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余郁
●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建设处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
●瘦西湖隧道项目负责人和总工程师
今年48岁的余郁是土生土长的扬州人,她不仅亲眼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市发展和变化,更直接参与了城市建设。近30年的职业生涯,她把扬州城当成自己的“家”一样谋划设计,用心用情保护建设。从扬州第一个大规模水环境整治工程,到扬州首个三重檐歇山式古建筑复建;从京杭大运河扬州段跨度最大桥梁到古运河上首个全钢结构景观桥梁,从扬州瘦西湖隧道建设到蜀冈文化公园打造……余郁一直奋战在扬州城市建设前沿阵地,为扬州“一体两翼”及“一核多组团”战略的实施,为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条路 见证市中心地理变迁
1991年,从大学工民建专业毕业的余郁,作为优秀毕业生被分配到了扬州市政管理处。工作不久,她便参与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广陵路改造建设。
“那时的扬州老城区,人民商场周边是市中心,广陵路就是横贯古城的主干道。我从小就住在广陵路旁,那时人们出行以自行车、步行为主,道路也是简易路,坑洼不平。随着上世纪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百姓对广陵路拓宽改造的呼声很高。”余郁告诉记者,当时广陵路要将简易路改造成为8米宽的水泥路,向国庆献礼。
“广陵路两侧的梧桐树一棵也不能少,原先的街巷体系一点不能变,而且还要保证百姓通行,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余郁告诉记者,当时21岁的她每天背着10多斤重的测量仪在一线奔跑,白天到工地组织施工,晚上画图,既当设计员,又当施工员,没日没夜奔跑在工地,水灵灵的姑娘很快被晒得黝黑,工地上的叔叔阿姨都笑着说:“黑炭姑娘来了。”就是凭着这种拼劲,50多人的施工队伍靠着一台搅拌机和一辆翻斗车,硬是在当年9月完成了广陵路改造建设任务。
渡江路大修、五一食品厂广场改造、东关街、大羊肉巷等十多条街巷翻建……余郁参与了一项又一项古城改造任务。
随着城市发展,扬州市中心也从人民商场变迁到了文昌阁,当时为混合车道的三元路、琼花路急需改造提升,余郁又参加了扬州首条机非分离、采用搅拌沥青摊铺的沥青道路改造铺设。
从文昌路改造到开发路、运河路建设,再到扬菱路改造提升……在近30年中,余郁参加了扬州众多城市道路的改造建设。此外,她参与的万佛楼重建工程,获得国家园林金奖,同时也被评为“扬州市十大精品工程”。
她说,扬州跳出古城建新城,开启了城市建设新篇章。古城保护让扬州老城古得有韵味,新城建设让扬州更有活力和朝气。
一个湖 开启“清水活水”序幕
开城先开路,治城先治水。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是扬州近40年来第一个大规模水环境整治工程,开启了“清水活水”的序幕。
18年前的瘦西湖,留给市民和游客的印象,并不像今天这么美好:游船经过,湖中淤泥泛起,散发出阵阵臭味……2000年,余郁被调至水环境整治办任综合组组长,上任不久,她便受命参与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和“古运河——邗沟——瘦西湖”水上游览线工程。
从工程可行性研究到工程组织实施,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到工程现场管理,她始终冲在一线,主持承担了自瓦窑取水口至宋夹城护城河7.5公里引水工程、生物净化、漕河——宋夹城沟通、马庄桥、廿四河桥、大王庙桥等骨干工程。
“当时这一工程还进行了技术创新,采用了新工艺,最后成功将邵伯湖水引入瘦西湖,实现了清水活水。” 余郁说,2002年工程竣工,6公里的输水管将清澈的邵伯湖水源源不断输入瘦西湖,瘦西湖水质终于在当年“4·18”前得到了质的提升。
百姓有需求,建设紧跟上。此后,她又参与并主持瘦西湖配套小秦淮河等一系列“清水活水”工程项目,在让城市河道造福市民的同时,也改善了市区水环境。
2007年10月,余郁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04-2007年城市综合整治先进个人,其主持的瘦西湖水环境整治工程获扬州市“十大优质工程”。
一座桥 拉开城市发展大框架
“我最难忘的还是文昌大桥建设,不仅因为这一桥梁是当时市区规模最大和内河跨度最大的城市桥梁,更因为这是我从古城改造转向新城建设的一个关键项目。文昌大桥是扬州一体两翼和一核多组团战略实施的重要节点工程,拉开了城市发展的大框架。”余郁介绍说,2006年文昌大桥开工建设后,她就将办公室搬到了工地上,把孩子托付给父母,全身心奋战在施工一线。
“以前从没有建过如此大的桥梁,文昌大桥上部为预应力结构,其桥墩施工开挖深度距水面近20米,我每天都要进入到钢围堰内,查看变形和渗漏情况,但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余郁回忆说,2007年汛期,连续下了一个星期的雨,京杭大运河水位猛涨,眼看就要漫到围堰顶。怎么办?指挥部立即会商,采取应急措施:先在钢板桩顶焊接支撑平台,再在上面码放了3000多只草包,经过连续3天3夜的奋战,最终在钢板仓顶堆起了1.5米高的挡墙,化险为夷。“这前后一个星期,我吃住都在工地上,实在累了,就在办公室眯一会儿。”
2008年4月,文昌大桥建成通车。此后,余郁又参与了广陵大桥、仙女庙大桥的设计优化,古运河上首个全钢结构景观桥梁——柳叶桥等众多桥梁的设计与建造。2010年10月,余郁再获市委、市政府表彰,成为2007-2010年城市综合整治先进个人,其主持实施的工程文昌大桥及东接线获得扬州市“十大精品工程”。
一条隧道 城市建设“上天入地”
时针指向2011年。这一年,作为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建设处总工程师,余郁又参与到了扬州第一条地下隧道——瘦西湖隧道建设之中,并成为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和总工程师。
2011年8月21日,总投资20多亿元的瘦西湖隧道工程破土动工。这是扬州历史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隧道,也是扬州单体投资最大、工程量最大的市政工程:4.4公里长的瘦西湖隧道,采用14.93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掘进施工,成为世界直径最大的单管双层城市隧道。短短四公里的隧道,是老扬州人几十年都想跨越的距离,是30多年的梦想。
在瘦西湖隧道施工现场,无论是大风雨雪,还是烈日当头,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头戴安全帽、脚蹬运动鞋的女工程师,她一边检查工程进度,一边询问情况,有时还深入井下和施工人员交谈。她和工人们混得很熟,上千名施工人员,她能直呼其名的就有一半。为了瘦西湖隧道工程,余郁连续在工地上奋战31个月,爱人在外地上班,儿子中考她也无暇顾及。三年多的时间,经过她主持审核、签发的各种专项技术方案达140多份,图纸、文稿堆起来有两尺多高。
2014年9月19日,历经3年建设,瘦西湖隧道建成投用。2017年12月,瘦西湖隧道成为扬州获得“鲁班奖”的第一个城建工程,并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二等奖。此后,余郁又参与了扬州蜀冈文化公园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
随着文昌路东延西延、新万福路全线贯通、瘦西湖路提档升级、开发路东延等一系列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新扬州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造隧道,建高架,扬州城市建设开始上天入地,迈入新时代。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让百姓得实惠,提升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余郁说。
人物点评
见证城市快速发展印迹
“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这是扬州城市建设孜孜以求的目标。
余郁从事城建工作的30年,是扬州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30年,从余郁参建的一项项工程项目中,我们也能触摸到扬州改革开放后城市快速发展的印迹。“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有了这样的建设目标和扬州上下的共同努力,这座城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2017年我市政府采购“徽采商城”应用实现新飞跃
手机号藏吉凶纯属迷信不同网站测试结果不一样
富阳积极实施“留心留根”工程
猖狂!2名男子持刀在桥头当街抢劫
东营5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第七批绿色学校 看看都是哪
用心用情让扬城更美 48岁余郁把城市当成“家”
南明区社区公益事业项目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工作接受市里检查
长沙县在全县推行家庭医生多重服务包,实行电子化个性化签约
赵薇晒与陈坤亲密合照:和你长大是最开心的事
运城代表团审议省法检“两院”工作报告
金领驿站亮相“浦西第一高楼” 甲级写字楼接入社区事务专线
市人社局召开第三次领导小组会议再动员再部署大调研工作
抗战时最大工业研究机构 在南山上“复活”了
杨梅义工下乡慰问五保老人
荆州不再审批实心围墙建设让“满园绿色”透出来
李洪副局长率队开展夏收秸秆禁烧等专项巡查行动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湘潭高新区将招聘会开到村民家门口
科技“三大战役”助力脱贫攻坚
暖哭!为老伴画一幅肖像画作为七夕礼物,这是属于72岁大爷的浪漫
截至14时40分 琼山大道琼山小转盘路段恢复正常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