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廖程帆)9月12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一头活泼的小江豚迎来了百日,这是世界上第二头在人工环境之下,繁殖成功的长江江豚。目前,这头小江豚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开始出现频繁的捕鱼行为。9月10日,水生所为他举办了简单的“百天”庆祝活动,祝愿小江豚健康成长。
2018年6月2日上午6点多,这头小家伙顺利出生。小江豚的母亲叫福七(f7),是中科院水生所2011年从鄱阳湖引进的一头雌性江豚,也是白鳍豚馆年龄最小的一头雌性江豚,今年9岁。可能由于生产时母豚太过平静,脐带没能自动断开,小江豚受到脐带拉扯,不能自动出水呼吸。工作人员马上入水,用手将小江豚轻轻托起,脐带才最终断开,新生幼豚得以出水呼吸到第一口新鲜空气。
小家伙刚出生时,方向感还不强,像一颗小炮弹一样到处横冲直撞,不过在妈妈的带领下,小江豚很快适应了饲养池的环境,这是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第二头江豚,小家伙目前还只有一个代号,f7c。专家介绍,小江豚身体健康,发育正常,行为丰富,开始出现频繁地捕鱼行为。f7c顺利度过百日,意味着人工环境中,饲养江豚的技术不断成熟. 在“f7c”嬉戏的水池里,曾经生活过或许是世界上最后一头白鳍豚“淇淇”,还有至今仍存活着的全球首例人工繁殖的江豚“淘淘”。
作为当前长江中生活的唯一哺乳动物和食物链的顶端物种,长江江豚的种群维护,指示并反映着其繁衍栖息地——长江的生态健康状态。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于1996年开始尝试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并成功建立我国唯一一个小型长江江豚人工饲养繁殖群体。2005年,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环境下成功繁殖出江豚“淘淘”,为该物种的保护及生物学研究创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平台。
据2017年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江豚现有野外种群数量约1012头,达成遏制种群下降的短期目标。除了成功在人工环境下繁殖江豚外,江豚迁地保护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据估算,迁地保护种群的总数超过110头,为避免该物种的野外灭绝提供了一定保障。
年轻干部要常问一问“路在何方”
新邱区委举行专题党性教育活动
2019考研时间确定 10月10日开始网上报名
马正勇同志到区安全监管局调研
西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公众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
喜讯!世界上第二头人工饲养繁殖的江豚过"百日"
学习先进经验 壮大旅游产业
宁德市委市政府工作检查组在寿宁检查工作
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莅临光明新区医疗集团考察塘尾社康中心
新南街道玉带社区开展“倡导文明清明 树立环保意识 ”文艺演出
辉腾金控母公司金融板块2018上半年度工作总结会议圆满落幕
日照39所新校即将投入使用
唐山市中心区院前急救站考核工作圆满完成
89户搬迁群众开始新生活 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南外环线东段项目圆满完成搬迁任务
江南区:积极防御和应对台风“山竹”
“扶贫驿站”助推精准扶贫
高港区5月份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全市第一
樊城持续推进中小学成长习惯教育
市住建局发布2018年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及程序
聊城召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