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杂谈:农村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比“引进来”更重要的是“留得住”,确保优惠政策落地,提供精准服务,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让更多人才扎根农村
时下,返乡创业渐成热潮。如何让创业者回得来、留得住,是乡村振兴的一个新课题。
在基层采访,一位返乡大学生坦言,她差点成了农业“逃兵”。几年前,她大学毕业后回乡发展生猪养殖,但因缺乏经验,起步阶段损失惨重,就在要放弃的时候,农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金融部门提供贷款,帮她渡过难关。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长期以来,城市对农村人才“虹吸”效应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务农农民整体素质偏低,据统计,超过九成农民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与此同时,农业农村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产业振兴、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三农”事业,需要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可以说,人才供需不平衡是乡村振兴的瓶颈之一。
在城市纷纷争抢人才的同时,农村也在积极引才引智。一大批人才选择返乡下乡创业,他们有大学生、科技人员、农民工等。据农业农村部统计,2017年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累计达到740万人,一半以上的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运用网络等现代手段,82%以上创办的是产业融合项目。但比“引进来”更重要的是“留下来”。新产业意味着会面临不少意想不到的问题,部分人返乡后,发现农村的市场环境、社会形态与想象中不同。或因产业发展遇阻,或因生活上的不适应,不少“归来燕”没有在乡村“筑巢安家”,又“飞”回了城市。
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乡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是大势所趋,但若任凭乡村人口流失,造成农村“空心化”,不利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与城镇相比,乡村有其独特优势,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成为投资风口,青山绿水、清新空气是不少人记忆中的乡愁,对于那些有意愿、有能力、有感情的人才,把他们引回来的同时,更应倍加珍惜,努力创造优良环境,让他们留下来,扎根农村。
留住人才,要提供精准服务,确保优惠政策落地。为了吸引人才返乡,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有的好政策没落地,有的缺乏针对性,人才不“解渴”。优惠政策应精准对接需求,变“大锅烩”为个性化、跟踪式服务。除了真金白银,多些真情实意,分担他们在事业发展上的后顾之忧。
留住人才,更要建立用才、育才、惜才的长效机制。解决乡村人才流失问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不仅要靠感情留人,更要制度留人。对于从事农业产业的人,可将其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在教育培训、社会保障、金融服务上提供服务。对于基层干部、科技人员、乡村教师等,可探索挂职交流、定向培养、挂包服务等方式,促进人才流动,妥善考虑他们在生活保障、后续发展等方面的诉求。同时加强对乡村种植能手、乡村工匠等本土人才挖掘和培养,进一步夯实乡村人才队伍。
让愿意回乡的人才安心留下,乡村人气更旺些,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支撑。(王 浩)
相关链接:
海南三亚计划到2025年吸引各类人才30万人以上
提供人才支撑 国家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成立
海南保亭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10日投入使用
企业职工集中办理人才落户 海口龙华办证中心延长工作时间

琴潭道片区居民生活环境马上会有大改善!因为深8米的地下有了它
第一届中芬医学高峰论坛在济举行 孙斌参加
秦皇岛市文广新局组织全系统党员干部参观港口博物馆开展“我爱港城”主题教育活动
前十个月徐州经济运行情况发布
我市举行地震应急救灾演练
三农杂谈:农村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我市开展“12331”主题宣传日活动
退休人员学习急救知识 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一大波名校向你招手!陕西七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今年拟在渝招生近千名
南京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玄武区工作
虹螺岘镇张相公屯乡分别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常德“一桌餐”禁令仅半月 多家疑似场所关门
惯偷出狱盯上寺庙功德箱 一年不到盗遍江浙皖16寺
宜昌市一幼儿园将亮相湖北电视台
"青税直通车"开进荷花池街道 助力"四新"企业发展
我市公共租赁房建设加速推进
市二院骨科医生一项发明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禅城各所学校举办多种活动庆祝教师节
省文明办莅莞城督导 点赞全国文明校园
三环线森林廊道主线两侧绿化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