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首日 “三伏贴”引爆患者治疗需求

■本报记者 黄黎 文 朱昶俊 摄
市民纷纷求“贴”专家提醒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17日上午八点,记者在市中医医院门诊部一楼看到,众多市民已经在各医师诊断处、窗口处排起了数列长队。患者需在门诊大厅找专科医师诊断,医师确诊后开具处方,前往药房取伏贴,再到指定科室进行取穴位、敷贴。
  “我因为早年在沿海地区务工,风湿痛症状比较严重。”排队等候的张爹爹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敷贴的第二个年头,通过去年的调养,他感觉疼痛情况明显有减轻,希望通过坚持敷贴,彻底告别病痛。
  记者了解到,“三伏贴”这一传统中医疗法从清朝流传至今,但也并不是包治百病,同样有一些患者并不适宜敷贴。市民李女士在听闻了“三伏贴”的神奇功效,本想亲身体验一番,但在诊断中被告知不建议敷用“三伏贴”,“医生说我的体质比较阴虚贫血,‘三伏贴’所起到的功效比较有限。”李女士说,“这让我感到了医院医师的负责,并不盲目给患者用贴。所以这次我选择开具了一些对应的补药,希望补好身体后明年来敷‘三伏贴’。”
  市中医医院医务部主任周浩表示,“三伏贴”有着广泛的适用人群,但不代表所有症状使用都能得到功效,甚至某些体质盲目使用还会有反作用,市民一定要经过专业医师诊断后用贴,不建议网上购买药物或者在非正规小诊所敷贴。
伏贴功效神奇“冬病夏治”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那么,“三伏贴”因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让众多市民趋之若鹜呢?据介绍,伏贴,又叫“天炙”,是在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理论的指导下,以经络理论及中医时间医学为基础,选用辛温芳香、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研末调制,在“三伏天”“三九天”敷贴于穴位,使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泡的一种治疗方法。
  周浩介绍说,“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据了解,“冬病夏治”,简单来说就是冬天好发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以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小儿、老年人、体质虚弱的慢性病人、过敏性疾病、虚寒性疾病、慢性疼痛性疾病人群。
  “冬病夏治”的方式很多,如:中药内服、穴位注射、刮痧、拔罐、药膳等都属于冬病夏治范畴。“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方法,也就是将白芥子、生姜等中药制成药饼,根据病情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进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驱散内伏寒邪,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治疗贵在坚持八类“三伏贴”将为市民服务
“冬病夏治”适应病症主要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反复感冒、冻疮等。
  周浩说,市中医医院自2006年开展“冬病夏治”敷贴以来,已为近万名患者进行了治疗。随着“冬病夏治”影响力的扩大,每年新患者不断增加,并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好评。“特别是市中医医院加入省中医院医疗集团后,对病种进一步扩大,今年的‘三伏贴’类型达到了8种,可以适宜于更多市民患者。”
  据介绍,截至17日晚,市中医医院“三伏贴”服务人次已达1000余人次。“值得注意的是,‘冬病夏治’治疗的是冬季好发的疾病,很大一部分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不可能像西医治疗后那么迅速,而是要等到冬天才能验证有没有效果。”周浩说,“冬病夏治”是一项长期“工程”,疗效不会立竿见影,贵在坚持。
>>链接
今年伏贴具体时间:
  头伏:7月17日(六月初五)中伏:7月27日(六月十五)
  闰中伏:8月6日(六月廿五)末伏:8月16日(七月初六)

安徽: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可获重奖
市财政局拨付中央下放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四会部署“多规合一”平台上线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 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
走进社区,深入群众!梅县区城管宣传工作室启用
入伏首日 “三伏贴”引爆患者治疗需求
我市在全省率先使用纯电动双层巴士
春节假期 开封西湖接待游客5万人次
鼓楼区背街小巷整治打造“龙蟠里样本”
共享发展机遇 共创美好未来 
深圳解决学生午餐午休 523学校可校内午餐午休
张家界市交投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智慧停车云平台项目监理谈判公告
北仑: 违章建筑群“变身”休闲广场
发布寻包启事被索话费 民警查询确认是骗子
宿迁:画国旗 庆国庆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匡涛涛出席长沙市教育系统教职工运动会
我市首个县区级监察委员会在拜泉挂牌成立
严阵以待做好全方位防汛应对 怀化水文局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脱贫攻坚进行时】省脱贫攻坚实地考核组进驻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