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晚报)报道:文、图/记者 韩玉砚 特约记者 叶相成 通讯员 吴昊在全媒体时代,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的知情、参与和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对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正确引导舆情提出了更高要求。
16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环保宣传工作,提高环保干部、企业负责人舆情应对与新媒体应用能力,市环保局举办生态环境保护舆情应对与新媒体应用培训班,邀请北京市环保局原副局长杜少中、中国环境报原社长杨明森、山东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王必斗等3位国内知名专家现场授课。全市环保系统干部、城区企业代表、环保志愿者代表、媒体记者、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等400余人参加培训。
专家简介
杜少中,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低碳智慧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兼职教授、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所长,全国环保新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新媒体联合试验室特约研究员,新浪政务新媒体学院教授。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华环境奖获得者,知名官员微博,微博影响力公务员,著有《微薄之力在微博》、《微聊环保—新闻发言人网上网下的故事》等书。
曾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巡视员、新闻发言人,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北京绿色金融协会执行会长,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等。
杜少中:全媒体时代的环境传播
“新媒体是环保科普的好平台,不仅自己要参与环保,更要传播环保,让更多的公众参与环保。”近年来,杜少中持之以恒地为环保大声疾呼,倡导环境共治共享理念。
杜少中认为,随着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舆情越来越成为环保工作中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讲座中,他结合多年来使用微博等新媒体工具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经历,针对什么是全媒体时代、如何应对环境热点、怎样使用新媒体等话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与看法。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信息传播速度快,二是媒介多样化、立体化,三是“记者”大众化,人人都可发声。妥善处理舆情工作,能够彰显党委、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反之,就会影响地区形象、甚至失信于民。
如何应对环境热点?杜少中结合大气、水、土壤、固废、噪声、辐射污染防治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出现的一些典型性、代表性舆情,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回避和敷衍,犹如把头埋在沙中的鸵鸟,不能解决问题;忧心忡忡、束手无策,也不是应有的状态。正确的态度和办法是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能,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努力在进网用网上有突破;要勇于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凡是群众关心、涉及并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要力所能及地及时回应、给予答复,合理解决。
能否善用新媒体是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杜少中根据自身多年“触网”心得,介绍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特征与用法,并结合一些网络舆情,号召大家学网、懂网、用网,进一步提升与媒体沟通能力,掌握新闻传播规律、了解新闻发布技巧、提高媒介素养,为我市环保工作提供坚实的精神力量和舆论保障。
杨明森,现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监事长,中国生态文明杂志总编辑,高级编辑。原长期担任中国环境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带领中国环境报进入中国报刊百强和报纸50强。中国传媒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客座教授,指导环境新闻学和报纸编辑学方向博士生、硕士生。
曾经在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担任部门主任、总编辑等职务,出版《报纸版面美学》《报纸的美学魅力》《教师美学》《杏花开了》等著作20余种。
杨明森:关于环境新闻和新媒体的要和不要
杨明森认为,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对应,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信息、知识、文化产生新的需求,做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拥有新的机遇和舞台。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格局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宣传目标从过去的环境教育启蒙、增强环境意识,转变为替人民代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文化产品需要;宣传方式已经从过去灌输式、单一化,转变为互动式、多元化;宣传内容已经从早期的以环境科普为主,转变为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生态环境科学普及、生态环境问题曝光、生态环境舆论引导等多项内容。
为此,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要强化环境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学习,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环境治理方式方法;要不断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环境问题的整改方案、整改承诺、整改进度,要向社会全过程公开,接受公众监督;要更加关注公众在网络上提出的诉求,将意见和建议汇总分析,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污染问题或相关政策进行客观、公正的解读,让公众加深对环境问题的了解。
另外,对于国家及各地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进行宣传;不断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提高舆情应对能力,对发现涉及环保的谣言进行及时跟踪、发声、纠正;要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占据宣传主阵地,避免不实舆情误导群众。
杨明森还结合自身多年媒体经历,针对参会人员关心的怎样讲好环保故事、评论文章的运用、积极接受公众监督、发言人的责任担当、如何改进文风等问题,结合近年热点舆情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新媒体造就“网红”,传统媒体推出“英雄”。杨明森还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优势和特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发展方向。
王必斗,现任山东环保基金会秘书长,2017年第七届see生态奖获奖者。曾任山东环保厅副处长、副主任、主任等。担任山东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主任期间,王必斗在环境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取舍之间,始终如一,不忘初心。他创造性地利用社交媒体聚焦环保热点,传播环境正能量。他带领团队创立了第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环保系统新媒体矩阵,并成功第将其运营为山东省环境信息发布平台、科普平台和网友互动平台,多方合作,建立环境治理生态圈。积极推进信息公开与公民参与。近20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一位老环保人至深的环保情怀,为环保系统树立了典范!
王必斗:环保舆情监控与应对
王必斗认为,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项十分光荣、极端重要、专业性很强的政治性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为做好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
近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把新媒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注重策划先导,创新传播手段,拓宽宣传渠道,培育宣传品牌,通过集约化管理,集群化发声,目前已形成“多层级、全方位、多维化、立体式”新媒体矩阵传播模式,实现了引导舆论与服务工作并重,达到了主动引领舆论,聚合正能量的效果,为该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网络出现针对该省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的不实舆情。对此,该省环保部门本着坦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组织现场调查,发布调查结果,还原事实真相,收获理解信任。随后,又创造性地引入组织媒体、环保ngo、网友参与现场调查的方式,用大众的眼睛还原事实、揭露真相,使谣言不攻自破。
王必斗表示,做好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应该了解网络舆情的特点,认识其发展规律,及时有效地做好网络典情研判,是正确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只有通过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运用合理高效的研判方法,才能使政府网络传播立于主动、反应迅捷,有的放矢、引导有力。
生态环境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应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建立制度、明确程序,确保责任清晰、落实到位,以先进的技术平台,一流的人才队伍,为领导科学决策、妥善化解舆情危机、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在舆情发生的初期,除了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查清事件原委外,更要打击谣言、挤压其舆论空间,以确保后续真实信息能够顺利地占据舆论主流。2016年4月,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三级环境监控平台正式运行,近期又将该平台升级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环保舆情监控平台,实现全省环保舆情统一管理、同步共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建立本级权威信息发布平台、与网民互动交流平台、宣传教育科普平台和环境舆情引导阵地;对网络舆情,不回避、不隐瞒、不消极应对,积极引导媒体和公众重大关切和媒体的正面效应。
关于下发《恩施自治州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实施细则》的通知
[曝光台·一追到底]冲毁沥青路面还未修复
前半夜醉卧路边被救 后半夜醉酒驾车肇事
深度融合共赢发展
全川首创 资阳交警开设帐篷交规学习点
十堰举办环境保护舆情应对新媒体应用培训班 看专家怎么说
荆马途经道路坑洼、窨井低限?荆州市政整治保平安
文脉颂中华·如果国宝会说话|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
常州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模式
舟山公益小天使一周岁了
南安一男子跳桥生死未卜 搜救工作正在进行中
209路公交拟取消39站点 市民有两种方式可提意见
生态文旅区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
南明区开展综合整治 打一场维护南明窗口形象攻坚战
水气保供安全平稳 农贸市场提档升级
蛟河市“五带动”促进创业就业
渝北龙塔街道: 志愿者在行动 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内黄枣乡半日游
临沂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物流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村里来了精准扶贫艺术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