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发现“唐宋八大家”中“三苏”一支后裔

日前,四川西充县鸣龙镇“苏氏宗祠”修缮工程竣工,根据重修的苏氏《族谱》发现,当地苏姓是“唐宋八大家”中“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其中苏轼,即苏东坡)一支后裔的集中族居地。
据了解,苏氏宗祠位于西充县鸣龙镇宫子山村,该祠房屋脊梁上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文字记载,表明该宗祠建成于清光绪6年(1880年)。祠堂呈三合院结构形式,保存有堂屋一间和左右耳房、左右偏房、左右侧房各一间共七间房屋;其所属清代铭匾幸存,匾正面为“眉山一?}”四个大字,“?}”字虽已大部丢失但铭文完整。其记载“我祖三苏,昔居成都眉州,自宋由元及明,迁居川北白马铺鹁鹄嘴李桑坝;远祖凤山公后裔嘉祯子仕英孙正还偕胞弟正权、正元、正林,自圣朝康熙二十二年卜居於西乡万张沟,至今传十一世矣,而合族建祠于兹。恐代远年湮,数典忘祖,特竖匾额,以溯其本源云”。
堂屋房梁上的文字记载。 钟欣 摄
鸣龙苏氏后裔、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苏克和介绍,该祠修缮前,堂屋外有镂空雕垂花柱装饰和房梁上有“总领?文生?苏以霖,督工?长秀、长庚、如全、绍富、长庆、长兴、大发、国佐、泽远、星荣、毓政、毓芮、全盈、全盛、荣华、全易、泽林、凤仪、毓连、长福、星富,文生?秉钧偕?┯裆??沐手敬书”文字,记载内容显示其为苏氏家族祠堂。2017年6月,在对祠堂进行修缮过程中还发现堂屋内脊梁有“大清光绪六年庚辰孟冬月廿九日?b旦四房共建宗祠世代荣?@科第??l者矣??}”和托梁上存有家族分为四房共计166人的姓名、族人分居地和迁居地等文字记载,从而更加确定该建筑是苏氏家族祠堂的地位。
老宅房梁题字。 钟欣 摄
著名“苏学”专家、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兼古籍所所长、教授舒大刚,对祠堂相关资料和图片进行鉴别后认为,西充发现的苏氏祠堂牌匾与“三苏”故里眉山市发掘文物《苏符行状》中记载苏轼嫡孙苏符晚年归蜀,形成了历史连贯并提供了佐证。“从牌匾记录来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当地就有苏氏族人定居并迁徙他乡。苏符后裔所题写的祖籍牌匾表明,当地苏姓为苏轼后裔的真实性极高。”舒大刚表示,对这块清代牌匾分析,其题写内容为自书传世体例,基本可判定非旁人所立。
老宅二房题字。 钟欣 摄
原西充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何凡认为,苏氏宗祠毁损严重但牌匾保存较好,上面记载有苏轼后裔迁居当地的历史,是“三苏”后裔自南宋即已迁居于此很好的历史实物佐证。舒大刚认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子闻名天下,成为不少历史学家长期研究的对象,上述发现使历史学界关于“三苏”四川无后人的争议得以定论,为进一步证实“三苏”后裔归蜀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文献资料。
“三苏”在四川眉山市保留有“三苏祠”,后建立了“三苏祠博物馆”。2018年1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三苏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荣誉证书。2000年7月,法国《世界报》评选出12位近1000年东西方人物,称作“千年的12位英雄”。其中,苏东坡是亚洲人惟一入选者。
西充鸣龙镇苏氏宗祠修缮竣工揭匾仪式现场。 钟欣 摄
苏克和表示,为传承“三苏”家族历史文化,鸣龙镇苏氏家族开展了宗族祠堂维修工作,民间自筹18万余元将残破不堪的古苏氏祠堂主体按“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初步修缮,对发现的房梁文字原样保留,祠堂内按古法恢复了布局、摆设、陈列和祭祀场所,悬挂了相关牌匾、完善了“家规家训”等,以缅怀先祖、敦亲睦族、倡导孝道文化、激励后人“弘扬祖志。(记者 刘忠俊)
(原标题:四川西充县发现“三苏”一支后裔)

资兴:陈一之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指出党建工作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听民意 聚民智 谋发展 二○一七年“三民”活动综述
花溪二小开展毕业典礼上的特殊“禁毒宣传课”
省政府检查组来渭检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工作
[榆树市]市政府召开第十四次常务会议
西充发现“唐宋八大家”中“三苏”一支后裔
外企在汉加速布局,在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已增至265家
烟台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张术平主持会议并讲话
项目推进:激活海盐经济“一池春水”
巴中市“百日攻坚”行动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雷雨驱暑热带凉意 “桑拿天”暂时要下场了
荆州交警三大队查获一名无证酒驾并毒驾驾驶员
澧县召开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
【双阳区】长春双阳区饮马河流域治理有序推进
关于《资阳鸿福花园长期停水问题》来信的回复
市统计局杨玉兴局长三要求强化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怀远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石榴产业发展专题询问调研
富锦市委宣讲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泾阳实施“六大工程”打好脱贫攻坚战
竹园村举行“全国文明村”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