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让民法典成为民事法治保障的典范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题:让民法典成为民事法治保障的典范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翻开日前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细读6个分编的1034个草案条文,可以感受到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积极回应社会热点诉求、满足新时代人民法治需求、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的不懈努力,更让人们对民法典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良法善治的标杆充满信心。
  民法本质上是“人”法,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保护人格权、维护人格尊严,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民法典各分编中单独设立人格权编,突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重要权利,不仅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次重大创新,更蕴含着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也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人格权保护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一部成功的法典,必然映射伟大时代的奋进征程。坚持问题导向,直面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痛点难点问题,是民法典编纂中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从首提“居住权”为“住有所居”提供法律保障,到增设物业服务合同更好保障业主权利;从完善格式条款制度保护弱势方权益,到明确用人单位职责更好预防制止性骚扰行为……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将民事权利保护提升到新高度,充分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实践。
  法为天平,德作准绳。一个国家的民法典,体现的是其全体社会成员在行为规范上的充分共识。完善婚姻、收养、继承制度,促进家庭关系和谐稳定;强化对债权实现的保护力度,破解当事人不信守合同、欠债不还难题,构建诚信社会;明确“免费搭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维护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体现了传统优秀法律文化与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治建设更加深入人心。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大量条文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更需立法机关迈出开门立法、集思广益的关键一步。民法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法律传统、法治信仰和法治自信集大成者。人们期待立法机关更多倾听人民心声、聚焦社会热点问题,让立法的每一个环节都闪耀民智的光芒,从而凝聚社会生活规则最大共识,最终编纂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武汉城管对共享单车开首张罚单 哈罗单车被罚5000元
省考核组检查我市城市管理
[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健全3大机制 打造市场主体聚集高地
林地占用行政许可(四十六)
嘉鱼官桥镇“乡村春晚”热闹上演
新华时评:让民法典成为民事法治保障的典范
我市加快打造“两湖”生态鱼有机品牌
潮州市举办 “庆国庆”围棋赛
魏晓明在市委常委议军会议上强调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提升军地协同能力努力开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新局面陈冰冰 康正和出席
聊城145个乡镇设立空气监测点 空气质量实时监测
寻迹觅踪擒窃贼
【审计大讲堂】福州市审计局认真收听收看“审计大讲堂”掀起大数据审计“大学习”热潮
国统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唐山房价同比环比双上涨
武警南平支队组织参观廖俊波先进事迹纪念馆
太康:县长李锡勇调研农田水利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
厦门一共享汽车事故引担忧 用户或要“掏腰包”赔付
淮北一周粮油行情(7月4日至7月10日)
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举行 李锦斌视察我市展馆 孔晓宏等陪同
周俊军到九江市直水利系统宣讲十九大精神
市区开始抓拍开车不系安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