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专家徐文斌教亲子家庭辨识野菜 记者明眺生 摄
3月25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陈长丽)24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植物专家带领20个亲子家庭,在该园教他们辨识野菜。专家称,有些野菜看上去长得比较像,实际是不同的植物,如果没有把握,最好不要采食。
上午10点,这些家庭聚集在武汉植物园本草园,由植物分类专家徐文斌教他们辨识长在园内的野菜。徐文斌从地里拔起一棵蒲公英说,这种植物在古代是作为蔬菜食用的,如今可作野菜吃。嫩叶和花用开水烫过,冷水漂洗后,可以炒食、打汤或凉拌食用。“蒲公英生命力很强,果实个个像一把‘小伞’,用嘴一吹,可以漫天飘飞”。
常见野菜小巢菜,又名救荒小豌豆 记者明眺生 摄
他指着一株嫩茎像小藤,绿叶像羽毛,开着淡紫色花朵的植物说,这是大巢菜,是一种野豌豆,嫩苗和结出的野豌豆果都可以吃,在古代发生饥荒时,常被人当作“救荒粮”,所以又叫救荒野豌豆。他又指着附近一棵跟它长得很像的植物问:“这是小巢菜,跟大巢菜有什么区别?”孩子们仔细观察后,七嘴八舌地说:“小巢菜的叶子要小一些。”“大巢菜开的花比小巢菜大。”徐文斌连连点头:“对。小巢菜也是一种野豌豆,在古代也是‘救荒粮’。”
草地里长着一些叶子和花都是绿色,圆形,苞片层层叠叠像叶又像花的植物。徐文斌介绍,这叫泽漆,可不是能吃的野菜。有毒。”他折断其嫩茎,伤口立刻溢出乳汁状的白浆。“这种白浆也有毒,触碰皮肤可能会过敏,但只要不吃就没事。”
由野菜驯化成栽培植物的菘蓝 记者明眺生 摄
一个多小时下来,大家跟着徐老师认识了数十种植物,其中只有少数是可以吃的野菜。市民舒女士带着7岁多的女儿禇天舒一边听,一边采集了徐老师讲过的部分植物作样本。她说,回家后将上网查阅这些植物的资料,巩固所学知识,并辅导女儿做一篇自然笔记。“这样的科普课既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又能拓展他们的视野,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不光孩子受益,大人也很有收获。”
徐文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春天野菜纷纷萌发生长,有些长得相像,其实特性相差很大,有的可以吃,有的不能吃。如果市民凭经验或道听途说采食,可能会发生中毒。“除非是自己有把握的野菜,否则不要采食。”
福建省机器人竞赛在泉举办 泉州代表队再创佳绩
宜君县党政军领导看望慰问驻宜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
市审计局召开2018年新春团拜会
市政协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暨七届第14次主席会议
在大自然中涨知识 原来这些野菜以前是“救荒粮”
灵山县:大鼓山上擂 山歌满山飘
50余名志愿者健康骑行倡导环保
市区公交站牌电子化 将实时显示公交车位置
全市开展节前安全生产检查
佛山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
激情一夏丨鑫磊森林湖音乐烧烤节完美落幕
泗县警方侦破特大网络贩枪团伙案
承德市举办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讲故事演讲比赛
建学校增学位 办人民满意教育
溆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18年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校报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酷爽一夏|冰淇淋狂欢趴空降恒大名都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
2018蒲江猕猴桃专场推介会成功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