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党建“红色立交桥”工程,三水乐平完善红色阵地传承红色文化


历史上,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曾在南海、三水交界的官窑、乐平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斗争,三水区乐平镇因此沉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三水今年摸底调查确认的23处红色资源点中,有9处分布在乐平,乐平成为三水红色资源点分布数量最多的一个镇。  今年,围绕三水区委提出的“构筑红色+领航新征程”工作主线,乐平镇实施党建“红色立交桥”工程,打造党建引领“城产人文”融合热烈的“温度乐平”。作为“红色立交桥”工程的重要举措,乐平积极开展红色革命基因“桥基”承载行动,通过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开发,聘请党建领域专家建言献策,致力建成红色文化保护重地、红色文化传播高地、红色文化创作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
  7月1日,乐平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多名专家学者受聘成为乐平镇“智博荟”基层党建组别成员,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论坛,借智借脑,针对如何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学术研究、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温度乐平”又将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深挖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
  乐平片区厚植“红色基因”
  在乐平镇源潭村委会圳西村虎头岗,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历经20年风雨矗立其上,纪念70多年前无数仁人志士在三水奋勇抗日的一段浴血历史,也见证了乐平作为三水红色资源的集中区域,也是三水革命老区的所在地。
  据《中共三水地方党史》记载,到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开始发展壮大,并在抗日战场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944年7月,接受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领导的南海中队扩编为南(海)三(水)大队(下称“南三大队”),下辖3个中队和1个手枪队,在南海、三水交界的官窑、乐平一带进行抗日游击斗争。
  三水文史专家植伟森表示,官窑、乐平等南三边境地区河涌水网密布,活动回旋余地大,且与沿北江、西江分布的正面抗日战线不同,当时南三边境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多由日军复制的伪联防队管治。伪联防队又多由土匪、地痞组成,由地方实力派人物控制和掌控。南三大队一边开展锄奸、护民、抗日活动,一边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深得群众拥护,许多热血青年要求参军支前。南三大队吸收了一批新战士,活动范围也进一步拓展。
  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下称“珠江纵队”)公开宣布成立。当日,南三大队也公开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隶属珠江纵队,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下称“独立第三大队”)。随着抗日战争宣告胜利,同年8月下旬,独立第三大队、珠江纵队第二支队一部分和番顺行政督导处干部共500余人,先后到达三水源潭圩集结,8月23日晚举行誓师大会后,队伍向粤北挺进。
  1957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三水乐平源潭、三溪一带的康乐、张岗头、隔坑、桃㘵、小迳、田螺㘵、横岗7个自然村,以及划入南海的沙头乡定为革命老区。1997年7月7日,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在乐平源潭村委会圳西村虎头岗落成揭幕,碑名即由原珠江纵队政委梁嘉题写。
  去年5月20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简称“东江纵队”或“东纵”)暨大旗头村“红色驿站”在三水乐平大旗头古村郑大夫家庙揭牌启用。该联络点的重新挖掘,进一步印证了乐平作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力量重要据点,在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依托“红色网络”传承红色文化
  今年,三水区委按照上级部署,提出“构筑红色+领航新征程”的工作主线,“红色+”工作体系包括建设“红色驿站”,构建全领域红色网格;讲好三水红色故事,传承优秀红色文化;建设过硬基础组织,打造红色精神家园;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建设担当有为“红旗”队伍;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打造红色品牌服务。其中,三水对深挖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自2017年11月,三水启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最终纳入总体规划研究的红色资源点共23处,其中在乐平辖区的共有9处。三水着手按照历史背景、现状分析、开发利用建议和规划意向等方面进行规划研究,烈士事迹影响力大、保存较完整、建设条件成熟的资源点被选定为一期建设项目,打造具有三水地方特色的“红色博物馆”。
  乐平镇组织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今年实施的党建“红色立交桥”工程,乐平积极开展红色革命基因“桥基”承载行动,弘扬革命精神,开启红色基因的活化之路。通过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开发,聘请党建领域专家建言献策,乐平镇致力建设成红色文化保护重地、红色文化传播高地、红色文化创作基地、红色旅游目的地。
  在已建成“红色驿站”网络的基础上,今年乐平进一步挖深红色文化内涵,通过“红色驿站”传承红色文化。比如将挖掘东江纵队红色文化与大旗头村“红色驿站”结合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也融入到大旗头古村的活化升级工作中。连日来,乐平新旗村党总支与多个党支部联合开展结对主题党日活动,100多名党员就在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参加建党97周年纪念活动。
  在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所在的源潭,去年以来,源潭村党总支部以“打造党建阵地品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实施村级“书记项目”,围绕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加强村党组织阵地建设,要将“红色精神”继续传承发扬下去。据源潭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禤广二介绍,结合“红色驿站”、主题党日等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党员前往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缅怀先烈,锤炼了党性。
  此外,乐平已着手开展“老党员口述历史”活动,通过深入走访老党员、老村民等事件亲历者或相关者,还原乐平辖区有价值的革命历史事件,讲好红色故事,深挖红色文化。乐平还计划借力村级“书记项目”的升级版——全领域党组织“桥梁项目”的实施,结合“主题式+驿站式”驻点直联、“民生微实事”等下沉资源,建设“红色村”,打造东江纵队、珠江纵队抗日联络点爱国主义基地,传承红色文化,让党旗在每个阵地上飘扬。
  借智借脑讲好红色故事
  乐平深挖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已在路上,但在相关探索中也遇到了瓶颈。例如在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的挖掘打造过程中,乐平发现文化内涵不够深厚,红色文化需要进一步凸显。另外,红色文化挖掘以后,怎样运用起来,激发党员发挥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也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7月1日,“智博荟萃,剑论未来”——党建统领军民融合、乡村振兴论坛暨“智博荟”启动大会在三水区乐平镇举行。作为红色革命基因“桥基”承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智博荟”基层党建组别的专家学者正式受聘,并就红色文化、乡村振兴主题首次进行研讨,针对如何加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学术研究、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度论证。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激活“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关键是回归初心。这需要执政党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党员要力所能及带动更多人富起来;同时,党和政府也要努力推动机会公平、结果公平、发展红利全民共享。总而言之,挖掘红色文化要高举公平大旗,又不能牺牲效率。
  “三水激活‘红色基因’,挖掘红色文化的思路很对。”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段华明说,从红色文化发展历程分析,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年代、战争年代时期。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因势利导、转型升级、提升超越的过程。这同样适用于当前三水挖掘红色文化的工作中,关键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打造让党员群众所喜爱和接受的红色文化。
  对于如何挖掘红色文化,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玉教授建议,乐平可以在“特色”二字做文章,如聘请专家调研,提炼出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的精神内涵,作为三水、乐平红色文化的亮点。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员党委委员、副院长谢建社则认为,挖掘红色文化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结合乐平镇委今年实施的“党建立交桥”工程,重点要架起党群之桥、党企之桥、党社之桥,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密切党群关系,凝心聚力。
  “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交流,为乐平下阶段深挖红色文化,激活‘红色基因’打开了思路。”乐平镇委副书记刘勇海说,正如专家学者所言,挖掘红色文化,最终要回归初心,传承红色精神。乐平推动红色资源活化,将注重硬件提升,文化激活,更要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回顾红色革命历史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党情、国情、世情,唤醒他们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不忘初心跟党走。
  ■链接
  创新方式传承红色文化
  口述历史挖出东纵抗日联络点故事
  今年以来,乐平镇积极开展红色革命基因“桥基”承载行动。作为其中一项举措,乐平创新方式开展“老党员口述历史”活动,通过事件亲历者或者相关者娓娓道来,从不同的侧面还原革命历史事件。作为活动成果之一,大旗头古村郑大夫家庙作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简称“东江纵队”或“东纵”)的一段故事也被成功挖掘出来。
  在素有“广东第一村”之称的大旗头古村,这段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是在2015年大旗头村郑氏家族重修族谱时,才被世人发现。
  大旗头古村郑氏族人郑庆怀回忆说,当时村民一致同意,要重修大旗头郑氏族谱。随后有人在编写族谱时发现,郑氏第十五代族人郑子桂是二房,于是就访查此事。对于查清这一历史问题,郑子桂的儿子郑健玲也是大力支持。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郑大夫家庙除了是抗日物资中转站,还是中共南三番工委旧址。
  据了解,生于1900年的郑子桂,曾担任国民党83军少校军需官,后来成为一名商人。他在韶关经商时结识了当时中共粤北省北江前线特别区委员会副特派员邓楚白,在其影响下,郑子桂决意再度投身抗日洪流,在自家祖屋“郑大夫家庙”设立地下联络点,并成为地下联络员,为当时活跃的东江纵队收集情报,输送抗日物资及营救地下党员。
  “父亲是一个很和蔼可亲的人,文质彬彬,戴着一个深度的近视眼镜。”郑子桂之子(第四子)郑健玲回忆,现在看来,父亲的思想是比较进步,所以他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毅然把自己的祖屋用作东江纵队的秘密据点,二是与邓仲衡、邓楚白等东江纵队的革命领导人组织了一个韶关樟脑社,以制造销售樟脑为名,实际是为共产党筹集资金和运送抗日物资的一个据点。
  ■评论
  让乐平红色资源串“点”成“线”
  兴起于新世纪之初的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历史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随着三水区对红色资源点的全面摸查在今年5月告一段落,乐平镇的红色资源分布越发清晰,这也为乐平进一步探索推动红色旅游提供了依据和指引。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乐平是否具备成熟条件开发红色旅游,又将如何推动红色旅游?
  毫无疑问,资源禀赋是决定文化旅游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从红色旅游吸引物来说,先不论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沂蒙山等红色资源,就是与乐平邻近的广州,中共三大会址、农讲所等红色资源的影响力也要比乐平的大得多,加上交通区位、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乐平想一下子吸引大量广州游客前来参加红色旅游,短期内并不现实。
  但与其他旅游景点注重休闲观光不同,红色旅游景点承载了一个重要功能——学习作用。通过开展红色旅游,以旅游为手段,以学习红色历史,弘扬红色精神为目标,让参观者能够在“游中学、学中游”。从这一点出发,结合乐平的实际情况,乐平的红色旅游更适合归类于修学旅游的大类,主要受众宜面向三水乃至佛山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成为一本“实体乡土教材”,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序列。
  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摸查确认红色资源只是第一步。乐平可以复制推广东江纵队抗日联络点的开发经验,融入村民小组党支部“红色驿站”党建阵地的建设中,与祠堂文化、私塾文化等元素相结合。同时,直联挂钩组和村组党员干部深入做好群众工作,调动群众的文化自觉,真实反映红色历史,讲好、讲活红色故事,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红色资源点修复、提升、开发形成规模后,乐平还可以探索将红色旅游资源点串“点”成“线”,通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挖掘特色主题,打造红色旅游线路,丰富党员干部、学生的体验性与参与性。比如在去年,广州市直机关工委、中共广州市委党史办公室、广州市旅游局和越秀区人民政府就联手区内多家旅行社推出了6条红色之旅线路,其中,“广州起义红色之旅”“毛主席足迹之旅”“周总理足迹之旅”的自由行线路颇具亮点,受到各方好评。
  ■相关
  乐平镇9处红色资源点名单
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7处:
桃㘵联乡办事处旧址
隔坑村南三大队抗日活动基地旧址
康乐村南三大队抗日活动基地旧址
张岗头村南三大队抗日活动基地旧址
蚺蛇村炮楼遗址
中共南三番工委旧址
三水革命老区
纪念设施2处
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
陆伟东烈士纪念碑

上饶一男子爬上20多米高塔吊讨薪:钱拿到了 人进了班房
百名民营企业家 四人出自深大
40多包花生不翼而飞!偷抢亲兄弟!这会儿,竟又干起了这营生……
怀宁抓实“两节”期间作风建设
美联储上调利率25个基点 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
实施党建“红色立交桥”工程,三水乐平完善红色阵地传承红色文化
向伟雄出席平益高速建设工作推进会
昆明日报2017年度新闻记者证通过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荆州法院认真履行审判职能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我市农业园区载体加快提升
祭英烈 奋前行
【农民日报】开封脱贫动真功
开发区领导开展民生项目安全检查
楼阳生率省委督导检查组对我市开展督导检查
S318(联十四线)漳州芗城区 过境段公路工程埔里大桥段清表
第19号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莲湖区食品药监局重点市场所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6月份荔浦县反诈民警为他们“抢”回了百余万巨款!
胡忠雄主持长沙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
宁德市新增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