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就业展笑颜
——宁明县首家“扶贫车间”发展小记
□ 记者 何凯旋 通讯员 李金 陆铁山
“以前在广东打工,背井离乡。现在在宁明县城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可以照顾上学的孩子,心里踏实多了。”近日,记者在广西宁明德润服装有限公司采访女工梁芳玲高兴地说。
在宁明首家“扶贫车间”——德润服装有限公司宽敞明亮的厂房里,整齐的生产线上,100多名工人专心致志地缝制防静电工作服,这些产品将提供给富士康、华为等知名企业。
“车间共有100多名工人,其中30人是贫困人员,按底薪加计件工资,工人的每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熟练以后还会更多。”德润服装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杨强介绍说。
2017年10月,在粤桂扶贫协作的背景之下,广州市海润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在凭祥—宁明贸易加工区粤桂扶贫协作示范基地落户一家电子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一家服装加工厂。其在宁明成立的德润服装有限公司成为宁明首家“扶贫车间”。
2018年3月19日,随着广西宁明德润服装有限公司四条生产线正式开工,100多名本地青壮年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多亏了这家工厂,我既可以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家住那楠乡古优村的贫困户韦晓青说。
2017年12月,德润服装有限公司组织20名员工到海润实业有限公司进行为期2个月的生产技能培训,韦晓青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我们专门开辟了一条生产线,由熟手带生手,以提高劳动效率。我们还打算将生产线扩大到10条,解决本地200多人的就业问题。”杨强对记者说。
如今,宁明“扶贫车间”发展如火如荼。除德润服装有限公司外,崇左市华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宁明县职业中学设立了华凯电子“扶贫车间”、安奥服装“扶贫车间”,在海渊镇和城中镇浦瓜村设立了华凯电子“扶贫车间”。
据悉,城中镇浦瓜村电子“扶贫车间”采取“公司+车间+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公司将需要加工的耳机等电子产品配件下发到农户家中,村民在农闲时就可以装配,月收入在900-1800元。浦瓜村村民合作社作为公司和农户沟通的桥梁,每月将获得车间产值10%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如今,宁明把引进劳动力加工型企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有爱心的企业建设“扶贫车间”,以发展扶贫产业为主攻方向,强化扶贫“造血”功能,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7.2”浮梁地震应急处置总结暨全市防震减灾助理员培训会召开
开放的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 造福世界
文化路街道圆满完成首届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省卫生计生委督导我市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
恩施市社保局手机APP助力服务“最后一公里”
宁明县首家“扶贫车间”
杭州4月4日起实施公证摇号售房 切实杜绝炒卖房号
聊城出台新政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等级为C的将被约谈
物资保障检查组到抗灾救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国资国企工作
孟津县平乐镇搭建平台凝聚民心
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九次主任会议
清明小长假高速免费 交警提醒:短途旅行不妨走国道
丹阳保障建筑业职工工伤权益
全面排查消除危化品隐患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联合发出“嘉兴倡议”
克东县兢东电商学院揭牌
林依民副市长看望慰问市档案局(馆)干部职工
市中心城区主要农副产品市场价格一周运行情况(2018.1.15-1.19)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座谈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