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市民的文明素养。近年来,佛山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他们用个体的道德力量感化并引领着社会群体向善行善,并在传承和创新中形成一种精神引领和社会风尚。从街头跪地救人的护士刘茂英、8年搀扶智障女孩过马路的女警梁丽娟,到上演爱心时速的公交司机高益柱,再到广东省五星级志愿者蔡银月……在佛山,这个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好人的不断涌现成为了高楼大厦、霓虹闪烁背后的一道温暖明亮的风景线。
风景如画内外兼修的紫南村。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建设社会治理同频共振的路径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佛山市五区以佛山市创建全国一流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中央、省、市文明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强中心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打造“大爱佛山”“志愿之城”“乐善之城”“敬业之城”为重点,推进更高水准文明城市建设。
2017年,佛山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五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禅城区以“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城市执法+基层治理”四位一体,创新“三、二、一、多、网”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机制,文明创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的善治路径在禅城逐步展开,一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百花齐放、成果丰硕。其中,利用云平台信息化手段开展创文“网格化”管理模式被省文明办在全省推广。
禅城区委宣传部领导表示,文明创建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接下来将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让广大市民群众不断得到文明熏陶,形成党委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创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的善治格局,努力为禅城区在全省全市“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公交车身张贴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图片来源:佛山市文明办
利用宣传栏宣传核心价值观标语。图片来源:佛山市文明办
创新机制
文明创建常态化基本形成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关全社会的大事。禅城区注重发挥区文明委成员单位的智力、人力、物力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文明创建常态化机制,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强大合力,唱响了禅城文明好声音。
2017年,禅城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评为契机,探索构建“三、二、一、多、网”工作机制,促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三”即构建三级巡查督导机制。去年共开展重点巡查督导25场次,日常巡查145场次,发出交办通知书153份,确保问题整改的针对性、时效性。“二”即落实《任务清单》《巡查清单》两个清单。明确各镇(街道)、各单位职责,对标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全区创文工作精准发力。“一”即用好一个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发挥云平台的综合指挥调度和常态化管理优势,去年依托云平台发现创文问题11157宗,处理10801宗,处理率达96.8%。“多”即抓好多项专题工作。通过多次专题研究推进会、现场办公会,有针对性地解决公益广告、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共享单车、管线、社区村居等薄弱环节及重点难点问题。“网”即建立创文网格责任制机制。以“信息化+网格化”为抓手,把文明创建和社会治理转化为全社会参与的自觉行动,构建共建共治共管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推动了禅城文明创建取得良好成效。去年9月,禅城区作为中心城区,出色地完成各项迎检任务,各个测评项目满分率较高,得到了国检组和市领导的一致好评,为佛山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中心城区力量。省文明办印发《关于推广佛山市禅城区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工作经验的通知》,在全省范围推广禅城区文明创建工作经验。
禅城区文明家庭·好家风分享会。图片来源:佛山市文明办
树立品牌
社会文明风尚向上向善
提高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是文明建设的核心。
禅城区以打造“志愿者之城”“乐善之城”“敬业之城”为重点,以“首善之区·幸福家园”为主题,通过崇礼、乐善、陶养禅城三大文明品牌行动,传承优秀文化,倡导读书善学,培育遵德守礼,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从而提升禅城整体的文明城市形象。
策划系列文明品牌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等实践养成行动。在全区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礼仪、网络文明“五个文明”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整体文明素养,其中“警家校”护畅模式有效改善了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打通学生安全上放学的最后一百米,受中央电视台等央媒的广泛报道;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点,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各项教学环节,编印了《童谣里的佛山》,强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了“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建设和弘扬新时代良好家风,开展“最美家庭”系列评选活动,使万千家庭成为正能量的源头;深化诚信建设主题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开展“金白兰奖”评选活动,培育市民奉献意识、利他意识;进一步完善推荐、学习、宣传、关爱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制度,编印《禅城温度》,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
如今在禅城,志愿者的身影随处可见,司机礼让行人渐成风气,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逐步形成。2017年,禅城区获评广东好人1人,佛山好人6人、最美佛山人15人,点赞正能量事件22例。
“市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他们既是文明建设和城市振兴的主体,也是文明建设的受益者。”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禅城在文明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提升素质”的核心,在积极传承优秀文化思想资源、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了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使崇尚文明成为市民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
吴钟秀事迹分享会。图片来源:佛山市文明办
典型示范
榜样力量推动好人“森林效应”
他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他们是这座城市的文明使者,他们是新时代的精神标杆;禅城好人群体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人,折射着时代的光芒。
典型的善行义举看得见、信得过、值得学,具有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近年来,禅城坚持把“学雷锋”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唱响“发现、爱护、培养、宣传”四部曲,适时实施城市荣誉制度,通过建立评选机制发现好人、营造社会氛围爱护好人、组建志愿队伍培养好人、构建立体网络宣传好人四大工作机制,积极把群众身边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真实感人的典型推向前台,加大宣传,并通过深入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巡讲、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的文明建设。在全社会掀起尊敬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热潮,涌现出一批“中国好人”“全国十佳最美家乡人”等具有影响力的新时期“雷锋”模范,凝聚成乐善好施、仁爱侠义、志愿服务、厚德敬业的城市精神,不断提升这座文明城市的温度,展现文明的力量,探索出一条打造首善之区道德高地的禅城路径。
强化“三个一”选树模范路径。即“一纵一横一基层”:一纵指上到中国好人,下到镇街好人推荐选树机制;一横指开展各行业“最美系列”推荐命名活动;一基层指在社区、村居普遍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好孝子、好邻里等选树活动。通过选树榜样,引领和传播“首善之区幸福家园”的文明风尚。
强化“三个服务平台”建设。即开展常态化点赞好人好事工作、拟出台道德模范慰问帮扶办法、用好关爱好人基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心爱护好人,彰显“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弘扬社会文明风尚。去年以来,禅城区涌现出突发的正能量事件超30宗,区文明办发出的点赞证书30多本,表彰道德榜样300多人。
强化“三个传播平台”作用。即发挥禅城好人联盟、好人事迹库、好人宣讲团三个传播平台作用。通过拓宽渠道开展宣传,放大好人效应,扩大正能量传播影响力,坚持引导市民和企业在公益事业上做努力,让善行义举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
去年,全区开展好人事迹巡讲巡演系列活动超过450场,覆盖达500万人次,有力引导市民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向基层民众生动活泼地传播核心价值观内涵,让传统美德在禅城遍地开花。
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从一群好人到一支支好人队伍,“禅城好人”形成了文明创建的“森林效应”。如今,禅城正全面深化乐善之城、志愿之城、敬业之城创建,打造首善之区、幸福家园,从乐善之城到善治之城不断进发。
文明延伸
文明校风家风乡风吹拂城乡
和风化好雨,润物细无声
近日,一条“禅城50岁大叔带91岁老母亲跑货运”的贴子在朋友圈刷屏。贴子讲述了为照顾年过九旬的老母亲,禅城街坊德叔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回家做起货车司机,不管货拉到哪里,都会把母亲带在身边的孝德故事。不少网友点赞“对长辈最大的孝顺,莫过于悉心照顾和陪伴!德叔就是孝敬父母的典范。”
其实,在禅城类似的好孝子、好媳妇、好夫妻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这得益于禅城将文明创建延伸至家庭、学校、村居这些事关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通过开展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建设等,营造文明校风、文明家风、文明乡风,凝聚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幸福家园建设,让文明之花在基层绽放,以基层文明持续推动城市文明。
目前,20条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建设规划已经完成,文明文化品牌基本确立,“一村一品一特色”建设初见成效。
漫步在禅城的美丽文明村居示范点,文明的乡风拂面而来,特色文化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内的主干道、文化长廊、公园等,随处都可见布置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道德警句、文明礼仪和家风家训的墙绘、宣传栏、景观石。如紫南村相继建成了村史馆、紫南赋文化广场、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制定了《紫南村村规民约》,擦亮“仁善紫南”品牌;罗南村打造了7座传统文化浓厚的主题公园,将优秀传统故事、书籍用墙绘、雕刻等手法进行展示,展现了“书香罗南”的新村貌;莲塘村打造了南狮博物馆、南狮训练基地和民俗文化基地,树立“毓秀莲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品牌;扶西村和鄱阳村分别以“颐和扶西”和“仁理鄱阳”主题对村主干道的外立面进行改造、建设以“莲”文化和“仁理”价值观为主题的公园。
文明校风家风乡风吹拂城乡。去年,紫南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区行政服务中心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罗南村、铁军社区分别顺利通过全国文明村、全国文明社区复评,省、市等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文明创建城乡全覆盖,是禅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行动。”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创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城乡融合发展图景初步凸显,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禅城模式
文明创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
禅城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一直是文明创建的主战场、主阵地。自全市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禅城坚持文明创建与城市升级行动计划同步推进,让文明力量与城市升值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并以文明力量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着眼于社会治理和文明创建的常态化、长效化、现代化、精细化,禅城建立并完善“文明创建+城市管理+城市执法+基层治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文明创建与社会治理同频共振善治路径。
一方面,以“信息化+网格化”为抓手,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长效机制。“线下”进一步做实创文网格,加强网格员培训工作,提升网格员素质。“线上”进一步做实“禅城综治一张图”,形成快速反应和科学分析、决策、预判的治理体系。另一方面,鼓励市民群众主动发现问题、参与城市治理,把文明创建和社会治理转化为全社会参与的自觉行动。
正是全社会对文明的认同、对创建活动的自觉参与,让禅城得以文明持续迈进。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这种转变成为禅城文明创建的内生动力之一。”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禅城将继续巩固创文工作机制,构建“一网一图一体化”工作体系(“网”即深化创文网格责任制机制;“图”即对接社会治理云平台,制创文一张图,对各类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以网格化、精细化、日常化、制度化,推进创文常态化工作。同时以大数据为支撑,以“大数据+文明创建”带领创文步入“智慧”时代。(佛山文明网整理综合)
贵港市委政法委督查组到桂平法院督查政法工作
春节武汉包裹量全国排第十 配送速度中部第一
网红小龙虾是否可以尽情享用? 挖挖小龙虾前世今生
崇左市四届大人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交办会召开
淮北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佛山禅城创新机制树立品牌 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
宁德海事、边防联合执法集中查处5艘违法采运砂船
市城管委召开9月份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暨“双节”安全工作部署会
长沙约谈7家房产中介机构
辛识平:用清风正气扣好“第一粒扣子”
西安曲江大雁塔景区新春灯谜游园会等您来
杭州市2018年“春风行动”启动
市水利局安委会召开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残疾预防知识进社区
广东省东莞市洪梅镇专职消防队东莞市洪梅镇专职消防队8吨泡沫消防车及车载器材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多部门联合检查蒙华铁路水土保持情况
金山区乐心公益发展中心有序推进“家在桥园”社区楼组创建项目
三亚在全省率先公示消费者投诉信息
金鸡湖上架新桥
五大连池市市委书记王玉涛主持召开24次常委会会议