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现代化江南名城的华彩乐章

  66.44分!又一个第一!
  上个月,浙江省文化厅发布了《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数据(2017年度)》,这是自2013年以来,嘉兴市在这项排名中连续5次居首位。
  从7个县(市、区)全部被评为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到以东部地区第一的骄人成绩成功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红船起航地嘉兴从千年文化之邦的荣耀积淀中走来,以促进文化繁荣兴盛为追求,着力发挥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优势和“文化璀璨、风华绝代”的人文优势,打造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江南名城。
  城,因文化而兴。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凝聚力的增强,不仅意味着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意味着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治理水平的提升。随着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千年江南名城嘉兴越发光彩照人。
面向基层,守护一方阵地
  在嘉兴,文化之光不是来自深锁象牙塔之中的秘宝,而是源于田间地头温暖父老之心的点点星火
“要看这些书,以前至少要到海宁市图书馆去,得打起精神坐近一小时的公交车。”昨天下午,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新区)一家机械厂的技术员徐天根来到家门口的海宁市图书馆尖山分馆,不一会,他喜滋滋地捧着一部《数控机床加工编程图解》的书走了出来。他告诉记者,这个占地950平方米的分馆正式开馆后,在这里不仅能够借到以前县城才有的专业书籍,同一张借书证还能借到嘉兴市图书馆的书。
  怎样让乡镇、农村的居民在家门口看上书、看好书?早在2003年,嘉兴就开始试点图书馆总分馆。15年来,嘉兴着力发挥人文优势,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近年来,全市59个镇(街道)分馆功能全面升级。“你选书、我买单”、智慧图书馆、汽车流动图书馆……遍布城乡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一座座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构成了一道书香风景线。
  在桐乡市濮院镇新港村,白墙黛瓦的村文化礼堂十分醒目。一杯茶、一份报、一段越剧,75岁的村民林财宝每天就能在礼堂里逗留大半天。“这里报纸、书籍、电脑样样有,老人听戏、妇女跳排舞、孩子打乒乓,谁都能在这里找到有意思的事来干。”林财宝说。
  毛泽东同志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一座座集健身休闲、文化记忆、演艺娱乐功能为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是遍布嘉兴乡村城乡的“文化地标”,也是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的文化阵地。2017年,嘉兴全市新增农村文化礼堂95家,完成省定重点建设任务的135.71%,累计建成559家,覆盖率达到72.5%,距离全域均衡覆盖的目标越来越近,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所属7个县(市、区)全部被授予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称号,全市基层公共文化“两员”队伍实现了全覆盖。
  在嘉兴,文化之光不是来自深锁象牙塔之中的秘宝,而是源于田间地头温暖父老之心的点点星火。2017年度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中,嘉兴在针对“普惠”目标的考核指标上大多有不俗表现,七大综合指标中,文化机构、文化享受、图书馆综合、文化馆综合等4项均位居全省第一;26个分项指标中,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率、村级公益性文化岗位设立比例、送讲座展览与乡镇(街道)数量比例、图书外借册次、文化馆人均下基层辅导天数等,也在全省排名第一。
面向人文,重塑水乡风华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向繁荣的同时,流传千年的江南文化再一次沿着乡土朴素的根系,通过城乡文化工作者们传递的“熊熊火炬”,迎来“文艺复兴”
2017年嘉兴市民生改善满意度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是“文化生活与人际关系”,满意度达到80.1分。
  仓廪实而知礼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在嘉兴人的生活拼图中,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载体的文化生活早已成为承载灵魂发展的重要板块。
  “一敬祖国圆我少年梦,二敬父母养育恩,三敬师长教导深。”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嘉善县陶庄镇汾玉村、汾南村在文化礼堂举办了庆国庆“成人礼”礼仪活动。两村数十名青少年在这里庄严举起右手,在父母和乡邻面前宣告成人,家门口最亲切的文化礼堂,成了新一代嘉禾儿女成长的见证地。
  最是文化能致远。如今,开蒙礼、成人礼等仪式在嘉兴众多公共文化场馆和农村文化礼堂中并不罕见。依靠着遍布城乡的文化载体和城乡一体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越来越多嘉兴人在起跑线上烙下了“文化胎记”,在每一个人生重大节点,都与这座城市的文化息息相关;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向繁荣的同时,流传千年的江南文化再一次沿着乡土朴素的根系,通过城乡文化工作者们传递的“熊熊火炬”,迎来“文艺复兴”。
  “现在每天不听一段书,心里就闷得慌。”62岁的嘉善县姚庄镇俞汇村村民徐炳生说。2016年9月,姚庄镇党委、政府应老人们的要求,在镇上的城乡一体化新社区开出了能容纳200多名观众的书场,请来苏州的评弹团队每天定时演出。“我们农村上了年纪的老人,过去一旦没田可下,就只好搓搓麻将,搞得乌烟瘴气。现在镇上书场可以听书,村里文化礼堂可以活动,大家乐乐呵呵的,乡里乡亲更亲近了。”
  平湖市民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屋檐下,点起了一盏盏翠绿晶莹的西瓜灯;海盐南北湖畔的文化礼堂里,暌违舞台多年的文化遗产澉浦骚子和海盐腔回来了,还吸引不少年轻爱好者的目光;在秀洲区,农民画早已成为每一处文化场馆、每一支基层文化队伍不可或缺的“保留节目”……嘉兴要如何才能更好发挥江南水乡特色风貌优势和“文化璀璨、风华绝代”的人文优势?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嘉兴正砥砺前行,不断构筑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发展成果,让江南名城在新时代绽放华彩。
面向未来,瞄准短板再出发
  嘉兴要独领新时代江南文化之风骚,就必须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高,让嘉兴文化既有高原也有高峰、既有树林更有大树、既有市场更有繁荣
顺利摘得“五连冠”,但嘉兴市的决策者们并没有觉得肩头的担子轻松一些。
  26项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分指标中,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业余文艺团队规模等5个分项指标,嘉兴在全省仍处于中下水平。“这些地方就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发力点,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瞄准短板,进一步完善提升。”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金琴龙说。
  虽然整体水平令人欣慰,但“有高原没高峰、有树林没大树、有市场没繁荣”等现象,依然是嘉兴文化发展中的掣肘所在。如何提升有效投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繁荣局面?如何推动已有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到实处,促进业余团队“百花齐放”?如何在农村文化礼堂进一步提档升级的同时,克服空间阻碍,加速城市文化家园建设,形成公共文化场所城乡“两翼齐飞”的新格局……“文化璀璨、风华绝代”充分诠释了嘉兴的文化本质和独特魅力,为文化嘉兴建设注入了强大前进力量。要独领新时代江南文化之风骚,就必须从量的扩张迈向质的提高。
  翻开嘉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最新规划,继续开展嘉兴市公共文化重点创新项目工作。抓好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市本级嘉兴文化艺术中心(嘉兴美术馆)、嘉兴博物馆二期、嘉兴市图书馆二期等建设项目,谋划文化馆新馆建设……“示范区后续建设”时代的嘉兴,依然瞄准短板、自我加压,向着更高处攀登,向着让更多群众满意的目标不懈奋斗。
  2017年,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指导下,嘉兴市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共同成立了全国首个、目前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研究中心。今年7月,该中心与浙江省文化厅和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文化浙江:新时代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南湖会议在嘉兴召开,会议达成的“南湖共识”,已经成为指引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面旗帜。
  新时代思潮奔涌之时,红船旁的嘉兴总是得风气之先。站在百尺竿头,嘉兴始终坚持不断创新,继续打造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地”,保持公共文化服务“嘉兴模式”在全国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衢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市工商局公布2017年度十大消费维权案例
齐心协力全线抗洪抢险
宝成铁路因暴雨暂时封锁 多趟列车停运晚点
日照加强离退休干部基层党建工作
续写现代化江南名城的华彩乐章
支持农业生产救灾及防汛抗旱八亿元补助资金拨付鲁皖吉等地
三十九年种下近三万棵树 杨先刚和同事为矿山重披绿装
班杜拉琴手风琴二重奏音乐会 在椒江举行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召开
市知识产权局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
邀请外国小哥当主角 演绎侨乡特色中国年
市财政将拨专项补助经费 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
乡村振兴,路在松古大地上
我市启动就业扶贫“春季攻势”行动
栾川暑期旅游最新政策发布:高速免费乡村游免费还能领现金红包
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信息表(2017.12.12)
石门新关教育支部接受吸纳优秀进步青年
东莞小小科技达人竞逐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
省脱贫攻坚常态化联点督查组向洞口县反馈督查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