人说黄阿姨是被劝导事业耽误的“警探”。
为什么说黄阿姨是“警探”呢?因为黄阿姨不仅每天在小区内巡视,而且观察力强,心也很细,阻止过不少坏事发生。
有天晚上8点多,黄阿姨巡视时看到一个二三十岁的男子正蹲在垃圾桶前跟一个三四岁的小姑娘说着什么。黄阿姨看到小姑娘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什么,而男子几次试图伸手去抱她,小姑娘都躲开了。
“你想干什么?”黄阿姨的嗓门很大,这么一喊,好几户人家都打开窗户往这边看。还没等黄阿姨走近,男子竟然翻墙逃走了。
事后黄阿姨才知道,小姑娘跟爷爷奶奶走散了,而这名男子竟试图骗走小姑娘,爷爷奶奶赶到后对黄阿姨千恩万谢。
黄阿姨在巡逻时还多次碰到偷电瓶车的小偷,黄阿姨的大嗓门一喊,手电筒一照,小偷就落荒而逃。
小区的垃圾桶比家里的脸盆还干净
许亚芳和许雅菱两位阿姨是永政社区的垃圾分类劝导员,见到她们的时候两个人戴着手套、拿着火钳正在小区内巡视。
两位阿姨都不是能说会道的人,让她们说说担任劝导员以来的故事,两个人都很谦虚,说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当记者问起,小区内的垃圾桶整洁干净是不是新的,许亚芳阿姨自豪地说:“那都是我们劝导员搞的,我们这里的垃圾桶呀,都比家里的脸盆还要干净呢!”
劝导员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但是看到垃圾桶外面沾满了各种污渍的时候,两位阿姨忍不住了。她们在上午9点以后每人一把拖把,两块抹布,一个水桶,开始了清理垃圾桶的工作。擦完表面擦轮子,清理硬化点,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可回收垃圾桶很高,阿姨就把垃圾桶横过来放,钻进里面去擦。刚开始的时候是许亚芳和许雅菱两位阿姨在做垃圾桶清理工作,后来所有的劝导员都养成了清理垃圾桶的习惯。居民们看到洗得干干净净的垃圾桶,扔垃圾的时候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隔空扔物了,愿意多走几步路,把垃圾放进垃圾桶,这样劝导员们就可以少干点活。
记者从嘉兴市分类办获悉,市本级共有1011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像上文中提到的劝导员有1280多名。这些劝导员中相当一部分是老年人,老年人在垃圾分类中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为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出谋划策,想出了很多好点子。
市分类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垃圾分类开展情况来看,提升全民素质,转变垃圾投放的观念,纠正不良分类习惯,让居民愿意分、分得准、坚持分、自觉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家庭、居民的行为习惯,让大家形成垃圾分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所以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来。(图片由文昌社区提供)

市南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安全防护计量器具专项检查工作
女童误食除草剂 临沂警车“狂奔”6分钟送医救命
市教育局“十条规定”严禁市直学校教师校外兼课补课
寒冬送温暖我市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孝昌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垃圾分类,这群爷爷奶奶干得漂亮!
风吹树倒砸伤车辆 该咋理赔
市工商局到蓬溪开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课题调研
不吼不骂管好孩子4件事 孩子只会越来越优秀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市经信局党组迅速传达学习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利州区务实举措全面抓好健康教育
读书是最好的家风
塘厦公安试运行DNA实验室
内江经开区“三个明确”全力推进“四川.内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建设
徐州马庄村“一马当先”,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改革“红利”助推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参展第四届上海市民绿化节绿色嘉年华活动
绵阳结核病防治执法监督宣传进校园
沐川县环保局深化“护根培土”行动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太康县召开脱贫攻坚业务规范提升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